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的果实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年少时可能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如果没记错,我是在大学时看到一期《姐妹》杂志封面上的张艾嘉后,就心甘情愿成她的粉丝了。封面上她半侧着脸,身上披着苏格兰呢斗篷,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息和当时流行的纤纤玉女,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眼神很确定地看着远方,一点也不迷离。当年我正着迷地阅读三毛的文字,成天想着外面的世界,越远越好。
   然而真正让我开始认识张艾嘉,应该是听了她的专辑《童年》后,那个没有沙龙照片当封面的唱片,反而让人进入她描绘的世界。没有太多强说愁的情歌,配上“果实”这么一个全新音乐品牌的logo,把我带到国语流行音乐的新世界。没想到几年后我也进入了流行音乐圈,我们一直都没在音乐上真的合作,但我们有许多共同朋友,音乐圈的、广告圈的、美术圈的。偶而见面时跟她聊得最多的是电影,我一直没好意思告诉她,我心中念念不忘的电影名单,她编剧执导的《最爱》一直在里面。
   我最佩服她的一件事,就是“果实”从独立音乐品牌转变成一个文化基金会这件事。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转变,一开始1988年果实文化基金会以协助建立台湾电影数据图书馆为主,赞助宣传台湾本土电影。在那个台湾文创刚刚兴起的年代,电影先跨出了一大步,也带动了流行音乐。1992年果实文化基金会开始推动年轻人参与社会事件的关怀,第一年联合4A广告公司及卫生局举办了“学生声援防治艾滋病广告创作比赛”,藉由创作让青年了解艾滋病,也了解创作与传播的力量。所有的转变一直跟她的生活有关系。一路上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得到的感想,都成了她下一个行动的动力。
   真的和她相处聊天起来,最享受的就是她那总是闪着“一切都比想象要好”的眼光,颇让我这个把烦恼隐藏很深的中年人,得到恰好的放松。每回谈话时,无论话题由谁抛出,总能顺利地发展,而且可以有棋逢对手之感,聊得有深有浅愉快自在。当然后来知道了有时是她刻意地不着急,让着我多说点,特别是电影方面。有时候看完电影的感想,抒发的欲望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往往忘了对方的角色,直接在关公面前耍起大刀!而这位关公总是笑容亲切,专注倾听,适时而发短短感言。上周又和她聊起了最近看了哪些好电影,在我这电影迷热烈先发言后,她笑着说刚和上中学的儿子看完了《生命树》。我问,他看得懂吗?她回答:“他自己会看懂他能懂的部分,和我谈论了。”我忽然想起了果实文教基金会。
   这三年果实文教基金会又改变了,在整个台湾被失控的媒体笼罩时。血腥或擅动的头版新闻照每日清晨摊在便利超商入口和结账台,迎接买早餐的学童。几小时后,百分之九十的电视新闻齐声立体复制,然后终日加油添醋地回放。日复一日几年下来,我们的孩子如天天被注射新病毒的活体。我们无力改变这现象,也无法从自身的成长经验里提供孩子免疫力。而定居香港的张艾嘉,这三年透过果实文教基金会,每年在台湾做这样的事:让台湾孩子们透过制作一则关于自己的作品来征选,获选的40名中学生可免费参加果实艺术创作营,透过音乐、戏剧、美术、影像等等跨领域艺术的学习,引领年轻的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生活。今年在七天六夜的夏令营式的活动期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触摸土地,品尝食物的滋味,探索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暂时离开虚拟的世界和失衡的价值观,体会真实的生命与有温度的生活。特别是今年新加入五感课程,让学生走入农场,亲自体会土地的温度、植物生长的感动,以及生态平衡的自然关系,最终,透过料理人的创意与巧思,品尝食物的滋味,以各种知觉感官,体验从无到有的“五感创作旅程”。
   当我还在思辨能为未来做什么,我聪明的朋友张艾嘉原来早就越过抱怨、越过辩论、越过名利,直接在前方跨步行走了。这么多年来,她选择愉快而从容地透过果实文教基金会,感染思维相近的人一起做些事,不设定结果,开一扇窗让人呼吸思考。在名家、大师们还在各媒体滔滔论述时,因为是朋友,张艾嘉闪着“一切都比想象要好”的眼光,開口:我们去做些什么吧!
