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准妈妈做孕检,打工嫂月入6000元

来源 :生意经·创业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妇每个月至少要去医院做一次孕检,然而,现在很多的准爸爸们因为工作紧张。无法抽空陪妻子去检查。在上海,一个聪明的福建打工嫂从中找到了商机,一个月收入6000元以上。
  
  瞄准需求:扛工嫂要陪人孕检赚钱
  
  今年30岁的陈红娟,出生在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一个农家,2005年6月,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上海打工。
  陈红娟在一家家政公司当保姆,丈夫则替人开夜班出租车。2005年10月,陈红娟来到徐家-汇区交大新村的一户人家做保姆。这家夫妻俩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打拼,因为工作忙、压力大,直到妻子小杨32岁了才要孩子。小杨怀孕后还得上班,所以请了保姆来做家务。
  2005年11月的一天,怀孕6个多月的小杨要到医院去做孕检,但丈夫根本抽不出空陪她。小杨很理解丈夫,就说:“你忙你的吧,我请小陈陪我去就可以了。”
  于是,那天上午,陈红娟陪着小杨坐出租车来到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这家妇婴医院在上海名气很大,挺着肚子的孕妇加上一起来的家人把门诊大厅挤得满满当当的。第一次进到这么大的医院,陈红娟有些不知所措。还是在小杨的指导下,她才知道怎么拿预检号,怎么排队挂号。她陪着小杨先到2楼产科,做了测量血压、体重,测量宫底高度和腹围及听胎心等常规检查,然后,又根据医嘱,到其他楼层做别的检查项目。小杨行动不方便,陈红娟就跑上跑下替她拿化验单及检查结果。就这么一次孕检,花了大半天时间,陈红娟跑得两腿发软……
  这之后,丈夫没有时间陪时,小杨都会请陈红娟陪她去做孕检。就这样,陈红娟学到了不少孕检知识,对孕检科目和医院的科室渐渐熟悉了。陈红娟也生过孩子。但那时在农村,怀孕后从来没上医院检查过。她这才知道,城里的孕妇生一个孩子要经过那么多“折腾”!2006年3月中旬,小杨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陈红娟也跟着乐呵呵的。
  2006年5月的一天。陈红娟去老乡陈圆那里作客。她见陈圆的爱人吴小燕也挺着个大肚子,就跟吴小燕聊起了孕妇保养、孕检等话题。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物流公司跑业务的陈圆因为过几天要去外地出差,正为没空陪妻子去做孕检而烦恼,一听陈红娟有陪人去孕检的经历,立刻央求道:“小陈,过几天你能不能抽一天半天出来。陪小燕去做孕检。我实在忙啊,除非不要这个工作。才不去出这趟差……到时我一定会感谢你的!”见老乡有困难,陈红娟想了想答应帮他这个忙。
  几天后,陈红娟征得主人的同意,请了一天假,陪吴小燕去医院。对孕检流程十分熟悉的她顺利地陪吴小燕完成了孕检。
  一个星期后,陈圆出差回来,特意拿出100元钱感谢陈红娟。陈红娟觉得帮老乡的忙,不好意思收钱,但陈圆硬塞给她,还说:“在医院排队要排那么久,还要跑上跑下,挺累的,就算是老乡,也不能白忙啊!再说,我说不定还得求你陪她去医院,如果你不收下这钱,以后我哪好意思再开口呢……”陈红娟只好把钱收下了。
  后来,陈圆忙得脱不开身时,就又会请陈红娟陪妻子去做孕检。过后,他总要给钱或送礼物表示感谢。
  2006年6月的一天,陈红娟又陪吴小燕上医院孕检。当她上三楼拿化验单时,看见一个60多岁的胖老太太气喘吁吁地爬楼梯。手里拿着孕妇围产保健卡和一堆化验单据,顿时脑袋里灵光一现:现在城里人工作都很忙,很多丈夫只能委托父母陪妻子来医院孕检,但老人年龄大了,排队、跑上跑下,很不容易,而更多在上海打拼的年轻夫妻,没有亲友在身边,困难更大……如果专门从事陪孕妇孕检的工作,是不是一个商机呢?
