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业观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观教育从小处说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定位,积极发展自我,从大处说是国家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所以,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一直在探索就业观教育的各种方式。
生涯教育成为就业观教育切入点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经过统筹分配、自主择业两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主动提供服务的阶段。对就业中心来讲,对学生最大的服务是使每名学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涯教育越来越成为就业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生涯教育,理论基础来自于国外,经过十几年本土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体系。在这套体系中,生涯教育的内容除了促进学生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价值外,更要帮助学生提升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所以,除了在内容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了解专业、社会、企业、职业外,更贯彻了“大视野、大舞台、大事业”的教育,结合国情、校情,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引导。这正是就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往往是建立在自身就业观基础之上的,所以就业观教育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个人的发展之本。对一名高校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个好工作,有—个好前程。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的关注度、对未来发展的关注度是最高的。以生涯发展教育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就业观对生涯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引起学生对树立科学就业观的高度重视,可以最大程度上起到就业观教育的作用。正是基于学生对就业、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所以生涯教育很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阵地,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就业观教育的—个新的切入点。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就是要把就业观教育贯彻生涯教育的始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角度规划自我、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又要摆脱只考虑自我利益,不顾国家需要的狭隘的“自我”实现,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探索实现远大理想的途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在生涯辅导的各个环节都贯穿了就业观教育的内容。学校整体生涯教育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职业辅导理论为基础,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国防”教育,重在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从而认清自我,了解社会,开拓眼界,真正把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发展观,引导学生进主流,上大舞台,做大事业。
之所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一是对于学校这样一所承担着向国防系统内、向国家重要经济战线输送优秀人才任务的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保证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要保证人才的主要流向是国家的重点行业和骨干单位。二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有更宽广的事业舞台。而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关注国家大局,必须把自己的利益与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基于这两点考虑,才有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高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成为人才,更要把学生引导到能成长为人才的地方去。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设计概要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在生涯教育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都贯彻了就业观教育。主要内容以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更加入大量的实践和案例,通过实践和案例对启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科学决策能力起到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引导,让就业观教育贯穿生涯教育始终。
1.课程体系中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环节——国情教育的融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从西方引进的生涯辅导理论在认识自我部分过于强调自我,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促进其在人性、理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自由、完善、发展的人。但是我国有独特的国情,这个国情决定了青年学生只有把自我发展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才能有大发展、大事业。如果在职业发展中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身需要的实现上,而不考虑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就容易走向极端。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而独立发展。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来规划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大发展的。
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中设计的自我探索是紧密与职业探索相联系的,自我探索部分是让学生在认清自我的同时,大量搜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包括国家的经济形势、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自己专业的未来发展、行业的前景、自己所处的位置、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可能利用的机会等内容。
例如,针对学校的航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的授课时,就结合了大飞机项目的上马。因为大部分航空企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地域限制使很多航空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航空企业工作,即便去了,稳定性、踏实程度也不高。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下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大飞机项目的详细信息,在课上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内容时,让学生结合大飞机项目中涉及的各种职业进行自我分析,寻找自己在这个项目中可能找到的位置;在职业探索时,请学生介绍大飞机项目的起因、发展历程、目前状况、未来前景等,并对比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让学生自己看到蕴藏在这个行业内的巨大发展机会。通过这种授课方式,让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内容落地,既增加了课程带给学生的收获感,又使学生认识了国情,了解了经济发展趋势,寻求职业发展的目光放长远了,就业观教育的内容也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
2.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决策环节——榜样的力量促进职业发展的思考
对怀揣理想、志存高远的青年学生来讲,引导他们去思考什么地方才最有实施自己才华的空间,这是在生涯教育过程中,需要一再提起重视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这一思考,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决策的方法,学校特别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前期的收集和积累,为课程准备了有关校友职业发展的真实案例。在这些案例中,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决策;其次让学生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或是时代潮流。例如,通过案例的分享,让学生自己看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毕业生热衷去外企,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再回过头去看当年进外企的那些曾经是最优秀的毕业生,目前也就在外企里发展到中层;而当年选择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骨干的科研院所工作的毕业生,发展到今天,相当一批人走上了高层的领导岗位。当学生自己看到了其中的不同,不用教师再有过多的语言,就业观教育的目的也就能很好地达到。
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来完成。生涯教育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接受就业观教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起到很好的就业引导的作用。在平台建设上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出新鲜的形式和内容,让就业观教育渗透到学生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并有效整合起来。