其他文献
异维A酸,作为“痘痘克星”,早就成名于“治痘界”,但它究竟会不会引发抑郁症,甚至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本是公认的治痘良药,为何一转眼变成致命的“杀人凶手”?异维A酸,作为“痘痘克星”,早就成名于“治痘界”,在临床广泛使用,眼下,一起自杀事件,它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学术界激烈争论。    事件起因    23岁的小朱大学毕业后进入宿迁一家医院工作,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医生。家
桌游成了人们拥抱真情、展示真我的最好渠道。通过桌游,可以结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朋友。  一张桌、几把椅、三五好友,手中握着特制的纸牌和棋子,心中想着妙趣横生的玩法与规则,大家围坐在一起,或开怀大笑、或冥思苦想、或洋洋自得、或运筹帷幄,在欢乐的互动中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花钱不多,交友不少;不用费电,只需动脑。时下,一种简单、环保、健康的新兴社交方式——桌游正在年轻人中流行。  趁着这股热潮,新民周刊读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教授在北京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这位研究家庭、婚姻、性别与性的著名社会学家,讲话声音轻柔,语速缓慢,跟她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相比,反差颇大,而她也秉持她一贯坦诚敢言的方式。  李银河的个人经历与研究领域,争议颇多。在嫁给王小波后,她历经刻骨铭心的爱,也历经大欢大悲;而这位中国第一位专门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所触碰的领域,恰为中国人认为的最隐私的部分。  
冰岛人最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同样是在金融风暴中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美国华尔街众多银行,为什么就没有任何国家向其提出赔偿要求?    尽管冰岛素有“欧洲穷亲戚”之称,但这个小国因近海鳕鱼资源丰富,掌控着欧洲人的餐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人为争夺鳕鱼,曾与冰岛打过6次“鳕鱼战争”。  当冰岛人看到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小国纷纷成为金融大国,也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冰岛渔民纷纷“洗脚上
又到了高考招生季节,几十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似乎正在起变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考生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新闻的焦点,反倒是学校的招生竞争,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在国外大学、港澳(即将还有台湾地区)大学的竞争压力下,内地大学不得不放下身段,彼此竞争,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就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转变,对大学的未来影响深远。  招生环节的竞争压力,正向人才培养环节传递。生源大战逼着有
设计师品牌升温     周晓鸣接到古北一家设计师品牌店的短信,提醒她有一批新款到货,她翻看日程表琢磨什么时候有空过去。当然,和所有喜欢漂亮衣服的女人一样,这个项目可以插队。店主是她的学生。  周晓鸣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中方院长,早在80年代就带出一支时装表演队,她对衣着设计感的要求比一般人更高。当她穿着欧版剪裁合体的上衣,搭配一条飘逸的长裤,踏着高跟鞋风风火火地出现在办公楼,
我到巴塞罗那,是来采访大厨费兰·阿德利亚,他的斗牛犬餐厅位于地中海边上的ROSES海岸,大概是世上最著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他的绝技是分子美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创建的菜系,一顿晚饭有40多道菜。比如第一道前菜是“米其多”甘蔗,米其多是一种常见的鸡尾酒,用朗姆酒配冰和新鲜薄荷叶,但这里的处理让人耳目一新,是用甘蔗在鸡尾酒中浸泡,上菜的时候只有几根小小的甘蔗,你只要嘬两口,咂摸咂摸滋味就完了,这样说来,
“原来是上海来的朋友,交关开心。”77岁的梅葆玖慢慢走向记者,身穿黑色西服,头发纹丝不乱,伸出的手绵软温柔,一口上海话更是道地老派,透着一份优雅。  台北,剧院后台,为期四天的“遇见百年梅派”演出圆满落幕,梅葆玖亲自带领两岸三地的学生魏海敏、胡文阁、尚伟、姜亦珊、张馨月等,为宝岛观众献上梅派艺术经典的极致享受。  梅葆玖是一个传奇。年近八十,居然照样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
尽管出于善意,但批量生产“乔布斯”与群发孵化“孝子”的主意一样绝对是个馊主意。  当才子和孝子都是社会稀缺时,类似的“孵化”计划,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痛感庸才遍地、“逆子”遍地的愤懑。  历史地看,各行各业的英才,总以天赋加环境的“野生”为宜,“人工孵化英才”而且还想“批量进行”,一向为人痛诋,邓肯写信给萧伯纳:我有第一爆眼的身体,你有第一聪明的脑子,我们生一个贝贝,再理想不过了。却被萧伯纳大触霉头
海地大地震牵动了国人的心,因遭遇相同而更心怀同情,因有同胞牺牲而深感悲痛。如果仔细想一想,更值得反思的,还是地震中的死亡人数,建筑物的倒塌状况,以及救援工作。  虽然还没有确切统计,最保守的估计,在海地地震中死亡的人数,不会少于10万人。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里氏8.6级(另一说是7.8级)大地震,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为478人,也有人估计为3000人,最高估计为死亡6000人。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