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 古XX,男,32岁。因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2年余就诊。患者于2003年2月10日开始出现腹胀及腹部隐痛。腹痛部位不同定,可忍受。大便有时干结,有时为稀便,间或便中带血。便次可达3~5次/d,或数日1次。数次在当地医院就诊,以“肠易激综合征”对症治疗,但疗效不佳。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中下腹部软组织块影,考虑为肠腔肿物。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形似良性病变早期胃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且内镜下形态改变类似良性病变的早期胃癌25例。结果25
胰腺癌是公认的癌中之王,临床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胰腺癌切除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如何进行手术前正确判断、术中正确评估及作出合理术式选择是外
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五,在中国也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黄曲毒素(ariatoxin)对食物的污染、及长期饮酒造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源性少见的良性病变,在胚胎发育或炎症、外伤、手术、放疗等损伤可导致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肠系膜的淋巴管瘤非常罕见,临床常无特异性表现,结
目的探讨酸对食管鳞状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采用不同pH值酸处理细胞,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BMP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其致病机制涉及到菌体毒力因子、宿主及感染后引起的炎症与免疫反应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幽门螺杆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给予盐酸刺激后脑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其是否存在胃化学感觉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或非腹泻型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3项
患者,男,22岁。因肝区隐痛不适2年来诊。无呕血、腹痛、黑便等症状。曾用保肝药物。既往史无殊,无毒物接触史和肝病家族史。查体体型瘦长。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巩膜无黄染。心肺
英夫利西单抗目前是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五氨基水杨酸及激素耐药的病例,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其维持治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