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多义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字“青”在不同场景中呈现多样的含义.本文着重分析中文小说《边城》中“青”字的不同蕴含,以金介甫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两个译本为参照,探讨汉语多义词的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源语含义确定的情况下,“青”在不同译本中的英文对等翻译相对直观和统一;当中文含义模糊时,英译分歧出现,这种差异以译本形式体现了语言内涵的发展变化.对源语以及源语文化理解深刻才能准确把握翻译策略和词语选择.
《聊斋志异》作为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华典籍,其英译研究一直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描述并梳理了《聊斋志异》国内、国外英译研究历史,分析研究动态后发现国内研究以英译史综述为主,理论视角较单一,而国外虽英译史悠久,却鲜有英译研究,且研究方法以内省式和诱导式为主.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语料库范式下的译者文体研究、青少年读者群的推广以及基于读者接受度的翻译质量提升等后续研究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与批判了现代性,主张革除对权威、中心和等级的维护,强调承认差异、尊重他者、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为了深刻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后现代主义作家消除文本的叙述中心,采用多角度观察、多叙述者的叙事手法,揭示后现代社会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艾丽丝·沃克在其小说《紫颜色》中以平行结构、戏谑模仿、种类混杂等手段构成对话式互文叙事,表现和批判了美国社会与非洲大陆充斥的种族、性别的不平等,也宣扬了黑人女性通过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修订版划分了认知过程的六个层级.该文基于该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路进行全面的梳理,将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予以挖掘、显化并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改善教学设计,客观评价思政学习效果,探索实践混合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在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等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影响.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在分析基于美育的“毛泽东诗词英译赏析”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运用美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理据,探索了基于美育中音美、形美和意美的“毛泽东诗词英译赏析”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方案,也为毛泽东诗词的英译赏析提供更多视角.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比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诗词的翻译难上加难,关于诗词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甚至可译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语料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料库选取真实的语料素材,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把语料库方法用于研究翻译和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选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并基于毛泽东诗词译本语料库,以诗词翻译赏析为目的,从语言、文化和韵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赏析,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审美能力.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各国家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条件,英语作为学习与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由于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在英语翻译时会有许多障碍.基于此,本文对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翻译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翻译障碍加以阐述,提出英语翻译方式本土化以及合理转换英语翻译语言等对策,希望能为从事英语翻译的人员提供有效建议.
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混合式教育理念的提升,正是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下的产物.在这一理念下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需要进行全面构思,促使传统教学可以与网络化教学方式的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共同服务高校教学.该文基于混合教学理念下,分析了此背景下实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了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构建对策.
作为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前国际科研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题材,它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语言特色和话语特征.该文对摘要文本这一特殊文体的文本风格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选取数篇国际学术期刊的英语论文摘要对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旨在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研究论文摘要的文本衔接与连贯.
手机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手机品牌由于同时被消费者和手机生产商所看重,因此也成为手机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外国商标汉译时,其意蕴和内涵需要被正确传达,同理,当国产商标英译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外用户的消费心理,以帮助国产手机更好地进入到海外市场.该文旨在探究如何恰当地英译国产手机商标,同时探究运用对等理论找到一些解决手机商标误译的策略,从而使商标译名在声形意上达到语言学上的统一.手机商标的翻译不仅仅是帮助产品传达品质保障,更要通过加强商品交换来促进文化交流,也希望能通过本文给要从事商标翻译的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