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因素及矫治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生活多,影响也大,认识能力较差,正处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意识不明确,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分不清是非、美丑的界线,出现好坏不分、黑白混淆的现象。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上错误的观念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装老大,拿一些食品给大家吃,收买人心,让班级学生都听他的,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批语他时大家都起哄,觉得在班级是英雄,他还沾沾自喜,这个学生的缺点错误产生,就是对英雄界线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违反道德规范,成为品德不良的思想根源。
  二、不良的行为习惯作祟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开始时可能是偶然的,但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每次都侥幸得逞,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坏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上网、逃学、上网吧、去游戏厅;还有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便张口大骂,伸手就打;有的学生养成贪玩、撒谎、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良习惯;还有少数同学因学习不好,导致他们在思想上有强烈的失落感和逆反心理,在行为上有混日子的,不愿与同学交流,不愿与老师沟通,看不上学校。在日常行为中,品德不良的学生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上不上进,旷课、迟到、早退、喝酒、吸烟、行为粗俗。这些如果不及时教育,就可能发展为严重的问题。但习惯形成了也可以改变的,不良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越牢固,改变起来就越困难,所以要从小抓起,不使不道德行为形成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明显的意志薄弱
  人们的生活都是由一定需要引起的,品德不良的学生由于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如果意志薄弱,学生的不道德行动在领会了道德准则后也可能发生。比如,一些学生明明知道打仗是错误的行为,但由于意志薄弱,所以明知故犯,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经不起伙伴的煽动和引诱而重犯错误,甚至是破罐破摔。品德不良学生多数不能正当解决自己的需要,他们出现品德不良,有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
  四、精神空虚,缺乏理想
  品德不良的学生,对于学生所爱好的文化知识,丰富多彩活动不感兴趣,他们整天混日子、泡网吧、无所事事,惹事生非,东游西逛,吃喝玩儿乐。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强,或追求低级的刺激。学生的一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比如自尊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要、成就需要等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者遭到剥夺,就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理想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动力。理想就内容上看,有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理想,有物质理想和精神理想。一个人特别是学生心理能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在物质上,如果学生没有高尚的精神需求和远大理想,他们的愿望就会转移到物质享受上来。他们为了满足眼前的欲望,不择手段去抢、去偷。这样危害了社会安定,影响道德风尚,毁掉自己。
  五、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关系的不良动机,都有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养成自我为中心,不能和学生和睦相处,从来不和班上的同学讨论学习问题,也不在一起聊天玩耍,而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的学生在社会上找伙伴,爱憎颠倒、好恶颠倒,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还有的同学处理不好和教师的关系,和教师对立,有的学生和班级的全体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内向,不和同学说话,性格孤僻,自已感到孤独、冷漠、苦闷。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需要加以保护。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努力,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品德不良学生所犯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学生的行为动机是纯真的,有可能是好奇心、表现欲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学生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大家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数学习题是数学模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资源;纳入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更是众多专家、学者、教师智慧的结晶,为学生数学学习搭建了桥梁。但在使用新课程教材习题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几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现象1:公开课上教材中的习题不见影踪。在一些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上,执教教师的练习设计可谓精彩纷呈,创新素材层出不穷,但却很少能够看到教材中习题的原型。难道教材中的习题一无是处吗
期刊
一、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的角色定位  1引领者  熟手教师引领同伴共同成长。教研活动中的熟手教师观看同伴的教育活动、计划本、教育笔记等,了解同伴在专业能力发展、个人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提出同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2合作者  熟手教师携同同伴不断进步。教研活动中提供时间、空间,让熟手教师与同伴成为互为学习者、合作者、培训者,他们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只是个有侧重点而已。熟手教师和同伴既是主
期刊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和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它深刻触及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更触及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诸多方面的革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于2002年有幸被确定为延边州首批实验校。从那时起,我校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根基,在摸索中进步,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前行。  1. 教研组研究活动。学校成立了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以教研
期刊
一、及时及事,在理性中运筹  在《校本科研三期工程》实施以来,我坚持把握一个宗旨:无论是学校研究的课题,还是老师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瓶颈问题,鼓励教师及时及事,面对现实,着眼今后。让问题变经验,再由经验转化为一种教育成果,最后转化成可供再生的“教育生产力”。例如,在第三期校本科研工作中,如何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现象?怎样改变家庭对学生的影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创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教育高平台。  一、以因材施教的理念谋划舒兰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市各学校以舒兰教育第九个阶段发展战略为指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断努力。为此,舒兰为寻求教育的发展,提出“抓管理、提质量、强素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独有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对育人方向的引领,由它升华衍生出的强大教育力量,可以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发展力,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根植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家庭以及外来务工家庭。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初中以下水平,因此当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处于转型期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梳理和引导。同时,学生家庭环境相对复杂,单亲
期刊
背诵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我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却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背诵积累都比较被动,死记硬背的比较多,对所背诵的诗文篇章缺乏热情,更难以内化积累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表达中,出现了“茶壶煮饺子倒不出”的现象。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背诵不是简单的学习任务,一样要求我们研究内容,注重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 “身教” 
期刊
一、激发习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他们自然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去习作。  1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作者有所认识和感受信笔写成。模拟情景,营造情感的倾吐氛围。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景引题等办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或模拟的“情
期刊
一、重管理、强师资,是抓好校外教育的前提  南关区少年宫担负着对全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示范的重任。多年来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秉承“快乐体验,快乐成长,快乐起飞”的办学理念,以文体活动和教育教学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体验、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逐步成为全区甚至全市青少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中心和引领者。  1.
期刊
现今许多家长都想尽办法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以便将来出人头地,也有培养孩子克服逆境和干事业时的胆识,即“逆商”和“胆商”。更有家长投入很多时间、金钱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特长,所谓“艺商”,却很少有人去培养孩子的“食商”——饮食商数。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科学饮食没有概念,即“食商”很低,孩子长大很难有个健康的体魄。小时候不能规规矩矩吃饭的孩子,将来上学时几乎100%不能安安静静地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