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由与规范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_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生态化课堂。学生自由阅读理解,自主体验感悟,自我发现问题,自由表达观点,张扬独特的个性;教师的课前预设要随着课堂的随即生成而推进教学的流程。当然也应是语文味十足的规范化课堂。因为“自由的课堂”不等于“课堂的自由”,不等于教师课堂上的无所作为,只当听众和看客,更不等于学生课堂上的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自由散漫。因为知识方法的传授,思维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在一定的规范下来完成。可以这样说,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教师规范的“训”的前提,一切无目的的“练”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培养创新不能抛弃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因此,在这“自由与规范”的课堂上,师生能够构成和谐统一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富有个性独立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获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师生携手在自由与规范、互动与和融的课堂中行走。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自由与规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谐共生
  1.张扬独特个性
  自由与个性是孪生姐妹,可以说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自由”就是其教学个性的极致张扬。“教师即课程”,学生真正的课本是教师。语文课堂是最能彰显师生个性、展示风格的教学园地;语文教材更是最能体现生态化阅读理解、欣赏感悟的肥沃土壤。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做“四脚书橱”,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其课堂教学不能囿于教学参考资料的限制,而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还要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达到教材、教师、学生的三位一体,教师解读文本,应该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学生的理解体验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个性化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个性化的教育,而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个性化的教师来培养。而个性化的“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一个辽阔而富有个性的精神空间,应该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李镇西语)王国维、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闻一多、徐志摩独特而不可模仿的风格;于漪老师的清丽温婉,钱梦龙老师的大气磅礴,魏书生老师的机敏厚重,都是一部部令人感叹不已的个性经典。
  独特而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对学习语文产生执著的兴趣。当然,自由不是放纵,个性更不是为所欲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语文教师,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淋漓尽致地自由发挥其独具个性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信心动力,课堂就能焕发出昂扬的生命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练的伟大是能让每个队员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一个教师的优秀在于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因势设置情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把握好“课前预设”和课堂“随机生成”的关系,不是完全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观点,毫无思考、不加选择地“贩卖”给学生,也不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复制”教案,按照课前备好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流程,而是按照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进行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人们也常说“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说法表明了人们理解语文往往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来看,语文不仅具有基础性、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不同特质、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跟其他学科的教学比较起来,语文课堂更容易随时出现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那么,对于课堂教学中随机出现的一些与课前预设不相吻合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教师如果能依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及时修改原来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机智恰当地引导,正确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鼓励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肯定学生闪光点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把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时化解,将课堂教学引入正确的“轨道”,甚至以此为契机,能把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向高潮。
  实践证明,好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的“脱轨”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如于漪老师教学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时,她问学生喜不喜欢这篇课文,结果让她意想不到的回答却是异口同声的“不喜欢”。于老师此时既没有“发懵”,也没有摆出教师的“权威”硬让学生去“喜欢”,而是因势利导,随机调整了教学思路。她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你们不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没有很好朗读的缘故,老师很喜欢它,因为老师课前认真细致地阅读并深入理解了课文。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把课文认真细致地多读几遍之后,也一定会跟我一样喜欢它的。听了于老师的介绍之后,学生都急忙打开课文,兴致勃勃地认真朗读起来。上述情形,于老师在课前可能是不会“预设”到的,但她对这种意想不到的课堂即时的“生成”,因势利导地作了巧妙的“自由”调整,不仅将课堂教学引入正常的“轨道”,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前不要备课和预设,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张扬个性的空间,为课堂的动态生成留有充分的余地。于漪老师教学的成功,正是因为她在课堂上巧妙地把握了“预设与生成、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所以才收获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诚然,我们不可能都具备于漪老师那样的教学“天才”,但作为老师,却需要练就一双“天才”的眼睛。要能用慧眼去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敢于打破常规,因势设境,使课堂产生有效的“自由生成”,以焕发出勃勃的教学生机。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但这种“自由”和“随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也不是“瞎子放驴随它去”的不闻不问,而是一种高超的教学境界。反映的是教师教学底蕴的深厚和驾驭课堂的机灵,体现的是教师把握课堂走势的功力。课堂上那种“不经意”的轻松自如和自由发挥,其实是优秀教师教学聪明和机智的显露。   没有个性的常规能够导致死寂,没有常规的个性则会引发混乱。《易经》中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这“易”和“简”就是天地“显示智慧和才能”的规范。语文教学的自由,并不等于对语文外延的无边界扩张而导致语文本体的缺失,也不是教学内容的虚无缥缈和课堂环节的杂乱无序。那些表面化、程序化的生动活泼;那些以发展个性为名而疏于引导、天马行空的拓展活动;那些以展示个人魅力秀,多煽情、少思考的教师自我表演……都是与真正的自由、生态化课堂背道而驰。我们追求的应是真实、扎实、朴实、厚实的常态下的自由与开放;是实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能够教出思想智慧,教出对语言产生情感,教出对文化满腔钟情的馨香浓郁、语文味十足的课堂。
  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规范教学
  1.紧扣教学文本
