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的热闹酒事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祸还需用酒解
  
  李海生在辽宁康平县的一个小村庄,1970年,考进了康平县文工团。那时,盛行八个样板戏,21岁的李海开始就演李玉和、郭建光、赵勇刚等红色闪光的一号人物。有一次演《红灯记》,他与几个好友畅叙友情,不觉酒喝多了,睡在后台误了上场,把李铁梅、李奶奶晾在台上。多亏“李奶奶”反应快,顺势说:“还不下去找你爹!”这才打了圆场。李海知道这场祸惹得不小,起码让工宣队长掌握了“修理”他的理由。怎样才能避开祸事临头呢?工宣队队长来自煤矿,喜欢喝酒,李海就想,让他“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吧!
  那时,商店里的名酒只能看,李海羞于问,便买了2斤当地俗称的“地瓜蒙”。这“地瓜蒙”是地瓜酿的白酒,呈淡黄色,酒劲大,爱上头。李海找两个搪瓷茶缸,在工宣队队长和自己面前各放一个后,凑近了工宣队队长说:“大哥,咱知错必改,因为演员和工宣队心连心!就凭这感情,敬你这杯酒,我‘一口闷’!”工宣队队长爱听奉承话,又见李海给他预备了酒菜,心里挺舒服,也跟着李海喝了一茶缸,脸上多云转晴:“今天咱俩有个外调任务,别喝多了,误了赶路。”李海一拍胸膛:“这回我担保,绝不出岔!”工宣队队长放心了,你一缸,我一缸……塑料酒桶见了底,再瞧工宣队队长喝得面如紫色,趴桌子上鼾声如雷。李海扔下工宣队队长,一个人骑车30里去跑外调,让醒酒后的工宣队队长佩服不已。这顿酒后,工宣队队长真就没再追究他的误场之“罪”,李海躲过一场不测风云。
  
  与赵本山“双喝”赢得演出
  
  1986年,李海率团到本县农村一个大队演出。虽然已经演了一场,但为了给文工团增加收入,他决定设法再加演两场。可是,农村人靠天吃饭,让人家多掏钱看戏,谈何容易?当晚演出结束,大队领导备好酒菜为他们饯行。李海悄悄把”台柱子”赵本山拽到一边:”本山呀,今天这顿酒,咱俩可不是为了追求口腹之欲。平时这酒桌是交流感情的平台,但今天得把它当成战场呀,只有喝到位,才有希望再攻下两场,咱们团的活动资金才有保证呀!”
  赵本山理解团长的苦心,态度毫不含糊,当即回答:”差啥?拿下!”
  夜幕降临,热乎乎的土炕上摆好了饭桌,端上了酒菜。李海、赵本山盘腿坐在一头,隔桌落座的是东道主—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和妇女主任。几盅小酒下肚,李海切入主题,请求对方让文工团多演两场。那个大队长也是性情中人,爽快地提议道:”多演两场好商量,但要看你和赵本山这酒喝多少才能定。”李海忙说:”喝酒不用让,感情就是量!一言为定?”大队长回答:”绝不食言!”赵本山见状忙打”接力”:”那好,大队领导怎么说,今天咱们怎么喝!”赵本山自知比李海酒量大,就算李海喝”晃荡”了,他的感觉仍稳如”泰山”,何况面临关键时刻,他不能瞅着”团座”打头阵担风险,这才站出来”叫板”。大队长已被赵本山晚场的表演逗得心里高兴,便说:”这样吧,现在咱们撤下小盅换大碗,想加演一场,你俩就各喝一碗!””行呀!”李海应声表态。这下子,原来的三钱盅变成了七两碗,两碗差不多一斤半,李海和赵本山相互递个眼色,胸中豪气顿生,为了文工团的生计,今晚纵然喝个倒海翻江也值得了!“来,一步到位,先干一个!”两人求胜心切,一口喝干了碗中酒,然后,碗口朝下,点滴不漏。大队长见状,连喊:“够朋友!”随后自己也干了一碗。几个人在桌上言来语去,酒令迭出。直喝到李海、赵本山嗓子眼蹿火,大队长也两眼泛红,舌根发硬,好在他没忘了表态:“加演两场!”听了对方承诺,李海与赵本山绷紧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待他俩晃晃悠悠回到团里,一个蒙头便睡,一个口若悬河,一文一武,宛若都进了仙境。
  
