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流域大豆炸荚性初步分析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月上、中旬大豆陆续成熟,十月一日前对黄淮流域的30个大豆品种(系)的炸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成熟至开始炸荚的天数,多数品种为6至12天,少数品系成熟时即炸荚,也有至十月一日前仍不炸荚的。成熟后第10天的炸荚率在0到30%之间;开始炸荚率在0到8.5%之间;十月一日以前的总炸荚率在0到61%之间。根据不同品种(系)炸荚性的动态变化,可将炸荚性分为单峰型、单峰延迟型、双峰型和双峰提高型4个类型,其中单峰型是主要的,双峰型对大豆产量威胁最大,特别是双峰提高型。
其他文献
1986~1988年在本所防雨网室内,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主茎叶片的叶龄于1
本文揭示了黄淮大豆产区二个推广品种豫豆8号、中豆19各生育期器官干重、N、P、K浓度变化;中豆19对三要素的吸收速率、转运率低于豫豆8号;二品种在高产密度下比其它密度下生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九号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黑河九号大豆在本省第四积温带黑河地区土壤中等
本文通过1988—1990三年研究,测定了大豆花荚期豆田蚜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并依据这种关系及目前大豆商品生产状况提出了新的豆田蚜虫防治指标。
本文用盆栽的大豆和豇豆经自然干旱比较研究了二者抗旱性的方式。试验证明大豆属低水势耐旱型,豇豆属于高水势耐旱型。豇豆以其敏感的叶片蒸腾调节机制保持体内的高水势状态,
利用我国东北高油大豆品种(系)和国外低亚麻酸突变体及其同位基因系,对始花五周后的最大叶片的叶质重、叶绿素和种子的脂肪、脂肪酸、脂肪酶、亚油酸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结果
经田间试验,对不同产量水平大豆的生育动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淮流域夏播大豆,以选用生育期近100天,株形紧凑的中秆或矮秆品种,适当提高密度,较易获得200kg/亩以上的稳定高
利用相关和通径分析对田间种植的40份大豆品种(系)的结瘤固氮性状(结瘤分级,有效瘤数,有效瘤干重,有效结瘤指数,植株干重和植株全氮含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瘤数,有效瘤重和有效结瘤指数可以
大豆生育期间,蚜虫的为害对大豆多个经济性状均有影响。蚜虫发生数量与大豆秕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百粒重、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
以三个抗灰斑病和三个感病品系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系感染灰斑病后叶片中过氧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豆感染灰斑病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且有感病品系超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