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硫化钴纳米颗粒的N、S共掺杂石墨烯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D-氨基葡萄糖作为Co分散剂和碳源,硫脲作为氮源和硫源,以NaCl为模板制备负载硫化钴纳米颗粒的N、S共掺杂三维石墨烯氧还原电催化剂(CoS/N/S/rGO).CoS/N/S/rGO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960和815 mV,性能与商业Pt/C相当.此外,CoS/N/S/rGO表现出明显的4电子转移特性和超低的过氧化氢产率.与基于Pt/C的锌-空气电池相比,基于CoS/N/S/rGO的锌-空气电池在6 mol· L-1 KOH和0.2 mol· L-1 Zn(CH3COO)2碱性电解质中显示出更高的恒电流放电性能以及更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family centered empowerment model,FCEM)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及赋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湖南省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30)。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知识宣教及康复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干预,应用脑卒中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评估问卷和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实施
目的探讨一株根瘤农杆菌T-DNA插入介导的烟曲霉突变菌(M7)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组重测序鉴定M7中T-DNA的插入位置并分析SNP位点,然后在烟曲霉A1160背景上将相应的突变基因进行敲除并验证。敲除成功后,比较分析敲除菌和野生型菌株的表型。结果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发现M7中T-DNA的插入位点位于基因Afu5g08910中,但其敲除菌(ΔM7)并未发现有耐药性产生。SNP分析以及验证实验发现,M7中Cyp51A第54位氨基酸由Gly突变成Arg是M7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结论M7突变株耐药性
利用类salen配体二苯乙二酮苯甲酰腙或二苯乙二酮水杨酰腙与二苯基二氯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二苯基锡配合物[(C6H5(O)C=N—N=C(Ph)—(Ph)C =N—N=C(O)—C6H5)2SnPh2(CH3OH)]· 3CH3OH (1)和[(o-OH—C6H4(O)C=N—N=C(Ph)—(Ph)C=N—N =C(O)—(o-OH—C6H4))2SnPh2(CH3OH)]· CH3OH (2),通过IR、1H NMR、13C NMR、119Sn NMR、元素分析、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配合
目的克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水溶性基质蛋白Nacrein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对Nacrein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Pinctada fucata nacrein基因CDS序列(D83523.1),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以合浦珠母贝肉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nacrein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上,PCR筛选阳性克隆子,并对其进行测序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合浦珠母贝nacrein基因全长1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检测健康人血清四环素、磺胺类抗生素水平,运用Monte Carlo概率模拟方法评估人群抗生素内暴露水平,为其潜在风险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12月,申请公共服务行业就业前健康检查人员的血清样本33例,经预处理后以LC-MS/MS法检测抗生素的含量,以Oracle Crystal ball软件行Monte Carlo概率模拟评估人群抗生素内暴露水平。结果在11种目标抗生素中,共有6种被检出,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金霉素(CTC)>磺
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掺镁铝酸三钙(Mg-C3A).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不同掺镁量下产物的晶相结构、光谱特征和表面形貌,探讨了Mg-C3A形成途径,并考察了Mg-C3A对水体氮和磷的共去除性能.结果 表明:Mg-C3A主要是由Mg同晶取代了部分C3A中的Ca而形成的同构体及在C3A表面形成的MgO组成,且Mg的掺杂不改变C3A的晶体结构和基本形貌;Mg-C3A对水体氮(NH4+)和磷(PO43-)的去除量分别为65.2和20.2 mg·g-1,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
以4-甲酰基三苯胺和1,10-菲咯啉-5,6-二酮为原料,经过缩合、甲基化等反应合成了配体Ⅳ-甲基-2-(4-二苯胺基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TPAPhen),再与Fe2+配位得到配合物[Fe(TPAPhen)3](BF4)2,最后经过电化学聚合在ITO玻璃表面制备了新型电致变色材料poly-Fe(TPAPhen)3.在外加电压作用下,poly-Fe(TPAPhen)3聚合物薄膜表现出多种颜色变化和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尤其是在721 nm处的光学对比度高达86%,着色效率高达971
For the iteration of spherical average (A1)N and the Laplace operator Δ,we consider the boundedness of the operator Δ(A1)N on the α-modulation spaces Ms,αp,q.The authors obtain some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boundedness on the α-mo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相转移剂,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利用相转移法在二氯甲烷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Pdx Mo/C(Pd/Mo的原子比x=1、2、3、4、5)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PdxMo/C是呈2~4 nm的圆形颗粒,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加入第二组元Mo后,Pd的品格发生扩张,调节了Pd的几何结构.此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相对于Pd/C,Pd4Mo/C的Pd3d5/2结合能负移了0.50 eV,说明电负性较大的Pd从Mo吸电子,电子结构发生
采用闭环态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不同的2个二芳基乙烯:1,2-双(2\'-甲基-5\'-(4\"-苯腈)-3\'-噻吩)全氟环戊烯(L1)和顺-1,2-二氰基-1,2-双(2\',4\',5\'-三甲基-3\'-噻吩)乙烯(L2)为配体,以Ag(Ⅰ)为金属离子、具有强配位能力的CF3COO-为阴离子,合成了一个新的双组分光致变色Ag(Ⅰ)配合物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直接混合的双配体体系(L1+L2)为对照,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在四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