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看孩子成绩单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绩单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显眼的脚印,家长如何把一张张成绩单变成助力孩子成长的一块块蹬脚石呢?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贵州清镇市一个上二年级的男孩领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单,他在放学回家途中,手里拿着奖状,大摇大摆,神气十足,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原来,这个男孩的成绩从期中的77分跃至期末的90分,进步真的不小。或许,他的考试成绩离100分尚有距离,甚至排名尚不属班级前列,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快乐和骄傲。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男孩的背后,有一个没有被分数绑架的母亲以及一种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随着寒假的来临,各地的孩子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家长们也将迎来孩子的又一张期末成绩单。成绩单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显眼的脚印,家长如何把一张张成绩单变成助力孩子成长的一块块蹬脚石呢?
  动力
  ——成长的力量来自孩子,需要唤醒
  视频中男孩的母亲说:“孩子期中考试只考了77分,后面他就说期末考试时好好考,我就答应他期末考试90分以上给他买个单车。今天领成绩单,他就这样走回来。他觉得自己骄傲,我在我们家看到他这样走来,就拿手机给他拍下来了。我觉得他走路的样子太好笑了。回来我们马上带他买了单车……”
  物质奖励的办法许多父母用过,的确是调动孩子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屡试不爽。然而,男孩母亲的智慧不止于此,她没有要求孩子达到班级前几名,而是要求孩子从期中的77分进步到90分,给孩子定了个够得着的目标。
  看名次,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孩子的内心是焦虑的,担心自己比不过别人而归于失败,因失败而自我否定;看进步,是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自己和自己比,孩子的内心是坦然的。倘若给孩子定的目标力所能及,孩子就愿意为之努力,因成功而认同自己。
  自我认同是孩子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的成长,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
  速度
  ——成长是一个慢过程,需要等待
  或许有人会说,男孩母亲定的90分目标是不是低了点,为什么不定100分?
  100分固然好,可是,当孩子拿出吃奶的力气只能拿90分,你偏要他拿100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患上分数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欲速则不达,男孩的母亲之所以给孩子定90分目标,是因为母亲敢于正视孩子现状,做出明智选择,她知道孩子算不上优秀,但她知道孩子可以慢慢靠近优秀,而且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去靠近,哪怕最终只是到达了99分,没有到达100分,她也会心满意足。
  有一个作家用自己的儿子做例子说明成长是一个慢过程,是一点一滴地修正和累积的过程。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在成年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比天大。也正是这点滴进步,孩子才更愿意不断地向上、再向上,因为这点滴进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而孩子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慢慢获得了自信。
  陪孩子长大,需要父母有一颗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
  姿态
  ——成长的方式千姿百态,需要接纳
  正视孩子,不仅指正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包括正视孩子的个性特长、成长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努力为孩子寻找另一种成长的可能。
  我不认为视频中男孩的母亲用考试成绩衡量孩子的进步有什么错,但我得提醒家长们,孩子的成绩单上不仅仅只记载着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还有身体发育情况、综合素质评语等内容。家长看孩子的成绩单,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还应该看看老师给孩子写的综合评语,看看孩子一学期来各方面的成长变化情况。
  孩子的进步是多方面的,可能學习成绩进步很大,可能音乐天赋初现锋芒,可能足球踢得越来越好,可能社会交往能力大大增强……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当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扇门关闭时,一定会有一扇窗为孩子打开着。
  即便拿学习成绩来说,孩子的成长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心智成熟早,属于“少年得志型”,有的孩子心智成熟迟,则属于“大器晚成型”。
  再者,在接受家长管教的方式上,孩子也会显现出许多差别,有的孩子比较浮躁,需要严格要求,有的孩子比较笃实,只需要宽松勉励……
  家庭教育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孩子的成绩单,家长需要“巧”看。因为成长的方式千姿百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责编
其他文献
孩子一旦不在乎成绩,就失去了监督的重要手段,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談如何看待孩子考试成绩这个问题之前,作为家长,须持有几个基本的认知:  1.获得赏识是每个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指出的:“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孩子需要,作为成人的家长也需要。这点,您不会否认。  2.每一个结果都关乎过程。重视了过程,自然就会有好的结果;反过来说,每个结果都
家长面对孩子或高或低的考试成绩,少看分数重知识,不惟结果重努力。  临近年关,许多家庭又将在焦虑与叹气中展开或明或暗的新一轮争斗了,原因很简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也是一脸委屈,要为自己不光鲜的成绩寻找各种借口,结果自然是各生怨恨,两败俱伤。那么,作为一名称职的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成绩期望宜适度 调整心态莫焦虑  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研究提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