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军军长李天佑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29年加入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1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办事有板有眼,举止文质彬彬,说话有条有理,不像一壁虎将那样威猛,却长期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官。
  
  李天佑,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在红军队伍里当过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在八路军队伍里当过团长、旅长,是平型关大战中主攻团的团长,后来,他到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啃过洋面包的人。李天佑中等个子,年轻时又黑又瘦,虽然军事生涯里大多数时间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官,但是举止上文质彬彬,办事有板有眼。说话作报告,声音不高,极有条理,绝少重复;交待任务认真细致,交待完了还要问你一声听清楚了没有。来人让座,临别送行,完全不像一些虎将那样威猛。
  然而,他却是一员战功彪炳的虎将。且不说在红军和八路军队伍里他战功卓著,仅在东北黑土地上,他率领的头等主力纵队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大仗和恶仗。
  在李天佑的军事生涯里,值得大书一笔的莫过于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战了。尽管此战歼敌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其历史意义却是极大和长久的。
  平型关战役,李天佑担任的是主攻团团长。
  那是在1937年9月25日拂晓,李天佑率领八路军115师686团来到了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他们将要在这里痛击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林彪率115师出陕北,经韩城东渡黄河,再从山西侯马镇乘车沿同蒲路北上到达了原平。
  当时,日寇在中国的侵略行动肆无忌惮,如入无人之境。进入山西的日军第5师团狂妄地实施大迂回,其师团长在9月21日下达了作战命令,令其第21旅团长三浦少将指挥在灵丘的3个大队,正面进攻平型关;命令第21联队长率两个大队,经侧翼进攻平型关西侧地区。
  当时的日军,在相当一些中国人眼中,仿佛是不可战胜的。国民党的高桂滋部有一个师驻扎在大同,日本人只派了一架飞机,在大同上空绕了一圈,一颗炸弹也没投,这个师就一窝蜂似地溃散了,枪炮车马丢得一干二净。后来,阎锡山只好派出车辆去拉那些武器。
  而八路军却在这个危难关头冲了上去,决心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抗击侵略者,保卫中华民族。
  李天佑所在的686团的指挥所设在一块谷地的坡坎下方,前面是公路,两旁是山峦。李天佑和团政委杨勇举起望远镜向两侧观看,只见树叶在轻微地抖动。或许是秋风在摇曳着草木,或许是风在催促它早早凋零,或许是伪装隐蔽的战士们因为身着湿衣,趴在湿地上冷得发抖。此刻,分不出哪是树木哪是人!
  李天佑的目光又投向对面山头。那里有一座庙宇,他略显遗憾地对杨勇说:“该早点占领那座庙,那位置居高临下!”
  杨勇看了一眼,说:“等会儿打响了,我带人上去!”
  李天佑笑了,道:“你这位老兄,一打仗就往前面钻!”
  在686团的两翼,尽管看不到一点部队的影子,但都已埋伏下重兵。在686团的东面,是687团,从灵丘来的日军将首先从那里经过;在686团的西面,是685团,他们的任务是截尾。而李天佑指挥的686团的任务是:攻击发起后,当两侧的部队截头断尾时,迅速拦腰打下去,分割消灭敌人。
  大约上午7时,日军终于来了。山沟里传来马达声,只见百余辆汽车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在前面开路,200多辆大车和骡马炮队随后跟进,接着跟进的是骑兵。只听到车声隆隆,马蹄锵锵,声势煞是浩大。
  日本兵们一个个脚穿皮鞋,头戴钢盔,身披黄呢子大衣,斜背着枪,叽里呱啦地说笑着,如入无人之境。
  而隐蔽伪装的八路军战士们,一个个握紧了手中的钢枪,瞪大眼睛,看到日寇得意洋洋的样子,气得直咬牙。
  大概是由于公路泥泞不好走,日军几十辆汽车在老爷庙下方停了下来,而西进的敌军继续向前拥,人马挤成了一团,这正是开火的好时机,李天佑抓起电话询问嘹望哨:“喂,敌人全进入伏击圈了吗?”
  哨兵回答:“通灵丘的路上已经看不见敌人了!” 这就是说,在眼皮下的这群敌人是板垣U币团的后尾了。李天佑放下电话,马上派参谋去报告林彪。
  不一会儿,那参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传达了林彪的攻击命令。不等他的话说完,李天佑已抓起电话,命令担任突击任务的1营:“攻击开始!给我狠狠地打!”
