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适用问题再探讨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制度。我国的离婚冷静期制度为协议离婚增加了两个"30日"的限制,与韩国熟虑期制度、英国离婚冷静期制度一样,致力于降低离婚率。通过解读相关法律条文,发现在我国离婚冷静期适用中存在适用原则不明确、适用范围一刀切、适用期限僵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采取明确适用范围、区别设置冷静时间、完善冷静期配套措施等方法,完善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
其他文献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养成,主要是通过学习课程实现的。而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实施、落实等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扮演着课程领导者的角色。为此,全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期刊
学位
为了深刻总结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中国何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的理论逻辑揭示了贫困理论、反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的研究进路,制度逻辑体现为制度理念、制度设计与制度整合三个方面,实践逻辑回答了"兜住谁""兜什么""怎样兜"等基本问题。对上述三重逻辑的系统梳理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扶贫脱贫的研究工
儿童有哲学吗?如果有,儿童哲学是什么?儿童与儿童哲学是什么关系?哲学对于大众来说似乎是一个深奥、晦涩难懂的学科,然而哲学却与儿童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每个儿童生来就是哲学家,他们乐于探索世间万物的奥秘,提出"我从哪里来"的哲学思考,拥有哲学家的思维特点与能力。儿童是哲学的参与者,也是需要者,关注儿童和儿童哲学,为儿童哲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自1978年吕叔湘提出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问题,即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以及阅读费时长,到现在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是"少慢差费"的问题,仍然是今天语文教育的痛点。即便今天语文在所有学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改革阅读教学,我们首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学理性阐释,一方面吸收目前对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