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三级跳”,“说明”变轻巧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类非选择题是近年来高考全国卷文综政治常考的题型之一。由于许多同学没有掌握这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当遇到这种题型时就有点“懵”,答题效果不理想。本文笔者将为同学们介绍“三级跳”的答题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研读。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再加上反复练习,在考试中轻松拿下这类题型不是难事。
  一、设问类型
  从设问的特点来看,近年来全国卷出现的说明类非选择题有两种具体的设问类型:
  1.论证说明类
  该类题型设问指明了一种正确观点,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如:
  (2018全国卷I·40)(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2.说明问题类
  该类题型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对某一问题的原因、做法、作用做出说明。如:
  (2018全国卷II·40)(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
  二、解题步骤
  论证说明类和说明问题类题型尽管略有差异,但都可以用“三级跳”的步骤来答题。
  1.审题
  做好“三级跳”,前提是审好题,同学们可通过以下三步进行审题:
  第一步,分析设问。要先弄清楚题型是不是说明类题型,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是什么,要结合哪部分材料,涉及的主体、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问题指向哪里等。
  第二步,调动所学知识。要回忆所学知识的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具体层次及内容。
  第三步,审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在第二步有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审读材料,从有限的材料中捕捉与知识体系相连的有效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与知识体系对接,去掉材料中没有涉及的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勾画出材料中原有知识体系中没有涵盖的新知识、新观點,并将其作为新增答案要点。
  2.答题
  第一跳,“踏准踏板,奋力起跳”,即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回答原理或知识。
  踏准踏板才能跳得标准,跳得更远,回答问题时要符合要求才算回答有效、回答得好。设问要求运用什么知识或者原理,必须具体回答,不能逃避。
  第二跳,“平稳过渡,换腿发力”,即把原理和需要分析的问题联系起来。
  “三级跳”中的第二跳是换腿跨步跳,为第三跳做准备。回答完第一跳的原理知识后,要找准切入点,把原理与需要分析的问题联系起来,实现过渡,防止出现知识和分析“两层皮”的现象。
  第三跳,“用尽全力,延展前伸”,即按照设问要求,具体结合材料进行深度分析和说明。
  这一步最为重要,对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最高。在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把材料分门别类,按照“第一跳”引用的原理或者知识中划分的不同层次,把材料语言与规范的政治术语相结合,遵循富有逻辑的语言行文方式,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形成较为严谨的答题要点。
  三、实例解析
  全国卷说明类非选择题具有线性思维的特点,即从某一点出发,往深处挖,进行垂直深度分析。做足了准备活动后,让我们根据说明类题目的考查特点,运用“三级跳”的步骤解答说明类非选择题。
  例1 (2018全国卷I·40)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答案解析】
  (第一跳解析)本题属于论证说明类题型,知识范围问得明确,要求通过分析设问和审读材料,论证“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即论证改革和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必须回答的原理知识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跳解析)材料显示,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率先进行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进入新时代,又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些生产关系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因此,要用“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段话,衔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得下一步对小岗村不断改革及其成果的分析不突兀。
  (第三跳解析)按照设问“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通过对材料做深度分析得出大包干、三权分置、流转、集体股份制等生产关系的改革,解决了生产关系的弊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具体阐述改革的意义,即“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一跳)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跳)
  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对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进行调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跳)
  例2 (2017全国卷II·40)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答案解析】