  战士们盼望已久的时刻到了,两侧的山冈顿时怒吼起来。暴风雨般的子弹、手榴弹覆盖到日军头上,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日军打得人仰马翻。有一辆从平型关开过来的汽车中弹起火了,拦住了日军西进的通路,敌人更加混乱了。
  尖刀连连长曾贤生带着全连勇猛地冲上公路。曾贤生外号“猛子”,他在红军长征路上冲锋陷阵,勇猛无比,得了个“猛子”的美称。
  “猛子”手执大刀,高喊杀声,冲入敌阵。战士们紧跟他身后,与日军拼杀起来,公路上响起一片钢铁剧烈的撞击声。
  “猛子”接连劈倒几个日本兵,冲到公路中间。日本兵见他威猛无比,不敢一对一地上前,3个兵靠在一起后才扑向“猛子”。“猛子”毫无惧色,抄起地上一支“三八大盖”,朝着门本兵狠狠地刺来……
  日本兵怪叫一声,三把刺刀一齐刺向“猛子”。“猛子”一个左右拨打,将左右两边的刺刀拨开,然后纵身一个突剌,将中间那个日本兵刺倒了。没容得左边的日本兵转身,“猛子”一个防左刺,又将左边这个日本兵刺倒了。
  然而,第三个日本兵此时已经转过身来,趁“猛子”回防不及,挺枪刺来。刺刀扎入“猛子”的腹部,“猛子”却没有倒下。日本兵见“猛子”巍然不倒,已经先慌了手脚,刚想回身逃跑,“猛子”咬紧牙关,双手抡起枪托,朝着日本兵的头上砸去。血花飞溅,日本兵的脑袋开了瓢。
  “猛子”曾贤生也倒下了。
  曾贤生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里第一个牺牲的连长,二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没有倒下,为了民族的安危,他倒在平型关下。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686团的营长们都冲了上去,政委杨勇也冲了上去,若不是团长需指挥战斗·,李天佑早已冲入敌阵了。
  一个参谋快步跑来报告:“团长!团长!师长叫你到他那里去一趟!”
  “师长叫我去?好!”
  师指挥所就在686团后侧的山坡上,李天佑一门气跑到了师部,只见林彪披着雨衣,正在观察前方的战斗。见李天佑到了,林彪说:“沉着点。敌人比较多,也比较强,战斗不会马上结束。”然后,他用手一指前方战场,又说:“我们包围了敌人一个旅团,有4000多人,块大,不好一口吃掉,你们一定要冲下公路,把敌人切成几段,用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这个制高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沟里。”
  李天佑迅速跑回团指挥所。这时,山沟里的枪 炮声更加激烈了,左侧的685团也开始了突击。李天佑立即命令3营向老爷庙冲击。
  此时,686团1营已经占领了老爷庙左侧高地,正在与爬上老爷庙高地的日军对射。3营长邓克明接到李天佑的命令后,立即带部队冲过公路,朝对面的老爷庙山头冲。刹那间,巨大的冲杀声震撼着山谷。日军惊慌失措,四处乱窜。然而日军毕竟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地清醒过来,组织火力拦阻我军。我军的火力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冲上去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了。
  李天佑命令侧翼连队加紧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支援3营冲锋。
  山沟里烟雾弥漫,响声震耳。3营战士钻进烟雾里,往前跑,往前爬,往前滚……终于,他们同敌人展开了肉搏。只见枪托飞舞,马刀闪光,吼杀声、爆炸声搅成了一团。
  就在3营与敌争夺之时,2营长率两个连冲了过来,继续攻击老爷庙。
  足足拼杀了半个小时,敌人支持不住了,5连3排率先杀上山头,把红旗插上制高点。
  占领了制高点后,八路军就从两面居高临下,打得山沟里的敌人无处躲藏。
  日军指挥官这时才清醒过来,挥刀狂叫着,指挥部下前去争夺老爷庙制高点。此刻,日军的大炮和骑兵全都失去了作用,只有穿着皮鞋的步兵,乱七八糟成群地往山上爬。
  而八路军则沉着应战,等敌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突然猛烈开火,打得日军连滚带爬地退了回去。
  李天佑此时让团指挥所移到公路北的一个山坡上。这时,几百个日本兵正拥挤着反复对老爷庙攻击。日机也贴着山头盘旋。杨勇此刻已经负伤了,战斗到了关键时刻,如果两翼的部队仍不能攻上来,686团只有同敌人肉搏了。
  一个参谋有点沉不住气了,朝李天佑喊:“团长,快隐蔽!上面有飞机!”
  李天佑动也没动,冷静地对参谋说:“别慌,它不敢扔炸弹,鬼子和咱们挨在一起了!”
  日军数次冲击老爷庙均遭失败,眼见包围圈越缩越小,敌企图向西突围。686团3营坚守在古道两侧阻击敌人。古道上又响起钢铁的撞击声,我军战士用枪扫,用刺刀拼,甚至用拳头打,用牙咬,坚决阻击逃跑的敌人,决不让这群侵略者生还。
  日军走投无路,纷纷龟缩到汽车底下继续顽抗。我军战士们当时还不懂得烧毁敌人的汽车,使其失去掩蔽物,还以为日军也和内战时期的国民党军一样,打狠了就缴枪。他们停止了射击,向躲在汽车底下的日本兵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却不料日寇不仅听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死硬分子,他们只知道向中国人开刀,屠杀中国人,向中国人投降是没有想过的事。许多八路军战士因为缺乏对日寇作战的经验,反而被垂死的敌人杀伤了。
  1营的一个电话员,正沿着公路查线,看见汽车旁边躺着一个半死的日本兵,就跑上去对那个日本兵说:“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还没等他的话说完,日本兵扬手一刺刀,刺进了电话员的胸膛。
  李大佑在指挥所里目睹这一幕,恨得咬牙切齿。他命令身边的参谋:“干掉他!”
