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链接”及实现路径——以《潮汕文化读本》为例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8947816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仅仅靠一腔热情,积极的实践必须有学理的支持,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开展科学化研究,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有意义且有效的“链接”。2017年《潮汕文化读本》小学一至六年级三册和初中全一册成为广东省省编地方课程教材,目前在潮州市70多所中小学实践。以方言文化为主的“引入文体”的“教材型读本”的教材体系构建和以重建乡土记忆为目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建构,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建立了“链接”。在“教材”与“课程”之间的师资提升培训,抓住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一着。探求
其他文献
美国汉学家田安的韩愈研究视角具有独特性。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和蔡涵墨等关注韩愈的个性色彩和个人成长,而田安则主张从群体角度观察韩愈,以韩愈与文人的交游和文人群体身份
同学们,不少诗词中都隐藏着科学知识,比如“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你们知道该诗句中蕴含了什么科学知识吗?在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目的]探讨PESV对K562细胞PI3K/Akt信号蛋白及凋亡调控因子Bcl-2和Ba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K562细胞,经PESV处理不同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正>"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