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330通过靶向作用于免疫调节因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细胞中微小RNA-330(miR-330)对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30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miR-330及TIM-3基因的表达量;将miR-330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至TPC-1细胞中,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TIM-3是否为miR-330的靶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30的表达对TIM-3基因的影响;随后,将TIM-3过表达质粒与miR-330模拟物转染至TPC-1细胞中,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析miR-330和TIM-3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结果

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miR-330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8±0.0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1±0.06,t=10.860,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铁过载是否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0、100、200μmol/L枸橼酸亚铁(FAC)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进行干预,以模拟铁过载状态;同样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铁过载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铁过载诱导成骨细胞的坏死率,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铁过载诱导成骨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蛋白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铁过载干预后成骨细胞内坏死性凋亡标志性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AS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12月到2021年6月手术切除的102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lncRNAGAS5和微小RNA(miR)-106b-5p表达水平;乳腺癌MCF-7细胞系随机分为lncRNA对照组、lncRNAGAS5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水平;采用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lncR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12靶向微小RNA(miRNA,miR)-199a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到2021年9月手术摘除的123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SNHG12和miR-199a表达水平;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lncRNA对照组、SNHG12KD组,miRNA对照组和miR-199a。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基因非编码核糖核酸-p53诱导转录本(lncRNALINC-PINT)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根据处理方法将人膝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白细胞介素(IL)-1β处理组(IL-1β组)、IL-1β pcDNA-lncRNALINC-PINT组、IL-1β pcDNA组、IL-1β anti-微小核糖核酸(miR)-628-5p组、IL-1β anti-miR-NC组、IL-1β pcDNA-lncRNALINC-PINT mi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对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愈合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老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未行骨折处理)、模型组(Model组,构建骨折模型)、低浓度原花青素B2组(PCB2-L组,小鼠构建骨折模型术后灌胃1mg/ml的原花青素B2)和高浓度原花青素B2组(PCB2-H组,小鼠构建骨折模型术后开始灌胃10mg/ml的原花青素B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骨钙素(BG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浓度;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各组小鼠骨痂中骨小梁数量、最大长度和最小长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589-5p(miR-589-5p)对喉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喉癌细胞系(TU177、TU686和AMC-HN-8)及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miR-NC、miR-589-5p、si-NC和si-FGD4转染至TU686细胞(分别标记为miR-NC组、miR-589-5p组、si-NC组和si-FGD4组);miR-589-5p与pcDNA、miR-589-5p与pcDNA-FGD4共转染至TU686细胞(分别标记为miR-589
目的观察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LPS)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离培养C57BL/6小鼠DFAT,并对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通过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成脂、成骨干性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将DFAT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h,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
目的探讨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对Toll样因子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FG-E8组,每组30只,Reyers法制备大鼠DVT模型,MFG-E8组大鼠每日给予rhMFG-E820μg/kg尾静脉注射,连续7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采取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内容物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的黄芩苷(0、12.5、25、50、100、200μmol/L)处理胆囊癌细胞24h,正常胆囊癌细胞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检测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最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胆囊癌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3靶向己糖激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我院行胆囊癌手术切除的94例胆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组织中miR-143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正常胆囊上皮细胞株、胆囊癌细胞SGC-996和GBC-SD细胞miR-143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的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以携带空载的慢病毒感染)和miR-143组(以携带miR-143的慢病毒感染),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