  参谋操起步枪,瞄准那个日本伤兵,一枪送他上了西天。
  打到下午1点,687团攻上来了。李天佑看到日军的后尾开始乱了,知道消灭敌人的时机到了,便命令部队加强火力进行反击。日军已经抵挡不住这猛烈的打击了,纷纷开始逃窜,大部分被消灭在山沟里。
  当八路军完全控制了这条山沟以后,又向西边的东泡池发展进攻。
  平型关战役,原计划是可以消灭更多的日军的,但由于国民党晋绥军没能按预定协同计划配合作战,致使一部分日军夺路而逃。
  当我军打扫战场时,李天佑来到公路上,举目四望,只见公路上血迹斑斑,躺着数不清的日寇官兵的尸体,战马、大车、汽车、大炮丢弃遍地。疯狂骄横的日军精锐板垣师团21旅团,在八路军的铁拳打击下,遭到了彻底的毁灭。
  平型关之战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这个胜利,回击了投降派“抗日必败”、“抗日必亡”的荒谬论调,给患“恐日病”的人当头一棒,粉碎了日寇不可抗拒、无法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全国,全国各界纷纷发来贺电和贺信,连当时的蒋介石也发出了贺电。
  平型关战役结束后不久,李天佑担任了115师343旅代旅长,率领部队转战吕梁山区。1939年6月,他去了苏联治病和学习。
  
  四战四平,东野的五大主力上来了三个,东野的五虎将上来了三个。这一次,林彪还是让李天佑担任攻城总指挥。
  
  1948年3月,李天佑率领部队再攻四平。史称“四战四平”。
  这一次攻城部队还是由李天佑的1纵、邓华的7纵组成,加上韩先楚的3纵及炮兵部队,总兵力达10个师以上。
  这一次,东野的“五大主力”上来了三个。东野的“五虎将”上来了三个。
  可见林彪对再战四平的重视。
  这一次,林彪还是让李天佑担任攻城总指挥。
  三战四平失利后,东野部队进行了大练兵,随后进行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打得颇为顺手。四打四平就在冬季攻势第二阶段中进行的。
  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已经完全处于守势,退缩在沈阳、长春、四平、锦州等一些大中城市里。面对国民党军在东北的颓势,蒋介石心中明白退出东北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了。所以,他一方面着手撤退前的准备,一方面又命令国民党军在东北继续固守要点,以延迟时日,消耗解放军的力量。
  毛泽东看穿了蒋介石的目的,他给林彪发去电报,说:“东北的蒋军向关内撤退的可能性骤然增长,我军要争取再打几仗,尽量多消灭蒋军有生力量,然后再休整。”
  林彪当时对东北形势的发展心中也很有数。他决心利用冰雪尚未解冻,便于大兵团机动作战的有利条件,夺取战略要地四平。走这步棋,一来可以切断长春与沈阳国民党军之间的联系,二来也可以积累攻打坚固设防城市的经验。
  还有一个动机,林彪没有说,李天佑也没有说,但他们心中肯定有一口气要出:一座四平城,我军竟在这里连打了三次,两次栽了跟头,不在同一地方赢回来,一生气难平。
  一些人这样说:四平四平,不打上四次它能平吗?
  历史的天平这时候倾斜到共产党一方了。那个在三战四平时与林彪和李天佑硬顶的陈明仁,此时已被蒋介石剥夺兵权,耗在南京城里无事可做;原守备四平的71军被调到新民地区,四平城内只有国民党军88师和一些后勤部队了。
  国民党军的守城司令是88师师长,名叫彭锷。
  彭锷为了保住四平,在旧的防御工事基础上进一步加修和改造,构筑了更加完善的市内筑垒防御体系。彭锷认为有这些坚固工事,打起来仍可以像上一次那样阻挡解放军,守住四平。
  3月7日,彭锷把四平城内的国民党军连以上军官都召集起来训话,说:“我们守四平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的武器好,工事坚固。万一情况不利,长春的第1兵团和沈阳的第9兵团都会来帮助我 们的。现在只要我们沉着勇敢,守住阵地就是了。”
  彭锷过于自信了,他的才干远不及陈明仁,而他的对手远比一年前要强大得多。
  李天佑这次再担重任,统率部队再战四平,虽然再也不能打输,心中却比一年前轻松得多了。上一次打四平李天佑有些轻敌,这一次他知己知彼,蒋军的守城兵力比一年前少了百分之四十,而自己指挥的攻城兵力却比三战四平时多了3个师。上一次国民党军困兽扰斗,而眼下的国民党军士气低落,难以唤起斗志了。
  尽管李天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他对攻城的各项准备工作没有丝毫的马虎。他对各部队的区分、突破口的选择、步炮兵的协同、二梯队的使用等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做了反复的思考。把这些问题都放到战前解决,不留下一点死角。
  了解李天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爱思考问题的人,打一仗总结一仗,胜在哪里,败在哪里,心中都要搞清楚。
  吸取三战四平战术呆板的教训,李天佑带领司令部人员深入部队,广泛吸取官兵们的意见,并将各种意见进行了研究,加以采纳。
  在攻城战术上,采取了多点突击,1纵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为主攻方向;3纵、7纵从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突击为助攻方向。李天佑这样做的目的很清楚,可以形成两面和对角的多路突击,不仅兵力可以迅速展开,使敌人腹背受敌,而且部队突入城区后,能迅速向纵深发展,分割歼灭敌人。
  3月10日,攻城的准备进入最后一天。清晨,李天佑带着司令部人员踏着冰雪来到前沿指挥所,抵近观察敌情。李天佑走上一处制高地,举着望远镜仔细察看,前方敌人的碉堡、堑壕、铁丝网、鹿砦……历历在目。在三战四平时,敌人的这些堑壕、碉堡、四平城内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幢房屋,都洒下了我军官兵的鲜血。想到这,李天佑握紧了拳头。这一次,一定要拿下四平,不但要拿下,还要拿得痛快、利落。
