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与其共同发展的会计惯例已经趋于成熟定型,而且是否运用国际会计惯例是一个国家进入世界经济市场的“通行证”,我国已经不再是个封闭的国家,它需要国际大市场,需要国际经济体系的接纳,因而积极寻求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已经成为中国会计人的自觉行动。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及国际化趋同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一)积极开展国家间的会计交流,有利于中国会计走向世界
我国在开始会计制度的改革后,不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原则,扩大与各国和国际组织间的会计交流。据统计,我国与意大利、韩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会计组织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与50多个国家的会计师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了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欧洲会计师联盟、泛美会计师联盟、东盟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和地区性会计师组织,以及欧盟、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的联系。我国还多次组织较高级的代表团参加过世界会计师大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国际会计教育大会、东盟会计师联合会代表大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等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会计方面会议,并在会议上都有上乘表现,受到与会各国代表赞许,树立了中国会计人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在会计准则建设上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起步晚,缺乏经验。财政部曾先后组团赴英、美、加、澳等会计发达国家考察会计准则情况,还组织召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会计准则专家莅临指导。这些努力不仅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进展顺利,同时也在合作中进一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
总之,在有关国际和区域性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和会计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在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的一些较具技术性的环节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这种趋同工作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已经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充分的重视,各国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程度或高或低地开始采取了趋同行动。然而,尽管如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还任重道远,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结构的确立、趋同途径的选择、趋同标准和政策的制定、趋同的目标和程序的审定等方面,都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研究,使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能较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意义及影响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意义
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所带来的最大利益是国际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成为参照,用于对照外国的财务报表,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消除其可能带来的误导,从而排除了国际投资流动上的最大障碍,有助于我国的投资机构正确的投资决策的制定,减少投资风险。
2.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一方面可以节省当前因要求不符合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惯例而编制的多套财务报告上的不同财务信息进行合并的花费;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可以借鉴或引入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这样既可以节约制定成本,又可以使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一致。
3.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可以使世界的会计准则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不同准则、不同惯例的比较,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并进行充分的理论说明,这无疑是对各国会计准则的“提炼”,使之保持在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高水平上。同时,对于我国这种会计与审计未编纂成典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消化的过程,能够大大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水平。
4.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什么类型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互依赖极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都希望并努力作好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其中会计准则是重要的环节,会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影响
1.会计语言的差异
会计被认为是通用的商业语言。作为一种交流财务信息的语言,会计语言也要具备符号和语法规则这两个语言要素。会计的语言符号就是能表明具体会计概念的语言实体。像会计数据、“借”与“贷”、会计术语等都是会计特有的语言形式。而会计的语法规则,可以认为是提供财务数据的一套通用程序。会计的词汇和语法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人们对会计概念的理解和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例如,一些会计术语,只有在人们都理解和接受的条件下,才能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更顺利和便于交流。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习惯,表现在会计术语上也一样。但由于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专业组织的会计人员使用不同表述的会计术语,出现了交流困难甚至造成了混乱的局面,因而会计语言的协调亦有其必要性。
2.财务报告的差异
⑴报表种类差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各国都要求编制的最基本报表,而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各国存在差异。
⑵报表格式的差异。资产负债表通常有账户式和财务状况式。美国及受美国影响的国家按第一种公式设计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依据的会计平衡式是:
(左方)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右方)
英国和西欧大陆国家流行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它的公式是: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负债=业主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上,美国和欧洲截然不同。美国人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因而长期资产排列于流动资产之前,长期负债排列于流动负债之前。我国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及项目排列均类似于美国。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会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地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同时,又不脱离大的国际环境,从而便于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及国际化趋同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一)积极开展国家间的会计交流,有利于中国会计走向世界
我国在开始会计制度的改革后,不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原则,扩大与各国和国际组织间的会计交流。据统计,我国与意大利、韩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会计组织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与50多个国家的会计师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了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欧洲会计师联盟、泛美会计师联盟、东盟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和地区性会计师组织,以及欧盟、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的联系。我国还多次组织较高级的代表团参加过世界会计师大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国际会计教育大会、东盟会计师联合会代表大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等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会计方面会议,并在会议上都有上乘表现,受到与会各国代表赞许,树立了中国会计人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在会计准则建设上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起步晚,缺乏经验。财政部曾先后组团赴英、美、加、澳等会计发达国家考察会计准则情况,还组织召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会计准则专家莅临指导。这些努力不仅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进展顺利,同时也在合作中进一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
总之,在有关国际和区域性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和会计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在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的一些较具技术性的环节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这种趋同工作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已经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充分的重视,各国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程度或高或低地开始采取了趋同行动。然而,尽管如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还任重道远,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结构的确立、趋同途径的选择、趋同标准和政策的制定、趋同的目标和程序的审定等方面,都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研究,使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能较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意义及影响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意义
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所带来的最大利益是国际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成为参照,用于对照外国的财务报表,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消除其可能带来的误导,从而排除了国际投资流动上的最大障碍,有助于我国的投资机构正确的投资决策的制定,减少投资风险。
2.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一方面可以节省当前因要求不符合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惯例而编制的多套财务报告上的不同财务信息进行合并的花费;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可以借鉴或引入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这样既可以节约制定成本,又可以使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一致。
3.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可以使世界的会计准则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不同准则、不同惯例的比较,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并进行充分的理论说明,这无疑是对各国会计准则的“提炼”,使之保持在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高水平上。同时,对于我国这种会计与审计未编纂成典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消化的过程,能够大大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水平。
4.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什么类型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互依赖极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都希望并努力作好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其中会计准则是重要的环节,会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对我国的影响
1.会计语言的差异
会计被认为是通用的商业语言。作为一种交流财务信息的语言,会计语言也要具备符号和语法规则这两个语言要素。会计的语言符号就是能表明具体会计概念的语言实体。像会计数据、“借”与“贷”、会计术语等都是会计特有的语言形式。而会计的语法规则,可以认为是提供财务数据的一套通用程序。会计的词汇和语法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人们对会计概念的理解和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例如,一些会计术语,只有在人们都理解和接受的条件下,才能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更顺利和便于交流。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习惯,表现在会计术语上也一样。但由于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专业组织的会计人员使用不同表述的会计术语,出现了交流困难甚至造成了混乱的局面,因而会计语言的协调亦有其必要性。
2.财务报告的差异
⑴报表种类差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各国都要求编制的最基本报表,而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各国存在差异。
⑵报表格式的差异。资产负债表通常有账户式和财务状况式。美国及受美国影响的国家按第一种公式设计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依据的会计平衡式是:
(左方)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右方)
英国和西欧大陆国家流行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它的公式是: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负债=业主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上,美国和欧洲截然不同。美国人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因而长期资产排列于流动资产之前,长期负债排列于流动负债之前。我国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及项目排列均类似于美国。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会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地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同时,又不脱离大的国际环境,从而便于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