[责任编辑:常晶]
生涯教育成为就业观教育切入点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经过统筹分配、自主择业两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主动提供服务的阶段。对就业中心来讲,对学生最大的服务是使每名学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涯教育越来越成为就业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生涯教育,理论基础来自于国外,经过十几年本土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体系。在这套体系中,生涯教育的内容除了促进学生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价值外,更要帮助学生提升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所以,除了在内容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了解专业、社会、企业、职业外,更贯彻了“大视野、大舞台、大事业”的教育,结合国情、校情,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引导。这正是就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往往是建立在自身就业观基础之上的,所以就业观教育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个人的发展之本。对一名高校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个好工作,有—个好前程。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的关注度、对未来发展的关注度是最高的。以生涯发展教育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就业观对生涯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引起学生对树立科学就业观的高度重视,可以最大程度上起到就业观教育的作用。正是基于学生对就业、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所以生涯教育很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阵地,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就业观教育的—个新的切入点。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就是要把就业观教育贯彻生涯教育的始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角度规划自我、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又要摆脱只考虑自我利益,不顾国家需要的狭隘的“自我”实现,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探索实现远大理想的途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在生涯辅导的各个环节都贯穿了就业观教育的内容。学校整体生涯教育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职业辅导理论为基础,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国防”教育,重在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从而认清自我,了解社会,开拓眼界,真正把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发展观,引导学生进主流,上大舞台,做大事业。
之所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一是对于学校这样一所承担着向国防系统内、向国家重要经济战线输送优秀人才任务的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保证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要保证人才的主要流向是国家的重点行业和骨干单位。二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有更宽广的事业舞台。而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关注国家大局,必须把自己的利益与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基于这两点考虑,才有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高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成为人才,更要把学生引导到能成长为人才的地方去。
以就业观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体系设计概要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在生涯教育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都贯彻了就业观教育。主要内容以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更加入大量的实践和案例,通过实践和案例对启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科学决策能力起到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引导,让就业观教育贯穿生涯教育始终。
1.课程体系中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环节——国情教育的融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从西方引进的生涯辅导理论在认识自我部分过于强调自我,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促进其在人性、理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自由、完善、发展的人。但是我国有独特的国情,这个国情决定了青年学生只有把自我发展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才能有大发展、大事业。如果在职业发展中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身需要的实现上,而不考虑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就容易走向极端。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而独立发展。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来规划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大发展的。
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中设计的自我探索是紧密与职业探索相联系的,自我探索部分是让学生在认清自我的同时,大量搜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包括国家的经济形势、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自己专业的未来发展、行业的前景、自己所处的位置、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可能利用的机会等内容。
例如,针对学校的航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的授课时,就结合了大飞机项目的上马。因为大部分航空企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地域限制使很多航空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航空企业工作,即便去了,稳定性、踏实程度也不高。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下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大飞机项目的详细信息,在课上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内容时,让学生结合大飞机项目中涉及的各种职业进行自我分析,寻找自己在这个项目中可能找到的位置;在职业探索时,请学生介绍大飞机项目的起因、发展历程、目前状况、未来前景等,并对比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让学生自己看到蕴藏在这个行业内的巨大发展机会。通过这种授课方式,让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内容落地,既增加了课程带给学生的收获感,又使学生认识了国情,了解了经济发展趋势,寻求职业发展的目光放长远了,就业观教育的内容也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
2.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决策环节——榜样的力量促进职业发展的思考
对怀揣理想、志存高远的青年学生来讲,引导他们去思考什么地方才最有实施自己才华的空间,这是在生涯教育过程中,需要一再提起重视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这一思考,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决策的方法,学校特别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前期的收集和积累,为课程准备了有关校友职业发展的真实案例。在这些案例中,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决策;其次让学生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或是时代潮流。例如,通过案例的分享,让学生自己看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毕业生热衷去外企,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再回过头去看当年进外企的那些曾经是最优秀的毕业生,目前也就在外企里发展到中层;而当年选择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骨干的科研院所工作的毕业生,发展到今天,相当一批人走上了高层的领导岗位。当学生自己看到了其中的不同,不用教师再有过多的语言,就业观教育的目的也就能很好地达到。
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来完成。生涯教育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接受就业观教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起到很好的就业引导的作用。在平台建设上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出新鲜的形式和内容,让就业观教育渗透到学生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并有效整合起来。
[责任编辑: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