  (第一跳解析)本题属于说明问题类题型,问题问的知识范围不够明确,要通过解读设问和材料,缩小知识范围。“文化作用的知识”范围略大,根据设问和解读材料可知,“创新精神”是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可推断出设问要求回答先进文化对推动创新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回答出“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跳解析)材料中概括了“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要用“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把“第一跳”中的知识与“第三跳”中具体说明其作用衔接起来。
  (第三跳解析)结合材料中“一群人”体现出的创新做法,从“创新精神”对新理念、增强自信、培养人才、培育文化等方面,分别具体说明这种优秀文化对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跳)
  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跳)
  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第三跳)
其他文献
【热点解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顶层设计为: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改
期刊
在来到南昌大学(以下简称“昌大”)开始我的大学生活之前,我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对于江西的认识止于红色革命老区,对于南昌的了解仅源自中学课本上的南昌起义和《滕王阁序》,而对于昌大的印象只有“211”,这样的认识显得极浅薄又乏力。  但在昌大求学的日子里,我对它们的认知一点点丰满了起来。从基于网络和书本的浅显认知到鲜活的实地体验,这是一个极美妙的转折。  有人认为“南昌缺乏新时代的活力,故而昌大也很差
期刊
网络作家,是新兴的一类创作者。网络的兴起让人们公开发表作品的门槛降低,也让更多人获得参与文学创作的机会。我一直都热爱写作,高中时还不知疲倦地用笔在信笺上创作。因憧憬爱情的浪漫,加之喜欢动漫、游戏,再加上遇到了一些曲折,在种种因素的叠加下,我创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因为构思时间足有一年,所以创作时整个线索是清晰的,我只需将早已想好的剧情生动地呈现出来就可以了。只用了十天我便创作完毕,平均每日
期刊
(一)唯物论和认识论  【备考点睛】  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从高考题目材料来看,常出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现阶段的重大热点问题等内容,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从问题类型来看,主要考查依据、原因、作用、措施等问题,具体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
期刊
上课时,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学习韩语?”女生们相视而笑,也许大家心中都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韩国偶像的名字。而班级里仅有的两个男生略微尴尬地坐在教室后面,茫然地看着一屋子的女生。这是我上第一节韩语课时的情形。  学韩语,难在发音  我学习韩语的初衷是想要更好地学习日语,因为韩语和日语的语法结构很像,都是主宾谓结构,所以主修日语的我又同时兼修了韩语。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们学韩语很容易,因为它的发音和字形
期刊
在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考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容易走弯路,降低复习效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指导考生备考的经验,谈一谈高考备考最后阶段历史复习的有效攻略,希望能帮助考生更上一层楼。  1.确立重点范围  虽然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了高考考点的具体范围,但具体考点数量很多,而历史学科的历年高考试题涉及内容主要以重点知识为主,因此,确立重点学习范围非常重要。我们要明确
期刊
我想起了2017年特别火的一部电影——《芳华》。电影里,“活雷锋”刘峰是一位善良到极致的人,他对谁都很好,出差帮戰友捎东西,战友的表坏了他帮忙修,战友结婚他买材料亲手做沙发,没人吃的破皮饺子他打来吃,把组织定下的上大学的名额让给别人……他的善良使他成了“活雷锋”,文工团的人都说:“有困难,找刘峰。”  直到“触摸事件”发生,刘峰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像萧穗子在独白里说的那样:“一个高高在
期刊
(一)公民与政府  【备考点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积极参与大到国家立法、环保、公用事业建设、政府职能实施,小到社区建设、价格听证等过程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高考主观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式等,政府的职能与责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期刊
总有些地方,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  李志的那首《关于郑州的回忆》大火的时候,我还在日复一日地挥霍大学时光,而现在我已经在江南小镇里为工作而奔波。南方的天气总是很好,我跟朋友总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外出游荡,他们问起我的家乡时,我常常不能坦然地说“我家乡的天气也这样好”。在我的记忆里,郑州的天空大多时候并没有这么蓝,它总是带着点灰暗的色调,尤其是冬日里,雾霾重的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烦躁。但即使见识过了江南
期刊
对地理素养的考查,在高考地理试题中越来越常见,地理复习备考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苦恼于在地理学习中十分努力但收效甚微。接下来,笔者将为同学们讲解“天气与气候”专题,从课标的要求、地理知识、地理迁移能力的转化等角度提出一些有助于突破“天气与气候”考点知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  一、从课标的角度解读高考试题的要求  1.课标关于气候的考查内容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