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重组质粒用农杆菌介导法转染马铃薯茎段,筛选转基因植株,通过ELISA检测hIL-12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ELISA检测茎和叶中hIL-12的表达量,其中2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马铃薯含有hIL-12的量分别为3714.0±48.8pg/g和3465.0±185.0pg/g。结论: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强
  关键词:人白细胞介素12;遗传稳定性;马铃薯
  中图分类号:G633.91
  人白细胞介素-12(human interleukin 12, hIL-12)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表达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能促进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毒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并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1-2]。本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白介素-1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hIL-12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取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探索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质粒pCA13-hIL-12由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提供;pBI121由浙江大学提供;根癌农杆菌EHA105以及辅助质粒pRK2013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菌株DH5α购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hIL-12基因引物按基因库中cDNA序列设计,两端分别加上SmaⅠ和SacⅠ酶切位点,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见下:①上游引物 5’-TCC CCC GGG CCA CCA TGG GTC ACC AGC A-3’,下游引物 5’-A CCG GAG CTC TTA GGA AGC ATT CAG ATA G-3’。细胞株COS-7购自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马铃薯试管苗(中薯1号),由本实验室传代培养。
  1.2 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的建立
  1.2.1 马铃薯试管苗的培育
  选择粗壮的试管苗,无菌下切成带一叶一节的接种于MS生长培养基上,温度25℃,光照14h/d,光强2000lx培养。
  1.2.2 转化
  平板上分别挑出三亲杂交转化后的根癌农杆菌EHA105单个菌落,接种在三抗LB液体培养基中28℃,过夜培养,4℃ 5000rpm离心10min,菌体重悬于MS0中,使OD600调整为0.5;无菌状态下,将培育好的马铃薯试管苗,剪下茎段在上述菌液中浸泡5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菌液,转入表面铺有一层滤纸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于28℃暗培养3d后,转到抗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25℃光照16h/d,光强2000lx培养,诱导抗性愈伤组织,10-15d后,伤口部位出现微小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连同外植体一起转移到芽分化培养基上,20-25d后分化出小芽,每两周更换一次培养基。
  1.2.3 转化体的筛选
  待芽分化培养基上的芽长至2-3cm高时,切下转至无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进行生根筛选,将在抗性培养基上生根的马铃薯植株切成带有2-3个节的茎段,接种在MS高糖培养基上,暗处诱导试管苗结薯。观察组:马铃薯试管苗,剪下茎段在三亲杂交转化后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液中浸泡5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菌液。对照组:马铃薯试管苗,剪下茎段在未进行三亲杂交转化后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液中浸泡5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菌液。
  1.3 遗传稳定性分析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马铃薯中hIL-12蛋白表达量,按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5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 ±S表示,P<0.05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51、80号马铃薯茎和叶的蛋白提取液中hIL-12的表达量分别为2228.4±29.3和2078.9±111.0pg/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同时经过计算,在51、80号马铃薯中,转基因马铃薯含有hIL-12的量分别为3714.0±48.8pg/g和3465.0±185.0pg/g,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1:ELISA检测转基因马铃薯茎和叶中hIL-12的表达水平
  组别 hIL-12表达量(pg/ml)
  对照组 1083.5±103.5
  51号 2228.4±29.3
  80号 2078.9±111.0
  F 16.323
  P 0.000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及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1992年,Mason[3]等提出了利用植物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疫苗的设想。马铃薯这一世界性的粮食和蔬菜作物,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较理想的植物材料之一[3-4]。
  用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因其具有生长容易,产量大;遗传转化体系比较完善,转化周期短,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快繁获得的基因转化植株;小鼠可以直接生食块茎,有利于动物免疫实验等特点,而倍受科学工作者的青睐。本实验室已建立了马铃薯试管苗通过茎段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且有学者都用茎段作为外植体浸苗取得了成功,故选用马铃薯茎段作为浸染的外植体。实验采用农杆菌EHA105生长至对数长期的菌液冲释5~10倍,即OD600=0.5左右菌液浓度最好,浓度太稀或太浓都会使转化率降低。这是因为农杆菌的浓度首先影响其菌体在植物细胞上的附着,在一定范围内菌液浓度越大附着率越高,转化率越大。但超过了一定范围,由于菌的毒害作用或生长过快等导致植物材料的坏死,从而降低了转化率[5]。实验中发现,浸染5分钟,共培养3d最适宜。浸染及共培养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外植体受农杆菌伤害严重,再生困难,有的茎段伤口变黑渐渐褐化死亡,同时后期除菌工作也是难题;过短则农杆菌感染和DNA转移又不充分。在22株转基因植株中随机选取2株观察组转基因马铃薯,经ELISA检测茎和叶中hIL-12的表达量,其中2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6]。对于阴性植株,可能是外源基因在转入植株中出现了失活与沉默,这一现象涉及到转基因重复拷贝之间的配对、基因甲基化、表达调控及插入位点由于引起的染色体高级结构的改变和外源基因随机整合等多种因素所致。
  总之,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强,不过从转基因马铃薯中大规模提取制备hIL-12及活性检测尚需在今后工作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阳德,蔡素娜,廖允军.阳离子脂质体及其在基因转移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1(7):28-30
  [2] 王关林 植物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5-47.