  课堂教学是教师、知识、学生发生“共振”的过程,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与意义为目的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一堂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式,自由设计教学流程,自由解读文本内容,但这种“自由”也应在一定的规范之中,这个“规范”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不能脱离教学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理解、评价、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规范”是要能够依据文本,艺术地处理好入与出、主与导、收与放、疏与密的辨证关系。采取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抓住关键的地方,从语言文字入手分析点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比较联想,让学生去体验、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作者的情感之美和文章的意境之美,领悟到文章的真谛,使学生真正达到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魏書生教学说明文《死海不死》,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他就重点抓住文章结尾“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一句话,采用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反复示范朗读,让学生充分体验玩味作者流露出来的那种惊异、惋惜和感伤之情,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钱梦龙老师讲解《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时,也是紧扣文本,抓住“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两肩”一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不用“两边”或“两端”。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明白用“两肩”一词更能准确表达赵州桥的形体特点,从而体味出了作者用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丰厚课堂内容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课文为基本教学单位,每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在题材内容和体裁上大致相同或相近。一册课本中除了几篇古代文言文稍有难度,而现代白话文大都没有文字理解的障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要花点功夫重点教好每单元的一至两篇课文以外,其他课文或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或采取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厚和饱满,让学生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留给他们足够的课外阅读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毕业年级的语文教学,其课堂更要力戒内容的单薄化,要让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做到温故知新;让课内外知识触类旁通,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跟自己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密切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要能成为一个“杂家”,“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敢想敢创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勇气”(李镇西语),同时还要具备终身学习、不断钻研,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
  3.遵循教学流程
  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朗读感知——品味赏析——质疑探究——训练巩固”的基本教学流程还是应该遵循的。所以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不能是毫无章法的天马行空、为所欲为,应能做到巧妙导入,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研究揣摩、分析解决重点、难点。既夯实基础,又教给方法,启迪思维,不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解读课文既不能抛开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去架空拔高的分析,硬给文章贴上政治标签,也不能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开中药铺、面面俱到地肢解。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大处把握、细处领悟,重点内容“响鼓也要重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军事战术,也可以化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一定要求整个教学流程的完美无缺,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环节一定要能够“出彩”,课堂教学流程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出现“高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地握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度”。一定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能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东扯葫芦西拉瓢”,“瞎子放驴随它去”的现象。规范而优秀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目标确立、方法选择上的精当合理,在环节安排、流程推进上的疏密有致,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上的恰到好处。
  4.规范教师语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好多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本民族优秀的语言和文化,而现代汉语是我国政府使用的官方语言。传承和推广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要想教学生学好自己民族的优秀语言,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民族的语言文字充满着深厚的感情,而且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学会使用纯正的普通话,自觉规范文字的读音与书写,在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出现语言的“南腔北调”与板书的“龙飞凤舞”。时下好多的青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公开教学中)为了显示其教学的“改革”,突出课堂的“自由”与“开放”,课堂教学的语言相当“随意”,教学中经常插入一些与本教学内容不相关联的外来用语,脱口而出一些时髦网络语。诚然,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如果过多地使用,就不免显得随意甚至庸俗,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印象。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范”,看似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实质是相辅相成、交融和谐的统一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自由,又如何进行规范,最终要服从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一定要来源于具体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周宏,高长梅.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3]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为合理利用湛江收集的甘薯种质资源,加快甘薯育种步伐,对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139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湛江收集的甘薯种质资源分布不均匀,以相同地理、
为促进西南岩溶区土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脆弱的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土壤生态系统为对象,从生态结构、生态过程、生态功能、人为胁迫4个方面分析了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生
本文结合大数据概括了两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以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蓼江村韭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防治方法对韭菜干尖症的影响,以期减轻韭菜干尖症,提高蓼江村夏季韭菜的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土壤氮元素含量偏低、钾元素运转
为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仁怀市2002—2011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仁怀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人
宝油85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3945AB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D4315R配制育成的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5~2007年国家长江下游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71
当前,为丰富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的各种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调研课、汇报课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授课者为了取悦评委、获取高分,对所授知识进行了“精心包装”、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刻意”描述、对教学过程進行了程序设计,可谓煞费苦心、用尽心思,使得化学课堂失去了真实的面孔、化学知识失去了本真的应用、化学实验失去了原本的真相。近期笔者参加了一个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课题是鲁教版教材中的《水的分解与合成》,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工程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并且,我国已完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体系的建设。然而,由于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刚刚起步,缺少实践经验,因此,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体系的完善仍需一段较长的时间。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的内容和难度都在逐渐增大,学生往往会遇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记不住的内容越来越多;二是记住了大量的事实与公式,却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一听就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尴尬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不能灵活存取大脑中的知识。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把知识点构建成系统的知识模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走了。审视乔布斯的创业和成长之路,不仅对众多IT人士是一个重要的启迪和借鉴,同样对我们学校广大教师的成长也有着十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