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基岩地区勘测中的应用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粘土颗粒本身带电荷,其电导率较砂土或基岩等明显较高,随着深度的加深,雷达信号衰减较大。本文通过地质雷达在天津蓟县山区勘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地质雷达采用128道叠加可以较为有效的克服粘性土对雷达信号的衰减作用,进而测定天津山区基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层序。
  [关键词]地质雷达 粘性土 电导率 基岩面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32-2
  1前言
  随着工程建筑、公路建设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应用钻孔取芯或开挖抽样的质量检测方法不仅效率低、代表性差,而且对原有建筑有破坏,应用地质雷达检测可谓是一种无损、快速、简便、直观、有效的方法[1]。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通过钻孔取芯与雷达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雷达在山区基岩埋深的测定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雷达波形及雷达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雷达波速的工作原理及地下介质传播的影响因素
  2.1雷达波速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R所接收(图1)。脉冲波行程需时
  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v为已知时,可根据测到的精确的t值(ns,1ns=lO-9s)。由上式求出反射体的深度(m)。式中x(m)值在剖面探測中是固定的:v值(m/ns)可以用宽角方式直接测量,也可以根据 近似算出(当介质的导电率很低时)[2],其中c为光速(c=0.3m/ns),ε为地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值,后者可利用现成数据或测定获得。
  2.2雷达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影响因素
  影响雷达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电性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等。在地质雷达进行介质的探测中,决定电磁波场波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影响一般只考虑对电磁波的损耗和衰减。
  主要矿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示于表1[3]。
  3工程实例
  本次拟建工程区上部覆盖层主要由上部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层粘土、上更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为主,其下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五段灰~白色泥晶砂屑白云岩和灰色含硅镁质、条带粉晶白云岩。其125号孔至127号孔间剖面采用100MHz屏蔽天线,8道叠加的相应雷达能量图如图2。
  通过钻探验证,在左侧起始125号孔一侧基岩面埋深约1.50
  m,从雷达图中可以看出该深度处同向轴分叉、中断,波形振幅较强,且基岩处同向轴有一定倾斜,雷达图与钻孔对应较好;但在右端127号孔一侧基岩揭示基岩埋深约7.00m,而雷达图上电磁信号上部以均匀的中低频信号为主,下部信号杂乱,同相轴不连续,且振幅较弱,与钻孔对应较差。推测因粘性土对电磁信号屏蔽作用较强,在粘性土厚度较大时,其探测效果不能满足要求。为验证上述结论,又在144号孔至103号孔间采用地质雷达采用同样参数进行探测,其能量堆积图如图3。
  经钻孔验证,在144号孔至103号孔之间基岩面埋深普遍在6.00~7.00m左右,而在雷达能量堆积图上信号以均匀的中低频信号为主,信号振幅较强,且有多次震荡,在探测深度6.00~7.00m段,雷达信号振幅较弱,同相轴时断时续,无可以识别的标识。而在103号孔一侧尚有回填土坑,坑底埋深约3.50m,从雷达能量图上看在距离144号孔72m处,雷达参考深度约4.00m处,雷达同相轴分叉,且以上同相轴有所倾斜,推测为填土分界面,这与调查的情况相符。通过上述试验,表明雷达能量信号在较厚粘性土层中衰减较大,雷达信号采用常规的8道叠加对于场地不适用。
  为解决粘性土中衰减较大的问题,以便探测岩层覆盖层厚度问题,将探测时雷达能量叠加道数从8道加大到128道,其雷达能量图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可看出,将雷达的扫描道数从常规的8道加大至128道,信号效果明显提升,在探测深度6.00m以上同相轴连续有规律,波形均一,有多次震荡,推测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层粘土,在探测深度6.00至9.00m之间同相轴较为连续,略有起伏,推测为上更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在9.00~10.00m以下,信号微弱,振幅较低,频率变化较小,推测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五段白云岩,图中粘性土层及基岩面分界清楚,识别效果较理想。经钻孔验证,与实际地层相符。
  4结论
  (1)对于基岩埋藏较浅的情况,地质雷达信号采用8道叠加识别效果就可满足要求,当对于基岩界面较深的情况,需从常规8道叠加增大到128道,才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因为粘土颗粒本身带有电荷,其电导率较粉土颗粒、砂土颗粒及基岩等明显较高,因其含量的不同,不同的粘性土电导率差异也较大。在粘性土中,随着深度的加深,其有效信号衰减较大,而高频噪声信号较强,采用8道叠加有时很难分辨其出来,同时亦可考虑低频率天线等在此等环境下衰减较小的天线,对粘土层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因覆盖土层中的碎石,不规则的基岩面、岩石裂隙、以及风化层的存在使得在雷达记录中土及基岩界面的识别亦变得困难。
  参考文献
  [1]刘英利. 地质雷达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2]李 嘉,郭成超,王复明.探地雷达应用概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2):629-637.
