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奠基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上,学生做着阅读题,我巡视着完成情况。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似不难的一个阅读,很多学生居然不知道怎么去做。要不就是有些题空着没做,要不就是答非所问。到底是什么情况造成这个现象?仔细研读这一题后,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是学生做不出来,而是他们对这样的阅读题型不熟悉。比如“重灾区”第四小题出现的问题,就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第四小题这样表述:“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这篇短文所写的,是爱因斯坦冒雨在一座桥上等待约见他的学生,并利用等候迟到学生的这一段时间解答了一道难题。在故事的末尾,作者用一句话点明了爱因斯坦善于利用时间以及对时间的珍惜这一写作中心。那么,学生在解答这个题目时,就应该结合短文的内容来表达。但学生并不理解这些,而是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看看已经回答的学生就知道这样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比如:“我想,爱因斯坦应该带把伞。”“我想,爱因斯坦应该找个避雨的地方再等。”“我想,爱因斯坦得打个电话给学生,告诉他在等他。”等等,不一而足,就是没有联系文章的内涵来回答学生。
  怎么办?装糊涂,让他们来教教我!
  “嗯嗯,大家不要急着做后面的练习,老师遇到一点麻烦了。”我清清嗓子,打断了学生的练习。
  听说我遇到了麻烦,学生一下都抬起了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
  “刚才同学们在做这个阅读时,老师也在想着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短文到底说了什么内容。想了老半天,也没想清楚。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一下?”我一本正经地问道。
  “老师,我知道。”“老师,我也知道。”能教老师一点什么,可是他们巴不得的事儿。
  叫上娜娜这个表现极为积极的学生,让她来告诉我。不知是激动还是什么原因,她结结巴巴说了好长时间,才将事儿说完整、说清楚。给她一个大拇指,示意她坐下。
  “那我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既然装,我决定装到底。
  “老师,我知道,这篇短文是想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很珍惜时间。”叶叶没捞着上一个机会,这次不举手就直接说上了。不过,要稍稍再补充一点就更好了。
  “爱因斯坦很珍惜时间?那关我们什么事啊?”我故意皱起眉头说道,“他珍惜时间,告诉我们有什么用啊?”
  “嗯、嗯、嗯——是想让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这样珍惜时间。”他嗯了几声之后,赶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快速开动小脑袋瓜,好不容易抢来的展示机会,眼睛一眨就可能成别人的了。
  我故意装着疑惑的样子看着同学们问道:“是这样吗?”同学们都抿着嘴笑着点头。
  我拍拍脑袋故意自嘲道:“嗯,今天同学们让老师明白了作者写这个短文的目的,可是帮了老师大忙了。”
  话锋一转,我又提醒道:“既然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个短文的目的,那么,你能告诉我,学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吗?”
  又有同学举起了手来要回答这一问题时,我连忙将食指往嘴唇上一靠:“嘘,不要告诉我,告诉第四小题的空就可以了。”同学们找到第四小题看看后,恍然大悟,纷纷拿起橡皮擦了起来。不用说,他们对这一题怎么做也就明白了。
  等同学们修改好后,还是有点不放心,故技重施,借着第四单元的课文来巩固一下这个题型的练习。
  “我就不明白了,《酸的和甜的》中作者为什么要围绕这葡萄酸的还是甜的写这么长一篇文章?这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啊?”
  同学们听了乐坏了:“作者想借这些小动物,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判断、敢于尝试。”我笑着说道:“也对。作者写这个文章,目的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不过是借着写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与狐狸之间所发生的故事说出来而已。那么,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以后我要像小猴子一样,遇到问题后要仔细观察、认真判断、敢于尝试。”“以后遇到问题不能像小松鼠一样,听到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要在听的同时,自己也去观察、判断、尝试。”
  看来,学生真的懂得怎么去对待“我想说些什么了”。于是便就坡下驴道:“噢,这倒提醒老师了,下次遇到‘我想说什么’这样的题,可不能信口开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考虑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再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回答。大家说对吗?”同学们齐声答道:“对。”有那么几个自认为教我教得最多的调皮鬼,还伸出手指比划出“V”字,以表示终于帮我弄清了这个问题呢。
  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到学生的不足,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想到的不应该是训斥,而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又该怎么引导?毕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这样不断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中实现的,他们的能力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jxzt@126.com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