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德与社会学科对小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其他一切素质及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担当着重要而又特殊的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文章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的教学方式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人格教育;重要意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使得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重点更偏重于知识教育而非人文教育,导致某些学生的人格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有效实施人格教育以及实施的意义。
  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1.是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的需要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总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时,提出了未来人才的七条最重要的标准,即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分析这些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健全人格是各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人格一旦缺失就谈不上人才。
  2.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健全人格培养应成为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了新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次变革,必将使思品课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上起到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总体上比较健全,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90%青少年儿童心理、人格是健康的。但人格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以中学生为例,常见的人格问题有:自卑、自闭、自私、自我放任、过分内向、孤僻、狭隘、偏执、抑郁、焦虑、冷漠等,由此又会导致许多行为问题。因此,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已是刻不容缓。
  二、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格的措施
  1.改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人格培养,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多元化教学,导致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效果一般。所以,教师要改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将人格教育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重点,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开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要健全教师人格,身体力行,以身示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直接影响。教师要“弯下腰来”,以平等、信任、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能“海纳百川”,采纳不同的意见;能勇于改正错误和承担责任等。
  3.尊重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到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名人名事,努力激励。教材中伟大导师、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仰慕之情和效仿之心,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用班级中的一些先进事件,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这些榜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促动很大。
  4.注重情境陶冶与实践体验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为一体,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认知教育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仅靠认知教育很难实现知行统一,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注重情境的陶冶以及实践体验。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系列的情境训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塑造健全人格。
  三、结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品德教育远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的年龄特征,只是以教育的方式在传授知识,远离学生的真实空间。而且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年龄特点,局限于书本的世界,未能有效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复原学生生活本来面貌的基础上,使他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有所提高,从而体现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开展及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积极影响。只有让学生带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德才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才能使他们建功立业,创造辉煌,这样,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才能真正擔负起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童益.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的合理化[J].才智,2012(33).
  [3]谭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12,(2):130-133.
其他文献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和《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6年银行卡发卡量、存款、转账等各项服务均高速增长,但取现业务却出现了下
期刊
暮日似黯然的眼,紧闭  唯有暈红晕红的发丝  飘着淡白淡白的愁意  苍松和暮日,就像皓月对长空  不知经历了多少古往今来的枯寂  静谧是陷入沉思,舒展是自我陶醉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啊  只招揽暮日的余红,衬托自己  装裱  恨不得将自己,连同夏季  开得正艳的格桑花  装裱成画  画成阅兵式的阵势  寄到北京天安门广场  听十月的风,和祖国您  颂唱建国七十年来的辉煌  一尊猫像  你是一尊猫像
期刊
期刊
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期刊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为对于同样数目的贷款,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时支付的成本会远远大于为大企业服务时支付的贷款成本。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金融环境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探究;体验;创新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这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美术界,这也
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主题是"网络诚信,消费无忧
期刊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要求下的素质教育新方式,是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差,缺少创新思维,不懂变通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的力学学习需要学生在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最大限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