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培养安全感、时间概念、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和责任感与自信心。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规则的制定、规则的执行和家园联系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陈鹤琴 良好习惯 措施
  
  自然界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有一定的规律,称为自然的法则,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恪守着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进餐?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娱乐?……这些活动有些是生理上基本需要的自然反应,有些是后天慢慢养成的习惯,我们统称为常规——生活上的通常规律和习惯。人如果想在群体里生活得舒畅和谐,就必须遵循群体公认的某些准则和行为习惯,而习惯是靠从小培养的,对于这一点,幼教界鼻祖陈鹤琴先生早于上世纪20年代就在《我们的主张》中明确地写道:“七、我们主张幼稚园是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的。”[1]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2]。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3],“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4]。可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阶段习惯的培养,他将良好的习惯与健全的人格、幸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度过的,因此,除了家庭以外,幼儿园便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基地。
  1.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的心态亦是如此,他们内心有一种天生的秩序感。幼儿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每完成一项活动后,知道接着要做什么,心中有数,感觉也安全得多。马斯洛在谈到人的安全需要时,就认为幼儿喜欢有常规的生活,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安全感的满足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时间概念。
  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可能被成人娇纵惯了,有些可能因成人事务繁忙而疏于照顾,以致他们的起居作息时间不能规律化。在幼儿园里则不然,什么时候进食,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游戏,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作出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生活其中,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时间概念、组织能力及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3.自理能力。
  对于幼儿来讲,自理能力就是指能照顾好自己,能独自地处理事情的能力。幼儿在幼儿园中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比如:收拾、进食、穿衣等,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这些基本的技能是幼儿向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是必须掌握的。通过明确而清楚的教育步骤,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照顾自己和安排事情。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4.自制能力。
  幼儿园好比一个小社会,幼儿要融入小社会里和其他小朋友和平共处,首要的条件便是独立和自觉地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被同伴接纳。也就是说,为了顾全团体和个人的安全和利益,幼儿必须具备克制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逐渐培养。比如,幼儿在听故事、午睡、领域活动时,学会控制喜爱自我活动的欲望;在进食时守礼貌、排队时不争先恐后;游戏时不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的身体;在社会公德方面,废物要丢进垃圾箱,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收拾玩具、食具、椅子等。
  5.责任感和自信心。
  幼儿表现出对常规的遵守和执行,也就表示他尊重社会行为规则,尊重同自己学习、生活、休息的人们,这就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同时,在群体生活中,幼儿因遵守相应的规则,而使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或得到同伴、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发展了待人、接物、处事和应变环境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都是“喜欢成功”的,陈鹤琴先生就认为“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的”[5],“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6]。由此可见,成就与自信心相互作用。
  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了解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中,使其在幼儿成长中真正发挥作用。陈鹤琴先生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孩子小的时候缺少正确的教养,到大的时候,养成了偷窃的习惯;一个是教师留心观察,纠正了孩子不良的写字习惯。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就蕴涵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结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实践,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措施。
  1.规则的制定要合理,可操作性强。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那些要求一定的、和具体行动相联系的规则。规则的描述要非常明确,能为幼儿所理解,用指示的方式而尽量少用禁令的方式,只有理解了规则,才可能执行规则,也才谈得上渐渐内化。比如,教师发现,晨间活动结束时,跳绳总是很乱,没按常规打好结、放整齐,导致下次活动时很难取出一根一根的跳绳。就此情况,教师在活动前就可以明确地提出要求:“活动结束时,请玩绳的小朋友将绳子像老师这样打好结,一根一根地整齐地放在箱子内,也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不是每个人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教师示范后,再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让所有幼儿都清楚规则,明确自己的行为。
  2.规则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
  有很多规则应该在幼儿一入园就明确提出,并一直贯彻到底。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保持幼儿思维上的一致性。每一条新的规则幼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向他们解释并教他们如何执行规则,而考虑到幼儿的监督能力还不强,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他们破坏规则的后果。幼儿的记忆不长久,所以,还要不断强化,即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价,形成动力定型。当赞同某一具体行为时,教师予以表扬。例如,美术活动结束时,某某小朋友将用具整理干净,并捡起地上的废物扔进垃圾桶,教师看到了这一良好表现,就应及时表扬:“某某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不仅把自己画画的用具整理干净了,还捡起了地上的废纸。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像他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关心我们身边的环境。”这里既包含对行为的正面评价,又包含对其个人品质的正面评价,促使幼儿学习好的榜样。同样,对某一行为不满时,教师也可用适当的言语提醒他。例如,吃饭时,一位幼儿走路太重,教师可轻轻地拉住他:“某某,该怎么走路呀?”幼儿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教师随后及时肯定改正后正确的行为。这样的方式在幼儿身上不会引起对老师的抱怨,而是对自己的不满,他会努力争取重新获得老师的好感。
