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户地震地下水化学前兆变化

来源 :世界地震译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5年1月17日灾难性的神户7.2级地震之前,在震中附近两口井流出的地下水中氯(Cl~-)离子和硫酸根(SO_4~(2-))离子的浓度发生了变化。测量的样品是抽取的瓶装地下水,这些水是1993年到1995年4月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饮用水。分析结果表明,从1994年8月直到地震前,Cl~-和SO_4~(2-)浓度稳定地增加。震后的水样显示出更高的Cl~-和SO_4~(2-)浓度。这种化学成分的前兆变化可能反应了大地震的孕震阶段。
其他文献
基于主观判断和有限资料解释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研究的输入(地震震源区、地震发生率、衰减函数等)都是不确定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要考虑:(a)如何“合理地”确定单值概率地震危险性图中所标示的地震运动水平;(b)计算得到的地面运动水平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图上可以明确地表达到何种程度。如果单个震源区的地震发生率、古登堡-里克特公式中的b值,以及最大震级的最佳猜测估计值被看作是不相关的并且每一参数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1992年6月28日的兰德斯地震之前,位于靠近震中北面约11×23×15km体积内曾出现地震活动率下降75%。此异常从1988年1月开始,直至主震发生持续了4.5年,其中包含了各种大小震级的地震。位于震中南面的一个更小的体积(7×14×15 km),从1989年11月开始地震活动率减小75%。同一天发生的大熊地震之前地震活动率下降了100%,这是在围绕震源的一个约13×22×15 km的体积内出现
期刊
我们研究了由近震得到的地震走时资料估计地震波速度三维结构的反演方法。这种方法由同时确定速度界面的二维深度分布、三维速度分布、台站校正和震源来表征。速度界面的深度分布和慢度扰动的分布以纬度、经度和深度的幂级数来拟合。这种三维地震结构的表示不仅有助于减少未知参数的个数,也有助于解析地求取界面深度、速度和走时关于未知参数偏导数的值。连接震源和台站之间的射线轨迹,是在具有确切界面深度分布的简化的速度分布条
期刊
加州东部剪切带(ECSZ)的应力状态,由于1992年约书亚特里M_w6.1地震和兰德斯M_w7.3地震的发生有了重大变化。为了量化此变化,用1975年的高尔韦湖序列、1979年的霍姆斯特德谷序列、1981年至1991年的背景地震活动以及1992年兰德斯序列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了应力状态的反演。在所有的情形中,中间主应力轴(S_2)保持垂直,应力状态的变化包括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S_1和S_3)的走向
期刊
1.引言不同研究人员对岩石层的理解有不同的内涵。根据地震学的观点,通常取地震波低速层的上界面作为岩石层的底面,那里有部分熔融区,或物理性质至少有可察觉的变化,或可能还有地幔物质矿物成分的变化。根据电磁研究资料,特别是深部大地电磁测深(ГMT3)资料分辨出软流层为高导层,它的上缘位置相当于岩石层的底面,现代认为它与地质构造的年龄有关。根据地热观点Лaxeнσpyx和Cacc认为,岩石层底面是那样的界
期刊
提出了一个根据有不确定影响的烈度资料来决定场地地震危险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烈度的顺序和互不关联的特征,试图避免由于假定强度可以被处理作一个实数(连续分布估计量、衰减关系式等)而导出的错误结果。所提出的公式基于采用一个分布函数,它对每一个地震描述了场地受每一个烈度值影响的可能性。为了得到缺少当地地震资料地区的场地危险的评价,检验了这个分布函数随着到宏观地震震中的距离和震中烈度的变化情况。为了结
期刊
古地震和断层滑动速率数据结合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CITUSGS)地震目录(1944—1992)用于检验沿南加州地区主要走滑断层的震级-频度分布的形态。对于纽波特—英格尔伍德断层、埃尔西诺断层、加洛克断层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得到的分布是符合断层行为的特征地震模式的。沿圣哈辛托断层观测到的分布满足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如果仅注意圣哈辛托断层上由大的历史地震的破裂带或由断层线的清晰阶距标记的断层段
期刊
地震前兆特别难以“抓住”;迄今,几个国家中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是发生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监测非强化的地区。1995年1月17日7.2级神户地震也不例外,它发生在远离东京及其附近密集仪器监测区的地方。然而,Igarashi等非常幸运地在神户附近于神户地震前几个月建起了一个地下水氡监测站,并能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他们的结果发表于本期《Sci-ence》上,同时发表的还有一篇Tsunogai和Wakit
期刊
我们试图解释兰德斯和约书亚特里地震序列震前、震时和震后在Pinon Flat观测站(PFO)得到的应变和倾斜的连续测量结果。这些数据显示了兰德斯主震后伴随着重大的瞬态形变,其总幅值是震时形变的百分之几和至少几天的衰减时间。与PFO观测站的其它多种仪器的观测数据相比较,使我们可以推测该形变的可能来源。在三个长基式应变仪记录的震后瞬态值的大小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它或者是大尺度形变或者是靠近部分观测站的
期刊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神户)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在开始降低前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变化可能是这次灾难性地震的前兆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