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曾是清爽烟波,“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太湖曾是人间仙境,“万顷湖光一棹开,东西浮出小蓬莱”……如今却朱颜渐改,“百度”一下“无锡太湖”,跳出的联想词语却是:无锡太湖蓝藻、无锡太湖污染、无锡太湖水臭等一些负面关键词。
国人担心着无锡市民的健康。幸而,事情有了转机——据媒体报道,无锡市自来水厂的水质,终于达到饮用标准了!在无锡水危机暴发的几天里,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殚精竭虑——长江济太、梅梁湖调水、人工增雨、组织人力打捞蓝藻、每两小时监测水源地水质、从外地紧急调运纯净水……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政府和专家们不可谓不敬业。
然而,治标之策只能缓一时之急,太湖仍危机四伏,下一个目标,是湖州,是苏州,还是上海?
面对逼到眼前的污染,我们手中已没有任何聊以自慰的砝码了。
黄河脏了,五类“毒水”占径流量一半以上;长江脏了,自四川攀枝花市至上海市,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总长为790公里,污染带已超过650公里;还有淮河、松花江、滇池……连江南水乡的太湖,也喝不上一口干净水了!
其实,太湖水危机、以及更早些时候松花江水危机的迅速缓解,证实了政府化解紧急危机的行政能力,为什么这样的高效行政,却只能坐视污染日剧呢?
冷静想来,治污有四大难,挡住了地方政府向久治难愈的污染痛下杀手。
一难,难在近利难挡。实在舍不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诱惑。经济高速发展,是看得着的政绩,是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消费、高就业率……一俊遮百丑,谁能抵挡?
二难,难在独家难治。大江大河大湖,无不牵连众多行政区,水是大家的,可财政是自家的,我治你不治,我治了没用不说,钱还打了水漂,岂不亏大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嚷了N年,光是一个太湖治污,就让“协作”陷于尴尬。而所谓条块分割,“九龙治水”,各敲各的木鱼。
三难,难在政绩难彰。治污不可能立竿见影。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25年,五届政府任期,等于有四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治好了,算谁的?
四难,难在法不责众。目前不仅有环保法,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类似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该算“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了吧?可是,这是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
四难不靖,污染难除。如果再不纠正畸型的政绩观,再不为子孙谋利,太湖的诗意将和清流一起化为乌有,到了那时,再高的GDP、再美的高楼大厦,也无济于事了!
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太湖流域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严重欠账的情况在各地都有,节能减排远未成为“硬任务”落实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领导发展观落后或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经济增长,不顾能耗、污染情况上项目、铺摊子。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对这样的官员,不仅不能以其对眼前GDP增长有贡献为理由论功行赏,而且应当有“挥泪斩马谡”的魄力,坚决拿下。否则,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就难以扭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就难以实现。
在“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中,人们希望,无锡水危机,是终结太湖污染的句点,也是召回清流的起点。■
国人担心着无锡市民的健康。幸而,事情有了转机——据媒体报道,无锡市自来水厂的水质,终于达到饮用标准了!在无锡水危机暴发的几天里,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殚精竭虑——长江济太、梅梁湖调水、人工增雨、组织人力打捞蓝藻、每两小时监测水源地水质、从外地紧急调运纯净水……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政府和专家们不可谓不敬业。
然而,治标之策只能缓一时之急,太湖仍危机四伏,下一个目标,是湖州,是苏州,还是上海?
面对逼到眼前的污染,我们手中已没有任何聊以自慰的砝码了。
黄河脏了,五类“毒水”占径流量一半以上;长江脏了,自四川攀枝花市至上海市,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总长为790公里,污染带已超过650公里;还有淮河、松花江、滇池……连江南水乡的太湖,也喝不上一口干净水了!
其实,太湖水危机、以及更早些时候松花江水危机的迅速缓解,证实了政府化解紧急危机的行政能力,为什么这样的高效行政,却只能坐视污染日剧呢?
冷静想来,治污有四大难,挡住了地方政府向久治难愈的污染痛下杀手。
一难,难在近利难挡。实在舍不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诱惑。经济高速发展,是看得着的政绩,是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消费、高就业率……一俊遮百丑,谁能抵挡?
二难,难在独家难治。大江大河大湖,无不牵连众多行政区,水是大家的,可财政是自家的,我治你不治,我治了没用不说,钱还打了水漂,岂不亏大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嚷了N年,光是一个太湖治污,就让“协作”陷于尴尬。而所谓条块分割,“九龙治水”,各敲各的木鱼。
三难,难在政绩难彰。治污不可能立竿见影。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25年,五届政府任期,等于有四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治好了,算谁的?
四难,难在法不责众。目前不仅有环保法,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类似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该算“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了吧?可是,这是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
四难不靖,污染难除。如果再不纠正畸型的政绩观,再不为子孙谋利,太湖的诗意将和清流一起化为乌有,到了那时,再高的GDP、再美的高楼大厦,也无济于事了!
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太湖流域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严重欠账的情况在各地都有,节能减排远未成为“硬任务”落实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领导发展观落后或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经济增长,不顾能耗、污染情况上项目、铺摊子。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对这样的官员,不仅不能以其对眼前GDP增长有贡献为理由论功行赏,而且应当有“挥泪斩马谡”的魄力,坚决拿下。否则,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就难以扭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就难以实现。
在“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中,人们希望,无锡水危机,是终结太湖污染的句点,也是召回清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