  “司令员,进指挥所吧!”警卫员在一旁催促道。
  李天佑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掩蔽部外站立很久了,转身朝指挥所走去。
  12日拂晓,李天佑又来到前沿指挥所,用望远镜观察情况。指挥所里所有的人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终于等来了总攻时刻的到来。
  7时40分,我军炮火开始急袭。炮弹呼啸而过,四平城周围接连响起爆炸声,到处砖石飞扬,到处火光冲天。此时我军的炮兵数量和质量均超过蒋军,几分钟过后,即打得蒋军炮兵鸦雀无声。
  7时50分,李天佑一声令下,5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总攻开始了,各个方向上的突击队勇猛地向突破口冲去……
  部队进展的情况不断传回指挥所:1纵的4团仅用了几分钟就冲过铁路桥头堡,从北面突破进城;独立师有一个团从城西北角的师范学校突人敌人主阵地;3纵、7纵部队也分别从正东和西南方向突入城内。
  进攻发展顺利,李天佑脸上露出了微笑。过了一会儿,他对身边的参谋说:“看来我们的指挥所可以往前移了!”
  各部队攻入城内后,迅速分割包围敌人。1纵的1师突入铁路东区后,大胆进行迂回,很快将敌人的防御体系打乱了。3纵的7师、8U币相互配合,力量倍增,很快将路东之敌大部歼灭。中午时分,攻入城西的7纵进至中山街,与1纵的部队会师了。我军四战四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入夜,彭锷搜罗了国民党军残部,龟缩于晓东中学和万字会两处,妄图挣扎待援。国民党军也曾从沈阳派出部队前去增援四平,但在东野强大的打援部队阻击下,停滞不前。而四平以北的长春国民党军,连动也不敢动。
  13日晨,1纵和3纵调整兵力,在开进城内的炮兵火力支援下,向最后一股残敌发起攻击,全歼了敌人。至此,我军彻底占领了四平。
  四战四平,一共用了23个小时。
  李天佑带领指挥所进入城内。战后的四平,到处是残垣断壁。冬末的寒风卷着雪花还在频频向着这座残破不堪的城市袭来,然而,冬天已经到头,春天即将到来。
  昔日满铁医院的大门旁,此时挂起了“四平市民主政府”的牌子。
  刚刚停止战斗的解放战士们,正在逐街逐巷地清扫战争垃圾。
  街头巷尾,出现了儿童跳跃的身影。
  李天佑目睹这一切,思绪万千。两年时间里,四战四平,死了多少人啊!一座小小的四平城,真是用鲜血浸泡透了。
  所幸的是,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血城的厄运了。
  
  李天佑问道:“陈长捷,还认识我吗?”陈长捷睁大疲惫不堪的眼睛望了望李天佑,没有答话。在军人的角斗场上,他不是李天佑的对手。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随即人关作战。12月底,李天佑率领1纵插至天津附近,与东野其他纵队一同包围了天津。
  此时的天津,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了。
  我军已经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等地,切断了平津之敌西逃的通路;同时又切断了天津与塘沽之间的联系,封闭了天津守敌海上出逃的通路,天津的守敌已经无路可去了。当时国民党军还不具备大规模空运的条件。
  天津是华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当时就有人口200多万,工商业和文化较为发达。考虑到战火可能对天津带来的破坏,毛泽东曾对林彪等人做过这样的指示:“如果敌人占据工厂、学校顽抗,我军必须歼灭这些敌人,即使工厂学校有所破坏也在所不惜;但是,如果天津其他区域的敌军已解决,仅剩下工厂、学校区的敌军,而又可能采取劝降的方法解决,则应采用劝降的办法,以便减少破坏。”
  为此,林彪等人曾致函国民党军天津守城司令陈长捷,希望他放下武器,以郑洞国为榜样,举行战场起义。尽管我军提出的条件很宽厚,但是陈长捷拒绝投降。
  不投降那只有打了。
  林彪调集了8个纵队(其中3个纵队一部分)共22个师34万人来攻打天津。具体部署是:
  7纵、8纵,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一的炮兵,组成东集团,由东向西攻击;
  9纵、12纵(一部),组成南集团,由南向北攻击;
  8纵和2纵各一个师组成北集团,在城北佯动,迷惑敌人;
  1纵、2纵,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二的炮兵,组成西集团,由西向东攻击。
  第一主攻方向是西集团方向,由李天佑指挥;
  第二主攻方向是东集团方向,由邓华指挥。
  李天佑再一次担当重任。
  天津市区的地形南北长、东西窄,郊区多为开阔的水洼地,海河从西北向东向贯穿天津,将它切成了两大块。
  陈长捷出身晋军,与傅作义长期共事。傅作义是35军军长时,陈长捷是14军12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傅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陈是第6集团军61军的军长。
  陈长捷作风泼辣,多次受命进攻陕北,被蒋介石重用。可是晋军头子阎锡山有条用人原则:凡是蒋介石赏识重用的人,他都不用。陈长捷因此被阎锡山送到峨眉山的将军训练班“深造”,不再召回。
  傅作义掌权华北后,见陈长捷是个军事人才,便加以重用。陈长捷钦佩傅作义,又感知遇,对自己 所受命的天津防务丝毫不敢马虎,把多年经营的工事进一步加以改造,修筑得越发坚固。他建立了地堡式防御体系,修筑了长达84华里的环城碉堡工事,挖了一道宽1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有2道铁丝网,3道鹿砦,鹿砦外是几十米宽的地雷场。
  一次,傅作义问陈长捷:“如果共军攻城,你能坚持多久?”