  “三悠原则”的覆灭
  
  李海交友甚广。好友欢聚,岂能无酒?为了不冷落各路朋友,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加深友情的 “三悠原则”,即喝出“微醉-清醒-沉醉”这渐入佳境的三个阶段。李海这“三悠原则”,夫人意见可不小。有时为了回避夫人打电话催其回家而让朋友扫兴,他就关了手机。结果,经常回家要接受“教育”。
  有一天,李海把团里十几个演职员请到家里喝酒,酒瓶子启开了,香喷喷的红烧鱼也端上桌了,正当大伙端杯刚喝个开头,夫人回家了,见李海“旧习难改”,气得她杏目圆睁,也没客气,连喊带叫把他们轰出去。李海性格好,跟夫人不吵不闹,领大家绕个弯儿,回到团部重续酒缘。他说:
  
  “大家跟我干不容易,我理当犒劳大家呀!至于老婆呀,她赶我,那也是关心我,只是方法简单些。回家我多做些安抚工作。理解万岁吧!”从此,“李海不怕多喝酒,就怕‘河东狮子吼’”的事便传开了。李海对这一评说的解释是:“多亏老婆有时冲我‘吼’两声,她是从养生之道方面考虑,不然八成我也喝成脑血栓了……”
  既为名人,喝酒也出名,他被一家打算在电视上做广告的白酒厂看中了。这个厂一直在为找不到一个既能表演,又有酒量的代言人犯愁,经过多次筛选,最后认定这一角色非李海莫属。酒厂通过熟人去请李海,视友情为重的李海无法推辞,便以老歌《新货郎》填词为白酒代言,效果很好。酒厂感激不尽,一下子送去好几箱白酒,以示与他“长久(藏酒)”。李海却之不恭,只能望着几箱白酒兴叹:“这分明是让我两年不喝其他牌子的酒了!”夫人见状,乐得伸手指点他的脑门说:“这回好了,我看你还在外头‘三悠原则’?你老老实实守家喝吧!”
  