  [3]曾昭发 刘四新等.探地雷达原理与应用[M].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煤田开发过程中,做好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是保证煤田开发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煤田开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实际,只有掌握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一般原则,并重点探讨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方法,才能保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取得实效。因此,根据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实际,深入分析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煤田地质普查 勘探作业 原
期刊
[摘要]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开展了省级、城市级区域性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我省沈阳、大连等城市都已经完成系统建设并已经应用于实际,实现了城市动态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结合LNCORS系统测试,阐述系统测试内容、方法。  [关键词]LNCORS 测试 大地水准面 网络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78-
期刊
[摘要]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人们从影像上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然而在图像处理分析过程中都离不开对类别的划分, 参照地物类型,便可以从图像上对地物分类。影像的分类是通过计算机将影像像素进行数值化,达到自动识别地物将其归类,但不同的方法有其不同优缺点,分类效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常用的几种分类方法进去对比分析。  [关键词]遥感图像分类 最大似然 面向对象 决策树分类 精度评价  [中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水文地质问题都是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施工的重要环节,但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岩土体工程特性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工程地质环境。因此,本文在认真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查要求,找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基坑地下水的控制为例,具体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关键词]工程地质 勘察 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 P64
期刊
[摘要]在煤矿床开发过程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测量煤田水文地质,将测量工作高效率与高质量完成的前提条件就是掌握其测量内容与原则,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进行测量煤田水文地质内容与原则的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编制煤田水文地质图的内容。  [关键词]煤矿床 水文地质 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00-1  1内容与原则  1.1内容  
期刊
[摘要]目前,地质勘探工作中主要是在运用GPS-RTK的测绘技术,它可以让地勘测量变得非常的高效,大大的降低了地质勘探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本文将在这里对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GPS-RTK测绘技术 地勘测量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02-
期刊
[摘要]目前,煤田地质勘查时涉及的施工工艺具有多样化,其中就包括了水文孔固井工艺,而该工艺又可分为管内和管外注浆法,且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水文孔固井工艺的管内注浆法及其管外注浆法,并分析两者自身的优势及其不足,同时指出两种施工工艺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而为合理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文孔固井工艺 煤田地质勘查 管内注浆法 管外注浆法  [中图分类号] P6
期刊
[摘要]由于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煤炭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备基础性作用,加强研究地质勘探技术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更进一步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存在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某煤矿当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提供给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煤炭资源 国民经济 地质勘探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
期刊
[摘要]英格庄金矿床是在胶东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中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它的分布会受到NNE向断裂的控制,其围岩均以古老变质岩和昆嵛山花岗岩为主,金矿物主要以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脉石晶体之间。本文就是对英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金矿床 化学特征 研究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85-2  英格庄金矿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勘探概述,然后介绍了地质勘探现状,接着介绍了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地勘系统事故总体分析以及预防地质勘探事故的对策。  [关键词]地质勘探 事故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03-1  0前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生存过程中,能源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对于能源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持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