  陈长捷回答道:“起码也能坚持半年!”
  东野大军逼近天津时,陈长捷又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加筑工事。为了扫清射界,他命令部队清除了外围防御阵地前1000米以内的树木和房屋,然后在这片空旷地带上埋设了4万颗地雷,关闭了护城河的人海通道,使护城河水上涨,水深达到3米。
  如此苦心经营后,陈长捷认为天津的防御够上是“固若金汤”了。当着傅作义的面他不好意思吹嘘,背着傅作义,他逢人便说:“天津现在这样的防御体系,比傅作义当年守涿州不知要强多少倍。傅作义能创造奇迹,咱们更能创造奇迹!”
  防守天津的国民党军有2个军10个师共计13万人。13万人守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并不算容易。但天津的地形特殊,市内有高大建筑物,加上苦心经营的防御工事,要攻下天津并非易事。
  然而,东野就是喜欢打硬仗。十几万国民党军拼命抵抗的锦州都拿下来了,十几万国民党军被迫防守的天津城更要拿下来。
  1949年1月3日,东北野战军开始了肃清天津外围的作战。外围战打得从容,我军对国民党军的阵地是一座一座碉堡地击破,一块一块地域地占领,从从容容地稳步前进。1月11日逼近了城区。
  李天佑带着各师的领导又一次来到了前沿,在一簇坟堆的中间,李天佑摊开地图,对照敌人阵地的情况逐一进行观察。1纵攻击的主要方向和平门虽然被层层叠叠的沙袋封住,却并不经打,东野强大的炮兵足以将其摧垮,只是水深面宽的护城河是个大障碍,过不了护城河,就进不了天津城,看来必须制作简易的渡河器材了。
  李天佑和各师的领导边观察边研究。突然,在我军阵地侧翼的坟堆附近,蒋军的地堡里射出一串机枪子弹,从李天佑等人的头上扫过。李天佑看到这是蒋军的一个前沿支撑点,除了大小碉堡、暗堡外,还设有铁丝网、鹿砦,自成一个独立的防御体系。
  李天佑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对主攻师师长贺东生说:“总攻前敲掉它,省得它碍手碍脚!”
  贺东生是员猛将,爽朗地说道:“放心吧司令员,我一定敲掉它!”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的第4天——1949年1月14日,我军对天津守敌发起了总攻。
  这是一个多雾的日子。清晨,太阳迟迟不肯露出它的脸,大地上弥漫着浓浓淡淡的雾团,人走在雾里,仿佛走进迷蒙的梦里。雾气沾在脸上,又湿又滑。
  根据气象员观察预测,大雾要到上乍10点左右才会消散。
  前线指挥部当即决定:10时整对天津发起总攻。
  指挥所里,李天佑不时地看一下手表,手表上的指针在平稳地一格一格地跳动着。
  此刻,10个攻城地段上的解放军指挥员都在看表。时间,平津战场上的时间,全中国的时间,仿佛都挽在了这几位指挥员的手腕上。
  多雾的清晨是寂静的,攻城前的时刻是寂静的,但这寂静中充满了焦急的等待,充满了压抑的渴望。
  10时整。
  一根在冰冻的大地上延伸的电话线把10个地段连在了一起,同时给他们送来了指挥部的命令:“进攻开始!”
  天津的大地开始颤抖了,炮弹在吼,枪声在叫,杀声在喊。不同于新保安攻坚战的是,解放军此时攻打天津全部用大炮开路。东北野战军从辽沈战场上开来的炮队在天津城下再一次大显神威!
  炮兵部队集中炮火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破坏性射击,摧毁了敌人前沿阵地上的工事,从城墙上打开了缺口。炮声还未停息,工兵部队就开始排除地雷和铁丝网。随即,爆破组、架桥队、突击队进入了阵地。
  当我军炮火延伸后,突击队发起了冲锋。胜利的消息不断传到前线指挥所:
  “2师突破成功!”
  “4师突破成功!”
  “6师突破成功!”