  情趣相投作朋友
  
  “就怪你,把咱家的老闫都喝出脑血栓了!你说这事儿咋整吧?”《刘老根》里的“大辣椒”李静,除非没见着李海,只要瞥见李海准追上去念叨他的“罪行”不可。看过央视播放李静照料病中老伴闫守信那期访谈节目的观众,都为李静隐身幕后,一直服侍老伴奇迹般康复的故事所感动。
  10多年前,李海被闫守信请到他开办的铁岭市艺术学校当声乐老师。两个人过去交往甚密,这会儿又同校执教,情趣相投,每逢中午就到校门前的一家坛肉馆“开伙”。好酒伴坛肉,俩人吃不够,一顿一瓶酒,天天如此。李海也没想到,嗜酒如命的老闫半路退下阵—得脑血栓了。为此,李海多次去探望老闫,当他看到老闫在李静的照料下身体基本恢复如初,方才安下心来。这天,李海去见老闫,老闫冲他玩笑道:”咱俩今天再喝点?“”别想,你再喝得哆哆嗦嗦,李静在电视上把我供出去,往后谁还敢跟我喝酒呀!“
  这些年,李海演了不少有喝酒情节的戏。1992年辽宁省第二届艺术节,他在与潘长江、王娟合演的《巧嫂解谜》里,活脱脱演了一个贪酒的养猪场场长,竟然喝得连猪吃了他吐出的秽物都一头头东歪西倒直哼哼。电视剧《正月里来是新春》中有场戏,他表演李大下巴酒喝多的怪样子,只拍一遍就通过了。导演连连夸奖他说:”你也太像了!“他回答的却也痛快:”我天天喝,闭眼睛都知道人喝醉了是咋回事儿!“2001年,李海与赵本山、范伟三人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合演小品《三鞭子》。演出获得成功,三个人高兴,第二天在演员驻地梅地亚宾馆餐厅,三个哥们儿花大价钱喝个”酒浓情更浓“。
  2003年闹”非典“,人们谈”非“色变,李海仍不改他的乐天派,照样喜欢”聚堆“喝酒。那天,他得知赵本山回铁岭,找到了喝酒的由头。赵本山坐在酒桌旁,故作神秘地说:”听说呀,这白酒能治非典……“李海忙接话茬儿:”本山说对了,既然喝酒能治‘非典’,喝药哪有喝酒滋润呢!来,为抗击‘非典’,也为了友情,咱们干杯!”
  李海的“酒乐子”层出不穷,一件件的说不完。前几天,笔者到铁岭遇见美滋滋的李海,他又向我爆料,说他家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一追问,他嘿嘿地笑了:“我那两个闺女呀,比我还能喝!她们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全服了’!你看,咱老李家的‘酒’有传人了!”
其他文献
小时候,  父亲告诉我,  喝酒要喝苞谷酒。    父亲说:  莫说酒是粗粮造,  喝了人忠厚。  一根直肠子,  实话实说,  推心置腹交朋友。    小时候,  母亲陪伴我,  温馨住在吊脚楼。    母亲讲:  莫看楼是木头盖,  住着人朴实。  人见人亲,  山高路远大胆走。    千年苞谷酒,  千年吊脚楼,  吊脚楼里酿苞谷酒。    喝一口,  住一宿。  精神抖,  人长寿。  儿
期刊
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每当作画时,在作画的案台上,总是少不了一壶酒,他常常是一手执笔,一手执酒壶,在作画的时候喜欢仰头饮上几口,他喝了酒之后豪情满腔,壮气盈胸,手中画笔挥洒肆意,抒发激情。说起傅抱石非酒不画,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在1958至1959年间,当时国家经济正值困难时期,物资供应十分紧张。傅抱石同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作画喜欢饮
期刊
“冷啖杯”,挺文雅的一个词,到成都人的嘴里就变成了“冷啖杯儿”,不经意间透出了悠闲自在的“成都味”。它囊括了成都夏夜的主旋律:冰冻啤酒、卤菜、凉菜、烧烤……这种流行的消夏餐饮由谁命名虽无法考证,但这并不影响“冷啖杯”因市民的喜爱而成为蓉城夏季的一道优美景观。因为有了“冷啖杯”,成都人变得盼望和喜欢夏天了。  夏日傍晚,微风退却了炙热的高温,轻抚着街头闪烁迷离的霓虹。各家小店就摆开了长阵,无数的矮桌
期刊
妻子善良、正直,但爱认死理。喜欢帮人,但常常过分。出门坐车,看到老弱病残必定让座,自己无座可让,也要动员别人让,被人讥为“傻帽”;邻居小两口吵架,她力劝不止,讲了男的,又数落女的,夫妻无隔夜之仇,第二天人家小两口又和好如初,反转来说妻子爱管闲事……  妻子最憨莫过于干活,她是铣工,体力好,又严格遵守工艺和三检制,因此,出活多,废品少。组长担心车间要修改定额,便暗示大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干得太快
期刊
某些有职有权且又轻狂张扬者,总想常常露出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之态。然而,碍于纪律约束,害怕舆论监督,却不得不时时压抑住自己的激情,遮掩着自己的本相,“夹起尾巴做人”,只将假面示人,只让虚容亮相。但是有一种情况下,他们便会无所顾忌,真情大发、本相毕露,那就是灌足了酒后,“醉里聊发官宦威”。  《三秦都市报》的一则报道为我们描画了这一类型的生活“写真”:陕西省长武县纪检委书记李某,喝醉酒后坐着小车来到县
期刊
十大酒局之季军::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
期刊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右将军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邀当地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时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曲水流觞的玩法是这样的,即众人沿河而坐,河水上游放一只酒杯顺水而下,当酒杯流到谁的面前时,则由此人端起酒杯饮完杯中酒,并要赋诗一首。如此循环往复,称为曲水流觞。这是当时文人墨客游山玩水之时,吟诗作赋所盛行的一种时尚游戏。  这一天,各
期刊
1983年,美国著名化学家哈纳·克劳斯正在研究一种用于宇航容器的石膏配方。他已经为这事研究多日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出满意的配方。那些天来,他脑子里全都想着这事。他一边想,一边将蒸馏水倒进一个装有粉状石膏、黏土和多种化学药品的烧杯里。很快,这些混合物产生了泡沬,体积也膨胀了几乎两倍,不到30秒钟就结成了硬块。怎么会是这样?他再一仔细看,才发现,原来自己把一杯要喝的啤酒当成蒸馏水倒进去了。  哈纳·克劳
期刊
每逢亲朋相聚或假日举行宴会,人们都喜欢喝葡萄酒,喝葡萄酒时挑剔酒杯。讲究的饮酒者根据产区、年份不同,对酒杯也要有所区别,只有选择恰当的酒杯,才能真正品尝到葡萄美酒的原汁原味。    波尔多红酒杯    波尔多红酒以多种葡萄混制,最为有名,层次感丰富为其特色。红酒需要接触较多的空气,应有较大的杯肚。要想尝出波尔多红酒的特点,应该选择肚圆、杯身线条较直的酒杯最合适。    勃艮第红酒杯    勃艮第的
期刊
算我有口福,去年我到慕尼黑恰逢啤酒节。这是一个盛大的啤酒庙会,年年从9月最后一个星期开始,到10月第一个星期日结束,历时16天。近20年每年参加人数高达500万,喝掉啤酒5000多万升。    9月的阿尔卑斯山已是白雪皑皑,从山上流下的伊萨河水带来几分寒意。这时的德意志正是大麦和啤酒花丰收的季节。德国是啤酒大国,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巴伐利亚州的产量又雄踞德国之首,州府慕尼黑自然成为啤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