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石之秀”的外观造型和文化意蕴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可见其源远流长,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之一,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宜兴作为紫砂壶原料紫砂泥的原产地,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就开始制壶.迄今为止,宜兴的名师、名壶层出不穷,如今的紫砂壶不仅是饮茶的器具,还是艺术和美学的代表.
其他文献
紫砂作品《松鼠提梁》为一款集合了众多器型之长的综合性茶器作品,既有着花器的自然形态之美,也融合了雕塑、陶刻、贴花等诸多装饰手段,更别提起自身紫砂泥的温润萦怀以及泡茶储味的实用功能.
光素器之于紫砂壶犹如明式家具之于红木家具般,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本文就借“东方明珠壶”来具体探讨紫砂极简美学,以及此壶所蕴含的寓意.
在历代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下,紫砂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而无论在造型、装饰还是文化上,都具备较为完整的理念和体系,这也促使我们当代创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紫砂壶的形态与人文气质不可分割,在进行创作时,应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并以文化为根脉,有针对性地展开形式上的表现,从而使一把壶拥有属于它自身的风格“标签”.
“六方花瓶”集合了方器的所有特点,将高古典雅和雄浑大气的特点发挥到了极点.艺人以段泥制作,花瓶通身呈明黄色,高贵大方.瓶身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饰以山水情怀以及书法意趣,为作品增添文人气象,集工艺塑造为一体,佳器美饰,美不胜收.
自古以来,江南宜兴在人们心中便是“中国陶都”,早在几千年之前,江南宜兴便已经开始了制陶历史,最为著名的便属紫砂艺术了,时至今日一直都深受着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是除了紫砂艺术,在宜兴还有一项十分古老的技术,那便是均陶艺术,在均陶艺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与传承之下,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且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均陶作品的优点不断地显露出来,从而带给我们别具特色的艺术享受,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对均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之所沉迷.本文便主要以均陶“祥和四方火钵”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寓意内涵.
中国人从神农时代起就有了饮茶习惯,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必然是盛茶的器具.茶具是伴随茶文化而生的,古代根据地位阶级的区分,制作茶具的材料也大相径庭,除了常见的铜制茶壶、陶制茶壶,还有珐琅瓷茶壶等.本文要介绍的“汉风壶”是紫砂壶的一种,紫砂壶属于陶器的一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紫砂泥,这使得紫砂壶比普通的陶制茶壶更加适合泡茶,也更受大众的欢迎.本文便主要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紫砂壶这一款传统手工艺品,饱含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及浓厚的文化内涵与风貌,被人们称之为是“东方紫玉”,在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沉淀之后,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艺苑之中独树一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瑰宝,在紫砂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优秀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借鉴的对象,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在经典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促进紫砂艺术的繁荣发展.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圣思提梁”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趣内涵.
作品《紫气东来》造型特色十分明显,整个壶都呈现出一种紫韵缥缈之感.造型看似简单又不失精致,在砖红色泥色的映衬下十分动人.作品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采用了绞泥装饰工艺,以紫砂壶表为载体,将不同泥色之间的变幻之美、糅合之美都置于壶器之中,营造出了如梦如幻的意境.
在宜兴有一项十分古老的陶瓷产品那便是均陶,在一代又一代均陶艺人的不断努力传承之下,使其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许多人都为之所倾倒,在均陶艺术之中,装饰的题材主要是以花鸟、山水等为主,因此具有着十分浓厚的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而在装饰手法之中,最令人为之称赞的那便是“堆花”工艺,被人们称之为是指尖上的舞蹈,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技法,在均陶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之下愈发变得光鲜亮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本文便主要以均陶“鹰击长空”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精神内涵.
有这样一款壶型整体饱满圆润,通身无一物装饰,但是周身线条流畅柔和,走势起伏无凝滞,整体给人一种大气端庄的舒适之感,这就是传统器型“莲子壶”.莲子壶的造型完全符合了中国人的写意精神以及道家自然、禅宗悟性的影响,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形似莲子,包含着禅意,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雅士,都能在这一壶型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