  指挥部里的人正高兴地说着,突然大地颤抖了一下,气浪压了下来,泥土沙石纷纷落下,弹片甚至穿过了伪装网。李天佑感到奇怪,城边敌人的炮兵阵地已被我军压制住了,炮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敌人发现了军指挥所?当指挥所里的参谋人员正要挪动地图和话机时,敌人几十发炮弹又打了过来,全都落在解放军冲锋的坦克周围。
  原来敌人想阻止坦克前进。
  李天佑立刻命令炮兵回敬敌人,只听“轰隆,轰隆……”一群群炮弹飞向敌人炮兵阵地,掀起了无数烟柱。敌人的炮兵被取消了发言权。
  在左翼突破口上,红3连的爆破手首先消除了路障,开辟了通路。战士们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水里,奋力架桥。英雄旗手高举着红旗朝前扑去,将第一面红旗插在了天津城头。
  敌人疯狂地进行反扑,登城的解放军战士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在危急的时刻,第二梯队的钢8连迅速杀了上去。只见人影翻滚,血肉横飞,红3连有一半人伤亡。但是,突破口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中。
  在右翼突破口上,担任突击任务的警卫连几次架桥都被敌人炮火打断,最后几十名战士勇敢地跳下河去,架起了人桥,让突击队迅速通过。
  接着,两个主攻师的助攻团也相继突破成功。
  然而,敌人并不是一击就溃,他们在天津城里苦心经营了很长时间,各种工事交错连通,尽管城垣被解放军突破,但是他们仍利用阵地工事进行顽抗。几个突破口上的战斗异常激烈,一些敌人被炮弹震昏了,清醒过来后又从残破的地堡里钻出来进行反击。市区内的敌人也出动坦克,一时间枪炮声震耳,杀声四起。
  但是,解放军既然已经突破了城防,就不会再退回去。面对敌人的坦克,我军反坦克炮一阵猛击,有的坦克被击毁,有的坦克逃了回去。突破口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和丢弃的枪支。1师的两个连连续以手榴弹、刺刀和炸药攻占了40多座碉堡。各先头团突入后,迅速进行穿插分割。
  中午时分,李天佑的指挥所移到了一个名叫张八坟的地方。这里原是天津一家饭馆老板的坟地,坟大得像一座半圆形的小山包。蒋军将其改造成为防御工事,里面修得宽敞明亮,被解放军攻克后,成为理想的指挥所。
  电话员架好电话后,李天佑通过电话了解了各师的进展情况:
  2师正在向天津旧城的东、西鼓楼大街金汤桥发展;
  1师贴着2师右翼,正沿着二、三马路向海光寺一线的敌军核心工事区进攻;
  151师靠近1师右翼,正在向南开大学方向前进。
  2纵部队按照预定目标进展同样顺利。梁必业政委在电话上询问了各部队的作战状态,得到的回答都是令人宽慰的:
  “部队情绪好极了!”
  “斗志旺盛着那!”
  冬夜,寒风越吹越紧,李天佑和梁必业只带着十几个人,踏着冰雪,越过突破口上敌军的尸体,进了天津城内。昏暗的手电筒光柱照在地上, 只见弹坑密密麻麻,不时地有冷枪从黑暗中射来。
  为了便于掌握部队,李天佑直接下到1师。这时,1师的各级指挥员都下到下一级作战单位里指挥战斗,师长江拥辉和政委黄玉昆正随1团向海光寺一线的敌人核心工事区进攻。
  所有的街头巷口,都被敌人用麻袋垒起了工事,较大的建筑物的门窗,都被改造成了射孔。蒋军顽强地抵抗,并不时地组织反冲击,企图阻止解放军向纵深发展。
  在这种变化复杂的情况下,1纵灵活地运用了分割穿插战术。先头部队遇到坚固的敌人据点,只用小部队监视围困,主力部队则绕过去继续前进,快速发展。后续部队发现前面部队受阻,立即另行打开通路前进。
  当1师2团向金汤桥猛插时,8连只剩下70余人,并且脱离了营团。继续前进必然是孤军深入,会不会吃亏?连长和指导员商量后,毅然决定按战前计划坚决打到金汤桥。
  他们找到了一位居民,了解了通向金汤桥的道路和沿途敌军工事情况,然后选僻静小巷在敌军的间隙中穿行,于夜间11时率先到达了横跨海河的金汤桥边,并一下子冲进了天津市警察局里。
  敌警察局长名叫李汉元,他见解放军突然出现在面前,大吃一惊,缴枪后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贵军真是神速!”