  晚上,陈红娟把自己创业的想法告诉丈夫,丈夫立刻表示赞同,还说:“你当保姆一个月800元工资,如果陪一次孕检收费100元的话,陪8次就可以赚回一个月的工资。再说,即使不成功,也没有什么风险……”得到丈夫的支持。陈红娟更有信心了。
  
  迎难而上,陪人孕检的生意日益红火
  
  2006年9月初,陈红娟辞去了家政公司的工作准备创业,但怎么推广陪人孕检的业务呢?她学别人开始做业务的方式,先印了一盒上面标注了经营业务、联系电话的卡片,到离自己住处比较近的上海第一妇幼保健院,派发给孕妇和她们的家人,推销陪伴服务。但令她郁闷的是,人家根本不理睬她,医院的保安则把她当成医托往外赶。她又去了其他的妇幼保健院,遭遇同样如此。
  接连几天,陈红娟都没有揽到业务,看来,去医院推广业务的办法行不通。她有不少老乡在上海打工,一个喜欢上网的老乡得知她的困难后,就向她建议:“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上网,你可以到网上宣传自己的业务。”在这个老乡的帮助下,陈红娟学会了上网和打字。然后,她在东方网、上海热线等本地网站的论坛上发了一些帖子,并每天上去更新。
  半个月后,陈红娟终于接到了第一单业务。婷婷和在南昌工作的丈夫分居两地,怀孕后,身体不太好的她感到一个人去做孕检非常吃力,看到了陈红娟的帖子后,她立刻打电话预约了服务。
  那天上午,陈红娟按约定的时间,提早来到沪东新村门口等候婷婷,然后,两人一起来到了浦东区妇幼保健医院。因为是第一次见面,陈红娟感觉到婷婷对她心存戒备。为了让婷婷放心,陈红娟只是负责排队,到了付费时她就喊婷婷自己交钱……她热心、周到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婷婷的满意,婷婷付给她100元,又另外拿出50元给她做车费。此后,婷婷每次孕检,都要喊上她。而她得知婷婷独自一个人在上海,就常打电话关心对方。婷婷对此很感激,就把陈红娟陪她孕检的事写成帖子,发在网上,并向其他孕友推荐她的服务。婷婷的帖子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准妈妈们除了跟帖外,有的还成了陈红娟的客户……渐渐地,陈红娟的陪孕检业务走出了困境。
  除了那些丈夫没有时间的孕妇外,陈红娟还遇到不少在都市里长大的“娇娇女”孕妇。2006年12月底的一天,她接到了闽行区张先生委托的业务。张先生的妻子小赵是80后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孕检时因为害怕甚至不愿验血。从朋友那里得知陈红娟经营的业务后,张先生决定请她陪妻子去做孕检。
  陈红娟陪小赵到了医院,刚来到抽血窗口,就发现小赵有些发抖。陈红娟知道女人怀孕后比较脆弱,需要安慰和鼓励,于是对小赵说:“小妹,为了宝宝的健康,这一点痛算什么,闭闭眼睛,咬咬牙就过去了,就像蚊子咬一下……”医生抽血时,陈红娟就和小赵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当小赵听到医生说“好了”时。长长地舒了口气,可她发现陈红娟的左手腕被自己抓青了,为此很不好意思,陈红娟却反过来安慰她说:“我不要紧,你看你也没什么事。”
  看到妻子顺利做完孕检回来,而且做了各项检查,张先生十分高兴地拿出200元钱给陈红娟,说:“我妻子在我面前太娇气了,我搞她不定,都怕和她上医院了。下次孕检,还是你陪她去吧……”
  凭着良好的服务意识,通过网络和口碑相 传,陈红娟的业务开展得越来越好,到2007年2月,她几乎每天都有业务上门了,一个月收人可以达到3000多元。
  业务上了轨道,陈红娟规范了收费标准,一、般陪孕检的“起步价”是100元,根据路途远近加收一些车费。因为她的客户多是收入较高的白领,这样的价格并不高。但如果遇到经济困难的孕妇,她也会减免费用。
  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陈红娟也出过差错。2007年3月的一天,陈红娟陪一名叫王茹萍的孕妇去浦东新区妇幼保健医院做孕检,检查完后,她去拿检验报告。在化验室窗口,当她听到医生叫“王茹萍”时,就伸手接过检验报告,没有仔细核对便回到产科门诊部,把报告交给医生。医生一看便对王茹萍说“要住院”。王茹萍大惊失色,之前的检查一直显示自己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现在怎么就出了问题呢?她有点不相信,拿过检验报告一看,马上发现了问题:送检人是“王璐萍”,而不是“王茹萍”。医生马上意识到是陈红娟拿错了检验报告。
