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教育制度五个方面对影响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要使新课改扎根于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几点解决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当前 农村 数学教学 原因 对策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但是由于农村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尽管理念的“种子”种下了,可是如何使用好的方法让它“开花结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认真分析影响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原因,对其进行反思,并采取一定对策,才能让新课改扎根于课堂,真正落到实处,且能有效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一、影响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的原因。许多农村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理解不透,“穿新鞋,走老路”,依旧是重视数学知识训练,忽视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2.学生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很差,不愿意学习,尤其不愿意学习数学。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都相对很弱,主动参与教学不够,只能被动甚至被迫学习,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数学课,新课标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若让农村中学的学生真正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那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于达成,费时多、成效少,更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3.学校方面的原因。虽然现在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是远远赶不上城市里的条件,再加上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缺乏,无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其子女由老人照管,往往会出现管理真空,造成一些学生撒谎、不学习等后果。
  5.制度方面的原因。虽然新课标要求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评价学生,但是考试时依然考传统科目,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多数教师为完成目标任务,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应试,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式学习,没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再加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学生在小学时就有了不学习也能上初中的思想,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更不利于中学新课改的实施。
  二、措施及对策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习合作伙伴。这样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的学习,真实地展现自己。因此要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对于学生明明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就没有必要再搞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自学。
  (2)重视知识的动态生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往往是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
  3.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去接受知识。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参与动机,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4.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当一个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时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嘲笑,教师应做出中肯的评价,善于发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做表扬,少做批评,保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满足学生摆脱过失、克服胆怯的心理需要。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对课堂教学应承担的责任,深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最终让他们明白他们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落后,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实施新课改,收获新课改的果实,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社会、家庭、学校和广大教师一起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与学》.主办单位:扬州大学,2009,4。
  [2]周明君《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 新课改研究(基础教育),2007,12。
  [3]《“激发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爱好内外因素”的初探》.《考试周刊》,2007年,第51期。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综合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
期刊
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则是用一种方法来教五十个学生。  ——题记  一、引子  两年前的春天,一名身着戎装、英气逼人的军人来校看望我,我仔细辩认了半天,才认出了这位教过三年的学生。我与他开着玩笑:“你当年跟着我读书时可没有今天这么帅。我只记得你那时一天到晚总是有气无力地窝在课桌上,怪可怜的。”“谁说不是哩。那时都怪我学习不争气,老考不及格,弄得我是同学不亲老师不爱。没办法,只有
期刊
在初中阶段,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沿用班级授课制。其实,这是由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但是,我们在肯定这一模式优点的同时,也要认识它存在的局限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好、中、差”学生都被编入同一班级。显然,如果再像原来那样,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教材、同一要求、统一方法来授课,就不会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进行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两个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逻辑的)和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的有机融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为这一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寻求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的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初中语文 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是会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当语文教师太辛苦了”、“语文的教学时间太少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增加语文的教学时间和作业量,成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于语言交流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听”与“读”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等的吸收,是内敛的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声音的博大情怀。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  一、提倡人文教育教学
期刊
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成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学生喜欢上我们的数学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