  与此同时,1排长带人摸过桥去,在敌军的碉堡旁吹起哨子,大声喊道:“集合!”碉堡里的人绝没有想到解放军会打到跟前,纷纷走出,结果全都做了俘虏。
  正押着这群俘虏回桥,只见又一股敌人吵吵嚷嚷地走过来。8连长赵芳玉急中生智,朝这股敌人大声喊道:“弟兄们,快过来吧!”毫无戒备的敌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结果全部做了俘虏。
  河东的敌人见状不妙,组织力量进行反扑,枪炮声冲破了金汤桥边的宁静。
  正打得紧,2师的部队冲过来了。8连的战士们一见,高兴地喊了起来,更加猛烈地回击面前的敌人,与2师部队一起将反冲击的敌人打了回去。
  至1月15日5时,1纵、2纵、8纵在金汤桥胜利会师。
  金汤桥会师,天津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被拦腰斩断,全线发生了动摇。我1纵副司令员曹里怀和主攻师师长贺东生迅速赶至金汤桥,指挥部队沿海河西岸向南追击。此时,我各路大军乘势穿插,分割追敌。为了能紧随部队前进,曹里怀和贺东生决定乘坐装甲车向前冲。
  一位副军长和一位师长乘坐一辆装甲车冲锋陷阵,这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装甲车里面空间小,又不通风,十分闷热,再加上起伏颠簸,两人都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好像移了位。曹里怀觉得太热,用手抹了抹额上的汗,对贺东生说:“我得透透气!”说完,他伸手去掀装甲车的顶盖,没有掀动。贺东生上来帮了一把,把顶盖推开了,一股清凉的风吹进舱内。
  装甲车继续朝市中心驶去,经过一条小街的转弯处时,被敌人发现了,朝着装甲车扔手榴弹,接着又用机枪扫射。子弹打在装甲车的钢壳上,嘣嘣直响。有一颗子弹打在顶盖上弹入炮塔内。曹里怀急忙将顶盖放下来,对机枪手说一声:
  “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装甲车上的机关枪叫唤起来,扫得前方蒋军工事烟雾飞扬。一会儿,蒋军工事里没动静了。也许他们知道碰不过钢铁战车,暂时憋气算了。
  曹里怀这时对装甲车驾驶员说:“加速,再开快点!”
  装甲车全速朝前开去,穿过一个路口,前面有一幢大楼,硝烟弥漫,人声嘈杂。曹里怀命令驾驶员减速,用炮镜朝外观察。
  这是敌人占领的一幢大楼,已经被我军一支部队包围。大楼里的敌人凭着钢筋水泥的屋墙作屏障,继续进行顽抗。我军几个爆破手接连送上几包炸药,就是炸不动大楼屋墙。
  曹里怀见状有些气恼,心想这楼墙还真坚固,守楼的敌军还真顽固!他思量一下,对装甲车驾驶员说:“来!用咱们的装甲车试试,撞它一家伙,看看谁硬!”
  装甲车驾驶员有些犹豫,他担心两位首长的安全。
  曹里怀看出驾驶员的心思,说:“没事,你能抗住,我们也能抗住。来,撞它狗日的!”
  贺东生在一旁插话了:“怕啥?咱这身子骨就是从飞机上摔下来也不会散架!”
  装甲车驾驶员执行命令,将装甲车朝后倒了一段路,然后加足马力朝大楼冲去……
  正在围攻大楼的我军战士们发现自己的装甲车前来帮忙,迅速让出一条道,有的还喊起号子给装甲车助威。
  装甲车吼叫着撞向大楼。倒车,再次冲上前撞击;再倒车,再撞击……终于,大楼的墙壁给撞开了一个大窟窿,水泥块和砖头纷纷落下来。
  大楼内的国民党军发山惊恐的叫声。
  我军战士们从缺口处冲进大楼。
  有几个战士爬上装甲车,敲打着炮塔钢甲,朝着舱内大声喊:
  “同志,你们太好了!是哪个部队的?我们一定要请你们领导给你们记大功!”
  装甲车里传出了一阵豪爽的笑声。
  1月15日拂晓,1团的副团长刘海清率尖刀营打进国民党天津警备区司令部。6连副排长邢春福带领两名战士,从楼下打到楼上,最后在一地下室活捉了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
  和陈长捷同时被俘的还有其他十几名军官。邢春福的营长朱绪庆赶到地下室。那些军官一见朱绪庆的神态,知道他是一个比邢春福级别高的官,便纷纷站立。只有陈长捷与众人不同,他慢慢地站了起来,带着明显的不服气对朱绪庆说:
  “请你们的高级负责人来谈判。”
  朱绪庆冷冷地说:“用不着谈判,你们已经被俘虏了!我们现在要你做两件事:第一,通知你所有的部队,立即停止抵抗;第二,无条件投降。”
  这话刺痛了陈长捷。他还想说点什么,却没有说,只是向他身边的参谋长点点头,然后又软绵绵地坐了下来。
  敌参谋长告诉朱绪庆,他要执行陈长捷的命令,让国民党守城部队停止抵抗。朱绪庆允许报务员把这个命令传下去。但是,报务员怎么也联系不上。原来,国民党军的联络网已经中断了。
  朱绪庆便让陈长捷命令附近还在顽抗的国民党军投降。陈长捷照办了,他拿出一面小白旗,交给一个副官,让他去执行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不一会儿,院外的枪炮声停息了。
  邢春福等人带着陈长捷走出地下室。外面的光线很亮,很刺眼,人们刚从暗角里走出,眼睛一时睁不开。陈长捷在经过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大楼时放慢了步子,依依不舍地望着大楼,邢春福催他快走,他也没听见。
  大楼旁边就是国民党的广播电台。播音员还在吹嘘他们的战绩,几个解放军战士冲了进去,对播音员说:
  “小姐先生们,可以休息了!”