  陈红娟赶紧跑回化验室,果然见一个孕妇和她的家人正焦急地寻找检验报告。陈红娟忙把手上的检验报告递过去,那女子接过一看,马上责怪她:“我的检验报告怎么到了你手里?”陈红娟解释说是不小心拿错了。周围的人纷纷指责她:“你怎么能这样不小心呢?拿错检验报告要误诊的,你难道不认识字啊!”陈红娟羞愧得无地自容,只能不停地向那孕妇和她家人道歉……陈红娟拿回王茹萍的检验报告,果然一切正常,但因为自己的失误弄得虚惊一场,她除了诚恳地向王茹萍道歉外,还免收了服务费……经过这次教训,陈红娟更加小心了,每次拿检验报告或别的单据时,都要认真核对客户的名字,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陈红娟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一有时间,还上网查找孕妇保健方面的资料,提升业务水平。 一位姓方的客户从怀孕5个月起,就接受陈红娟的陪孕检服务。临产时,她提出要陈红娟陪产。原来,上海的很多医院可以让丈夫或亲人在产房陪着孕妇生孩子。然而,身为白领的方女士却怎么也不愿意丈夫陪产,因为她看过一份国外的调查资料,说生孩子时女人很狼狈,如果让丈夫在身边看见全过程可能会影响夫妻以后的性生活。但方女士又希望有人在身边陪产,她想到陈红娟是女性,而且有生孩子的经验,人又细致周到,让她陪产,无疑是最合适的。当她向陈红娟说出这个想法时,陈红娟感到了客户对自己的信任,马上答应了。
  2007年7月12日,陈红娟陪方女士进入了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产房。在分娩过程中,陈红娟一边安慰方女士,一边配合医生帮助方女士正确地用力、呼吸及适度放松。当撕裂般的阵痛袭来,方女士把陈红娟当成了亲人,死死抓住她的手不肯放开……半个小时后,方女士产下一个自白胖胖的大小子。她的爱人看到母子平安地从产房出来,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封了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送给陈红娟。
  受这件事的启发,陈红娟又开展了一项新的业务:陪产。这个业务推出后,也很受客户的欢迎。而陪产一般不需要谈价钱,客户少则会给200元红包,多则上千元。
  2008年7月,陈红娟为40多个孕妇提供了孕检及陪产的服务,月收入超过6000元。下一步,她将招聘几个有经验的打工嫂,条件成熟时,要开一家专门的“陪孕检”服务公司,争取把这个事业做大!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个矮小症患者群体相当庞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由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身材矮小者就超过630万,而且以每年20,1万人的速度递增。患矮小症者大多不自信甚至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然而在湖南邵阳却有这样一个表演团,她们是由7个患矮小症的姑娘们组合而成,每当商家有活动,举行表演时,总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乔装打扮,或扮演“武大郎”、或扮演“七个小矮人”以及一系列著名矮人的形象……    矮个姑娘
期刊
每年夏秋季节。茄子大量上市后往往会因滞销造成积压浪费。现介绍几种茄子的贮藏保鲜方法及风味食品加工技术。    一、茄子窖藏保鲜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沟,沟深1.2米,宽1~1.5米,长度视茄子的数量而定,茄子贮前选择无机械伤、无虫伤、无病害的中等大小的健康茄果在阴凉处预贮,待气温下降后入沟。入沟时,将果柄朝下一层层码放。第二层果柄要插入第一层果的空隙,以防刺伤好果。如此码放4~5层
期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不能谈恋爱,不能逛街,不能去饭店吃饭,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不能盲目投资,不能轻易辞职,不能要求加薪,不能偷懒,不能买股票。  在互联网各大论坛上,这是流传甚广的金融危机期间不能做的十件事。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作用于每一个人身上。就业艰难,收入下降,失业风险增加,让曾经风光的白领们也开始谋划节约度日。  然而危机总是由“危”和“机”两方面细成。面对席卷全球的金
期刊
