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后进生”变为“后劲生”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后进生的成因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二、转变措施:
  (1)爱心的教育: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和老师不关心他们,一心光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则会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班主任和老师要用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后进心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在课堂提问时,多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有长处和自我存在的价值。
  (2)诚心的沟通:和后進生谈心是班主任和老师与后进生沟通的主要方式、方法。但应注意的是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对外界极敏感,心里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能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拉家常,从学生生活中的微乎其微的小事聊起, 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太容易了。
  (3)耐心的教育: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你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允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等等。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4)激发兴趣: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工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我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
其他文献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营造一种快乐教学环境   快乐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知识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到知识,伴随学生获得知识还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它是由教师、学生和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手法等因素组成。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的最佳配合。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应试的需要,本着“讲课讲透”的原则,教师常把一篇文章相关内容无一遗漏地讲给学生。这样,老师乏力不说,学生学起来也平淡无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要“导拨并举,激启同施”。   导拨,就是巧妙引导,适时点拨   学生是课堂教
期刊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人入胜   一般而论,好的开头可以因势利导,统帅全局。一节课有了艺术性的导入,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场,这可以立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师生共同投入新知识的研究、探索之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我在讲文言文《狼》时,先不接触课文,而是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场面:有一个屠夫,傍晚卖完肉回家,半路上遇见了两只狼,两只狼虎视眈眈,紧紧地跟在他的身后……这位屠夫到底会怎么样呢?
期刊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我们先谈一谈语言描写的具体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不同经历、身份、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好的语言描写应该在塑造人物方面下功夫,力求一字一言都有用,都能传神。请同学们阅读王熙凤出场时的一段语言描写,看看它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天下真有这般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
期刊
素质教育浪潮下的新课程改革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目标之一。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本人执教多年以来,多次在讲听公开课、观摩课后,与诸多同行进行深入探讨,发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不够准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分工不明    许多教师在新课程
期刊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工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工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工夫。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说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感到困难重重,很多老师也怕对作文进行教学。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首先通过语文课本进行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人认为:应用文的教学应该淡化,甚至没有必要进行教学了。我认为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加强。根据初中语文课本和课标的要求,中学生在毕业前應该掌握的应用文达30多种,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好多学生写不好甚至写不来应用文,这与老师在教学中对应用文的教学重视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第5条明确规定: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期刊
一、美的导语 激发学生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的导语设计,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的港湾,那丰富而又细腻的母爱,那深沉而又含蓄的父爱,那热烈而又带着娇宠的祖父母的爱,是我们取之不完享之不尽的爱的源泉,所以家庭亲情是文学领域里一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有首《游子吟》大家一定很熟悉,
期刊
一、抛弃功利之心,给留守学生以真诚的爱   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虽然平时心牵挂着自己的子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缺少对孩子的关爱、交流和引导,短暂的团聚,有的想加倍补偿,过分的顺从、放任。有的回来发现孩子变了,成绩退了,习惯差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适得其反,产生逆反心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监护人,隔代教育,教育方法陈旧,缺乏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