  楼外,陈长捷望着吊在房檐口失去了声音的喇叭,无奈地摇了摇头。
  和那声音消失的喇叭一样,他也从此在天津大地上消失了。
  陈长捷被抓住后,李天佑命令警卫员将陈长捷押来。他想再见见陈长捷,10年前,他和陈长捷有过一面之交。
  那是在1938年夏季,李天佑是八路军343旅的代旅长,陈长捷是阎锡山手下的一个军长,双方当时还是友军。在午城镇战斗的前夜,李天佑邀请陈长捷到吉县686团团长杨得志那里吃饭,当面商谈配合作战问题。陈长捷当时手下有1万多人,装备也比八路军好,但却染上了恐日病,根本就不敢同日军作战。见了李天佑和杨得志,应付一通完事。当李天佑率部队与日军交手时,陈长捷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谁又能想到,内战爆发后,陈长捷猖狂了起来,与解放军作战不遗余力。谁又能想到,他会再度与李天佑相见,只不过角色变了。
  陈长捷被押来了,李天佑几乎认不出他,与10年前相比,陈长捷大大发胖了。
  李天佑看着陈长捷,问道:“陈长捷,还认识我吗?”
  陈长捷睁大疲惫不堪的眼睛望了望李天佑,似乎还认得。但他马上又低下头去,没再说话。
  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拒绝投降,只能以俘虏的身份来见昔日的“盟友”。他曾自命不凡,最后还是败了。
  在军人的角斗场上,他不是李天佑的对手。
其他文献
黄克诚,湖南人,1925年参加革命,历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克诚眼睛高度近视,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上了前线,一看就是一个大官。    四野的老人说到黄克诚,常常喊他“黄瞎子”,因为黄克诚的眼睛高度近视。晚年他的眼睛完全失明。与一般叫绰号不同的是,不少人当面也喊黄克诚“黄瞎子”,喊得亲切,喊得热情。黄克诚毫不计较。在黄克诚自己心中和许多
期刊
梁兴初,江西人,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东野1纵1师师长、10纵司令员、四野第3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林彪决定在秀水河子打一个歼灭战。他点名让梁兴初的1师担当重任。    秀水河子在1946年的时候是一个只有500户人家的小镇。公路把小镇切成了南北两部分。这里东南地势平坦,西北地势起伏。这个小镇之所以叫秀水河子,是因为镇边有一条小河。  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在秀水河子
期刊
一、许世友原先最服张国焘    许世友虽然出身行伍,但为人胆大心细、富于机变。他早年一直在第四方面军,张国焘到鄂豫皖之后,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对张国焘的许多做法不满,曾经召集过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开会,议论张国焘,许世友不发言,后来他们一定让他说,他就说:“张国焘是中央的代表,反对他不是反对中央吗?中央不比我们高明?”这个会议的性质后来被张国焘定义为“反党”,而许世友的讲话却大受张国焘的欢迎,以后
期刊
舟山群岛中的东山岛上,陈列着38座烈士坟墓,除了正面树立一块书写着“1385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的青石碑外,别无任何事迹介绍。这个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眺望着茫茫东海。  原来,这38位烈士是中国海军建立后第一次潜艇失事的牺牲者,那是在遥远的1959年12月1日,那是永远的中国418号潜艇。  上世纪末,中央电视台15集电视剧《波涛汹涌》讲述的潜艇悲歌,就是以在40多年前沉没的418号
期刊
东山岛地处台湾海峡西部最南端,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比金门和厦门岛稍大,与厦门、金门、海坛(平潭)并称为福建沿海“四大海岛”。  东山岛东距澎湖98海里,距高雄166海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山岛海岸的地形、地貌很像台湾的西海岸,岸线较直,海滩较平缓,非常适合举行三军联合性质的登陆作战演习。岛上地形多为丘陵高地,四面环水,环境与台湾岛接近。  历次东山岛军演之所以选在每年六
期刊
周士第,海南省琼海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代理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8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在周士第的军旅生涯中,一系列耀眼的任职,足以令人骄傲。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行列中,像周士第这般老资历的并不多。    周士第又名周士悌,海南省琼海县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见习官、副队长、队长。大革
期刊
编者按:海南岛登陆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配合,只有落后的运载工具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我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该战役体现了我军指战员和海南人民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大公无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毛泽东三次电示四野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金门与舟山。  首
期刊
邓华,湖南人,1927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79A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4军军长。抗羌援朝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林彪要是听取邓华的建议,三战四平就不会打得那么残酷。    在战争年代里,在当年东北黑土地上,谁都知道邓华和他指挥的部队,人们把“辽吉纵队”——“七纵”——“44军”习惯地称之为“邓华纵队”。这支部队是四野的十大
期刊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许光达说:“我念及与你同窗情谊,不忍亲睹城破之日你身陷囹圄,故陈说利害,劝兄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榆林战役。  许光达当时担任第3纵队司令员。3纵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扫清敌军外围据点高家堡。高家堡位于榆林东北方向,是从东面通往
期刊
纵观中国现代史,毛泽东的识才智慧和驭人之术可谓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驭人术并非只是帝王之道,皇家专利,领袖也是需要的,这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没有这种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稳江山的。  历史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