  [3] 罗小英,侯磊,李德谋,等.大麦β1,3 葡聚糖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4):1-4.
  [4] EF Sharaf,AA Farrag.Induced resistance in tomato plants by IAA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lycopersici.Pol J Microbiol,2004,53(2):111-116.
  [5] 程振东,卫志明,许智宏.根癌农杆菌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J].植物学报,2004,36(9):657-663.
  [6] 杨美珠,潘乃燧,陈章良.高效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甜蛋白基因的导入[J].植物学报,2012,34(1):31-3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高三政治复习课学生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这一课题,从课前参与、课堂参与以及课后参与三个层次,阐明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三政治课复习;课前参与;课堂参与;课后参与;复习实效  中图分类号:  一、问题的提出——我校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本校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学生参与的情况,找到研究的突破口,,我们用抽样问卷的形式
期刊
摘要:生物新课程教材增设了大量实验探究内容,同时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但在实践中却普遍遭遇内容多、课时紧的瓶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中保质保量的开展好实验探究,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验探究;课外生物实验小组.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设计理念和思路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认识数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独特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快乐是主旋律、引导学生探索并不断获取知识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教学的窍门、创设一个快乐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汲取大量的知识。  关键词:课程资源;认知冲突;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创设情境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是
期刊
摘要: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纂要概述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反映新时期、新形势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要折射出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要探寻俄罗斯人民的内心世界。目前,各高校俄语专业都希望编纂一本符合时代要求的俄罗斯文学教材。本文旨在对俄罗斯文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要遵循的原则进行略微探究。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教材编纂;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期刊
摘要:一、学生的成长需要课外阅读陪伴  二、让经典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心灵的绿洲”  关键词:课外阅读;健康成长;自觉行动;终身受用  正文:G623.23  书籍凝结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人生的道路上有书香作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而读书习惯,需要从小学阶段培养,特别是语文课,应该把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培养兴趣,教给方法,提
期刊
俗话说:“开头开得好,一半已成功。”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说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实际,精心构思,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在瞬间就能使全班学生的思维立即转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几种“开场白”的设计。  一、开门见山,整体把握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一节课知识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轮廓和总体认识,
期刊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作者通常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可使人物的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那么如何刻画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外貌描写让人物的“形”活起来  外貌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能充分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示人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可谓轰轰烈烈、成绩卓然,新的名词满天飞,不同的流派也层出不穷。然而,这对于改善中学作文教学的“难堪局面”似乎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着力做些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效的。今天,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梁启超先生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或许会获得最朴实最本真的启发。  关键词: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当下中学作文教学;启发  中
期刊
摘要:通过趣味阅读与以读促写研究,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能力;通过阅读文本主动动手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主动阅读,自主思考,有感而发的能力,并且让写由自发转向自觉。  关键词:以读促写;兴趣;写话;沉淀;诗词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这三个层面,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趣味阅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质疑导入,激发兴趣;课中质疑,启发思考;课外延伸,加强理解。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疑;高效  中图分类号:H319  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