2010年,本刊对山東日照永恒牌金属婚纱照片项目,进行了连续的重点报道,并对部分合作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年底盘点,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所有的合作客户,对山東日照永恒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永恒牌金属婚纱照片这个项目的反应和评价,几乎是一致的好:公司有实力、讲信用:后续支持多、服务好;市场易操作、项目前景好;多半年以来,编辑部和公司收到的上百封来信,现节选数封予以刊登,以褒奖公司的诚信经
期刊
麻城市双盈養殖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资格,合作社在市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的支持下,现已发展建立示范基地6个,養殖面积1200亩(其中精養面积200亩),社员260人,培训技术人员600余人,年创产值3700万元,本社社员年增收每户近6万元,成为麻城行业的支柱产业。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以专业人才创社  余继升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養殖专家,在名特水产養殖方面的突出成绩,先后被省市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十
期刊
现在的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可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环境也破坏了。尤其是农村的一些湖泊和水塘。由于受到污染,散发着恶臭,再也不是人们的饮用水源和孩童们游泳的乐园。面对这一池臭水,农民们往往束手无策。  在河南安阳有一个农家汉,他竟然打起了家乡一块面积约30亩的臭水塘的主意,异想天开地要在这池臭水里种菜。村民们都不相信他能靠此发财,可他却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仅能赚大钱,还能改变水质和环境。如
期刊
在江西省。有一个打工嫂把城里学生穿过的旧校服卖到乡下去,年收入竟然超过10万元,还在城里盖起了人房子。    小裁缝“专营”二手校服    今年39岁的田惠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梅林镇人。她初中毕业后。曾在广东打工10多年。2002年,她利用自己在服装厂学会的裁剪技术,在赣县县城城东的一个居民住宅小区开了家小裁缝店。然而,她的裁缝店除了给一些老年人做衣服外,更多的是为别人换换拉链扣子、打打边什么的。因
期刊
已获10项国家发明专利、被称作发明奇才和节能专家的曹军建,其发明专利和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专题报道。 2002年起,他致力农林废料利用开发,实现了所有农林废料以及锯末、药渣、甘蔗渣、果壳等的最佳炭化,既可专门出售炭粉给鞭炮、炸药厂、蚊香厂、冶炼厂等,又可做木炭,还可做蜂窝煤、肥料。有许多人专学炭化锯末、边角料等技术,出售炭粉给厂家每吨可赢利200至800元,利润月超万元。他发明的专利炭化炉
期刊
马清明下岗后,筹资开了一家灯饰店。  只有初中文化且从未做过生意的马清明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揣摩顾客心理。他认为如果能够把握住顾客心理,真正做到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那么自己的生意就会日益红火。  马清明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顾客对商家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顾客要求商家提供更佳的服务,甚至是个性化的服务。有的顾客就要求马清明为自己的房间装修提供色彩设计方案,例如,如何利用装饰材料
期刊
今年才22岁的贺燕萍,以一个小小的创意,让自己走上成功创业的道路。从2007年6月至今,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小姑娘靠着独具特色的小糯棕,在粽子遍地的浙江绍兴,连开6家粽子店,每天销售粽子一万多个,而且她的粽子还成了绍兴的名小吃。  2006年6月,贺燕萍从浙江广播传媒学院毕业后,终日为找工作发愁。一天,贺燕萍在街摊边买了两个粽子,无意中听说这个边做边卖的粽子小摊,只要一两百元的成本,很容易上手,而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