  3.教育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的形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总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的,所以,为了鼓励幼儿尝试和练习常规,并使常规学习成为有趣的体验,教师可以在常规训练时配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采取富于趣味和多变化的方法,如故事、儿歌、音乐、游戏等,也可以利用一些信号,例如,当音乐活动结束要转到另一环节时,用一段音乐作为集合的信号;谈话活动前,只要教师拿起手偶,幼儿便知道要围坐一起。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领域活动鼓励幼儿学习并巩固良好的习惯,比如,用“小水滴的故事”鼓励幼儿节约用水,通过整洁运动激励幼儿收拾和整理物品等。
  4.家园积极配合,要求一致。
  习惯与家庭生活的关系颇为密切。幼儿有许多习惯在家已养成,幼儿园要把这些不好的习惯改变过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和家庭可以进行“双轨式活动”,教师、家长先和幼儿一起拟出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良好行为,并协商当幼儿遵行了良好的行为后便给予奖励,教师与家长分别在园里及家中作记录,互相交换记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园步伐协调,促使幼儿在园在家行为一致,切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家园步调相异,在同一行为上遵循不同的要求,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矛盾,形成双重人格。
  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其鲜活的生命力,每次阅读他的著作,总会有新的感受与体验。的确,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一个社会人,能否适应社会并顺利融入社会,依赖于我们能否依照群体认同的某些准则和行为习惯生活。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了能够被社会接纳、生活得愉快,幼儿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2][3][4][5][6]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7,117,117,674,689,690.
其他文献
摘 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属于新兴学科,在专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设计交叉性学科,受社会各领域、行业的重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仍在积极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最
摘 要: 《聊斋志异》里的侠女形象和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既有传承之处,又有新变的地方。传承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侠义精神的沿袭上,如有仇必报、行侠仗义、功成身退;新变体现在侠女的范围更宽泛,并以传承子嗣为最终极的行侠方式。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传奇 侠女形象 传承新变    作为写女性的圣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刻画了大量光彩照人、性格鲜明的女子。不管是花妖
摘 要: 我校响应教育局号召,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分别赴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修学旅行。这样的形式能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正所谓走出去,“别有洞天”。  关键词: 境外修学旅行 素质教育 综合能力 爱国情感  组织学生赴境外开展修学旅行活动,能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能力,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举措。近年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民的重视,农村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定为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制约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教育经费问题。远程教育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三种传递模式,有效地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先进地区传递到西部农村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实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地方音乐教育 上杭客家山歌 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走进知识经济时
摘 要: 不少中学生怕写记叙文,提笔找不到素材,文章也缺乏真情实感。因此,作者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尝试了几种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常用的方法,并从教师角度探求有效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素材 积累本 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摘 要: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努力追寻语文本真的心,不懈求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吟哦讽诵中培养学生对文章风格、语言句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情操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中自然美的过程中求“真”,启发学生在鉴赏作品中社会美的过程中追求“善”;在驰骋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六个问题逐一进行探讨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自治的六个关键词:信赖,责任,落实,内容,学生利益,教师利益。此六者是高校学生自治得以实现的核心保障。  关键词: 高校学生自治 质疑探讨 核心保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校进入了膨胀式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大学城,新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老校园也在到处施工,一边拆
摘 要: 文章从电影《观音山》出发,重新审视高考结束后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这是一个被称作青春祭奠场的世界,这些年轻人的冲动背后是青春的躁动,展现了更真实的生命的韵律,展现了生命的自强不息。  关键词: 《观音山》 青春 冲突 成长  电影《观音山》中的南风,她来自一个母爱压制、父爱缺失的暴力酗酒家庭,她整个人格的主线沉浸在想要依赖又不得不独立的矛盾之中,想要安全却无法信任的迷失之中。正如她的名字
摘 要: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重视加强训练,着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洋溢着个性色彩的创新之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了解学生心理,契合学生的个性需要;倡导个性化阅读,感受鲜活的现实世界;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方面来展开分析,以使作文教学真正实现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个性意识、表达个性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作文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