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生子女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独一无二,家庭对其进行的教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 价值观 影响
一、独生子女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价值观又是不同的。独生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与生活的环境,较之非独生子女,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不同也反映在价值观上。通过对南京几所高校(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的在校大学生作了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独生子女为203人,非独生子女为187人),发现独生子女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倾向:
(一)人际交往:注重实用,缺乏真诚
对于人际交往,大部分独生子女都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崇尚友爱和真诚,平等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相处,而且有83.74%的人主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在交友准则上,87.68%赞同“同甘苦、共患难”,64.53%赞同“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同时也有部分独生子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强调等价交换,注重实用,缺乏真诚。23.15%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明争暗斗,相互利用;在对待朋友时,更倾向于“勿轻信,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占65.02%),“多个朋友,多条路”(占87.19%),“人心换人心”(占93.10%)。
(二)金钱观:具有拜金主义倾向
在对金钱的认识上,大部分的独生子女主张辨证地对待金钱94.09%,反对过分夸大金钱的作用,认为金钱乃身外之物,不能被看作是衡量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尺度。但也不能否认的是,拜金主义的思想在部分独生子女中仍占有一定的市场。通过调查发现,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拜金主义思想比非独生子女严重,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赞同“金钱是衡量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尺度”,“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人数比非独生子女分别高出9.23%和3.34%。
(三)婚恋观:具有开放性和自我性
在改革开放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婚恋观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对待恋人问题上,显得非常宽容,他们对自己的恋人有无恋爱经历并不十分在意,在意的只是恋爱经历的多少,这部分人占了59.11%;在恋爱动机上,42.36%的人认为是“大学生活太空虚,为了给生活增加点乐趣”,也有19.70%的人对自己的恋爱动机并不明确,仅仅只是“受风气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恋人未婚同居的问题上,59.61%的人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不必管太多”,26.60%的人觉得“只要真心相爱,可以同居”,只有5.91%的人将这看作“是道德的堕落”。这表明,独生子女在婚恋观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小,更加强调个体的心理感受。
(四)人生理想:层次较低
人生理想分为四种: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这四种理想有高低层次之分,其中,生活理想是理想的最低层次,社会(政治)理想是最高的层次。通过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人生理想层次普遍较低,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理想,39.90%的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7.59% 人选择“事业有成,受人尊重”,22.17%的人认为“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只有3.45%的独生子女将“为社会做出贡献”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些数据表明,独生子女的人生理想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呈现出个人主义的倾向。
二、改善建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独生子女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部分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倾向突出。要转变独生子女的价值观,家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家长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面前有天然的威信,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将会终生受用。因此,家长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去感染和教育自己的子女。
(二)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加强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学习、文化方面的,也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任何一种都不可偏废。父母在对子女进行培养时,必须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加强赏识教育是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改变溺爱态度,注重理性教育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溺爱型的家庭占较大比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存在着独占性、中心主义和人际关系简单化等缺憾,要弥补这些不足,家长就应努力转变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注重理性教育。有的放矢地将困难、挫折留给孩子,培养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独处能力;改变溺爱型的消费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改变怕孩子吃亏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群意识,教育他们学会尊敬别人,关心他人。
参考文献: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141
[3]张玲.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丝路学坛,1998(4):62
[4]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 价值观 影响
一、独生子女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价值观又是不同的。独生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与生活的环境,较之非独生子女,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不同也反映在价值观上。通过对南京几所高校(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的在校大学生作了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独生子女为203人,非独生子女为187人),发现独生子女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倾向:
(一)人际交往:注重实用,缺乏真诚
对于人际交往,大部分独生子女都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崇尚友爱和真诚,平等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相处,而且有83.74%的人主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在交友准则上,87.68%赞同“同甘苦、共患难”,64.53%赞同“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同时也有部分独生子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强调等价交换,注重实用,缺乏真诚。23.15%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明争暗斗,相互利用;在对待朋友时,更倾向于“勿轻信,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占65.02%),“多个朋友,多条路”(占87.19%),“人心换人心”(占93.10%)。
(二)金钱观:具有拜金主义倾向
在对金钱的认识上,大部分的独生子女主张辨证地对待金钱94.09%,反对过分夸大金钱的作用,认为金钱乃身外之物,不能被看作是衡量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尺度。但也不能否认的是,拜金主义的思想在部分独生子女中仍占有一定的市场。通过调查发现,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拜金主义思想比非独生子女严重,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赞同“金钱是衡量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尺度”,“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人数比非独生子女分别高出9.23%和3.34%。
(三)婚恋观:具有开放性和自我性
在改革开放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婚恋观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对待恋人问题上,显得非常宽容,他们对自己的恋人有无恋爱经历并不十分在意,在意的只是恋爱经历的多少,这部分人占了59.11%;在恋爱动机上,42.36%的人认为是“大学生活太空虚,为了给生活增加点乐趣”,也有19.70%的人对自己的恋爱动机并不明确,仅仅只是“受风气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恋人未婚同居的问题上,59.61%的人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不必管太多”,26.60%的人觉得“只要真心相爱,可以同居”,只有5.91%的人将这看作“是道德的堕落”。这表明,独生子女在婚恋观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小,更加强调个体的心理感受。
(四)人生理想:层次较低
人生理想分为四种: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这四种理想有高低层次之分,其中,生活理想是理想的最低层次,社会(政治)理想是最高的层次。通过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人生理想层次普遍较低,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理想,39.90%的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7.59% 人选择“事业有成,受人尊重”,22.17%的人认为“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只有3.45%的独生子女将“为社会做出贡献”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些数据表明,独生子女的人生理想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呈现出个人主义的倾向。
二、改善建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独生子女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部分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倾向突出。要转变独生子女的价值观,家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家长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面前有天然的威信,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将会终生受用。因此,家长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去感染和教育自己的子女。
(二)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加强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学习、文化方面的,也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任何一种都不可偏废。父母在对子女进行培养时,必须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加强赏识教育是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改变溺爱态度,注重理性教育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溺爱型的家庭占较大比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存在着独占性、中心主义和人际关系简单化等缺憾,要弥补这些不足,家长就应努力转变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注重理性教育。有的放矢地将困难、挫折留给孩子,培养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独处能力;改变溺爱型的消费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改变怕孩子吃亏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群意识,教育他们学会尊敬别人,关心他人。
参考文献: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141
[3]张玲.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丝路学坛,1998(4):62
[4]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