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铸造工业企业200 kW的并网型分布式光伏系统,基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的运行数据,分析了光伏系统发电量分布特征,考察了发电量与PM2.5、降尘量、温度、日照时数、短波辐射总强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探索了“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下的实际效益.结果表明:2020年11月~2021年1月发电量较低,最低值出现在2020年11月;2021年5月~8月的月发电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单日内,11:30~13:30的发电量占全天的22%~28%;日照时数、短波辐射总强度与发电量相关系数高达0.98
【机 构】
:
潍坊市高密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潍坊261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铸造工业企业200 kW的并网型分布式光伏系统,基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的运行数据,分析了光伏系统发电量分布特征,考察了发电量与PM2.5、降尘量、温度、日照时数、短波辐射总强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探索了“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下的实际效益.结果表明:2020年11月~2021年1月发电量较低,最低值出现在2020年11月;2021年5月~8月的月发电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单日内,11:30~13:30的发电量占全天的22%~28%;日照时数、短波辐射总强度与发电量相关系数高达0.984、0.972;发电全部自用情况下的效益最高,3年半可收回投资成本,服务期内收益是投资额的7倍,可节煤1570吨、减碳4935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论述了新型湿式氧化工艺在污泥处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污泥湿式氧化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机理.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湿式空气氧化(WAO)、催化湿式空气氧化(CWAO)及催化湿式过氧化(CWPO)的技术发展历程,认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氧化剂的开发是污泥湿式氧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有效去除废水中Fe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 O4磁流体,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经改进的St?ber法合成了Fe3 O4@mSiO2-RGO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BET、磁响应等分析方法对Fe3 O4@mSiO2-RGO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对Fe3+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荡反应40 min,吸附剂质量为24 mg,溶液浓度为0.04 mg·L-1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到61.8%;Fe3 O4@mSiO
针对炼油厂油泥浮渣处理难题,采用微波-超声工艺对油泥浮渣进行预处理,并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通过L25(52)和L16(43)正交试验分析了微波-超声共同作用对油泥浮渣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超声对油泥浮渣中石油类的去除率较高,在微波时间为4 min、微波功率为252 W、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70℃、超声功率为50 W的条件下,除油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53.23%和31.03%;温度、时间、功率等参数对油泥浮渣中原油去除率的
为去除印染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作用对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焦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焦吸附可将原水中的有机物(芳香烃及烷烃衍生物)含量由89.1%降至30.5%,活性炭吸附仅可将有机物含量降至87.7%.活性焦表面官能团对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其种类、含量均与活性炭相近.发达的中孔结构对活性焦的吸附特性有重要影响,中孔比表面积达到114.111 m2/g,占总比表面积的28.6%,是活性炭的2.7倍.
为明确生活污水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沉降性能,采用颗粒分析仪测试了三个典型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颗粒物粒径分布,通过静沉试验比较颗粒物分布变化及沉降性能,分析了沉砂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获得了典型生活污水颗粒物分布的基本特性和静水沉降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进水颗粒物中位径为8~14μm,静沉后的中位径降至4~8μm,颗粒物总数未见降低,但粒径普遍减小;沉砂后水样的中位径为9~15μm,静沉后的中位径降至4~12μm;根据沉砂前后的水样粒径分布,沉砂作用对小于50μm的颗粒物无显著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