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的才叫工作:被“编制”困住的县城年轻人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是被困住的。
   白领被格子间困住,外卖骑手被系统困住,工人被流水线困住……
   那些毕业后回县城工作的年轻人,大多被“编制”困住。
   在那里,“编制”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它象征的不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父母终其半生的希望、社会地位和阶层跃迁的假象以及未来可能美好的生活。但有些时候,对身在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鸟笼,牢牢地将他们困在其中,从身体到精神,从开始到结束。
   尽管他们中很多人知晓自己被困的现实,但就像是笼中鸟一样,对飞出去后的人生,充满恐慌。
  
   “考”上的才叫工作
   许佳觉得累,从毕业后开始考工作到现在工作都是。
   2019年10月,她终于考上了带“编制”的工作。于她而言,“终于”二字是必须加上的。因为这是她第八次考工作,但却是第一次成功。
   许佳现在在云南一个边境小县城体制内工作,谈不上理想和喜欢,但这份工作是父母期望和被周围人认可的。为此,许佳付出了两年多时间。
   回想这段经历,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她辗转过很多个难眠的夜晚,经历过无数个否定、怀疑自己的瞬间。不过似乎很多事情有了结果后,过程的艰难时刻就没那么清晰了。
   在许佳最初关于大学毕业后的规划中,回家考“编制”是很靠后的选择,排在最前的是继续求学。但到了大三要开始选择人生下一阶段的路径时,父母的意见涌来了,“家里说我年纪太大了,先考工作吧”。许佳的父母一辈子做小生意,自觉那种生活又累又没保障,所以最希望女儿能有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
   许佳高三复读了一年,这事她很少对人提起,“年纪大”这一点的确戳中了她,她也开始觉得如果再读三年书,一切可能都太晚了。而且当时家里经济状况有些拮据,妹妹又即将读大学,需要钱。考虑到这些,许佳顺应了父母的希望。
   想好后,许佳一心扑到了考“编制”上。大三一结束,她就回家报了“国考”辅导班。学费很贵,但父母和她都咬牙交上了。本来她大四第一学期仍是有课的,但为了考工作,她请了长假。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她进了考场。
   “多少分不记得了,反正是没考上。”许佳告诉我,国考失利后,她很快投入了下一场考试,但依旧失败了,这次败在了面试。
   接下来她碰到了一个觉得是为自己定制的机会,当地很多年不招她那个专业的烟草集团今年突然有指标了。列出的职位要求,完全符合她的条件。当时,考进烟草集团成了许佳最迫切的愿望和目标,因为那是出了名的好单位。
   笔试后,她顺利进面试,面试又失败了。出结果后,许佳查了自己的总评成绩,离录用她只差了0.04分。在她有限的经历中,从未听说过这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分差。
   许佳觉得当初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压力的巨石,一块块砸在了身上。“我在床上躺了快一个星期都没有振作回来。”她说,她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我已经这么努力啦,从来没有这么努力过,都没有成功,那我后面是不是都不会再成功了?”她問自己。
   但她没有停止考试。在深度怀疑自己和“萎靡”的状态下,许佳还是参加了当年的省考和之后的事业单位考试。
   悉数落榜。
   求职的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应届生,这个多少带点优势的身份也失去了。
   在一次次的落榜后,父母总是几天吃不下饭。尽管没有直接的责怪,但总会喃喃地重复“怎么每次都差一点点。到底哪里出问题了?”许佳说,最难过的时候她能感受到父母的失望和无奈。
   之后,许佳去妈妈做生意的城市缓了两个月。感到状态好转后,她又报了辅导班开始准备第二次“国考”。一切又重新开始。那段日子,许佳的一天,除了短暂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外,全被上培训课、刷真题、背知识点填满。
   但许佳依然败考了,之后的省考也是,仍然差了一点。到这一步,父母已经有了“认命”的表现,开始跟她提接班的想法。她也去母亲做小生意的地方“见习”了一个月。
   但许佳是幸运的,她之后接到了国考补录的通知。最后,离家3小时车程的一个边境县城政府单位录用了她。
   回想过去的两年,“把它(编制)当成安身立命的基础”是支撑她坚持下来的动力,许佳说。
  
   在琐碎中失去自我
   “考”上工作的喜悦,没在许佳的生活中持续太久。没有周末、纪律森严、无意义的工作琐事,使她感觉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她没有想过诸如“存在”的意义这样深刻的哲学命题,但她觉得工作后“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上班。那个被人们频繁提及的“自我”好像丢失了。
   这样想的不止许佳。阿Q也觉得挤破头进入体制内后,那个之前她玩乐队时被高高举起过的“自我”也不见了。她特意嘱咐我将她称作“阿Q”,因为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自欺欺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试图自救”。
   阿Q自己也没想到,在学校里玩摇滚乐队的她,毕业后会跟大家一起挤着进到体制内。
   阿Q目前在西南一个县级市的中学当老师,跟许佳一样,这份工作也是她奋力“考”来的。只是她没有经历七八次的“历练”。“去上海做音乐、在商场打拼”是她曾设想并想要过的生活。音乐是出于热爱,在商场打拼是因为她家是生意世家,几代人都是做饰品买卖的。
   但父母不愿意,他们只觉得进入体制是一个女孩子最好的归宿。“不想听唠叨”,阿Q选择放弃理想生活的理由只有五个字,但她对工作现状的吐槽字数是这个理由的十倍。
   阿Q不讨厌教师的工作。但是,“我真正能放在教书备课的时间精力不超百分之十”,阿Q说,她的时间大多花在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她按照平日需要操心的事情,把自己的身份称为是“保姆、爹妈、宿管和填表员”。因为除了教师外,她还是高一的班主任。
其他文献
继北京校外培训大整顿后,中央出手了。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教培机构随意资本化运作。   同期,北京、北京海淀均发布文件,首次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做出统一规定,首次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广告投放制定标准。   山西更为直白,要求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甚至停止审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
“你到底在听什么?”   “没听什么。”   杜女士最近觉察自己年近60岁的母亲每天晚上只要回自己屋里就带上耳机、还躲躲闪闪,后来才发现是她花费近万元报名了某商学院的课程,“我第一感觉就是妈妈被骗了,因为她文化程度不高,只是普通务工族,以前从没做过投资理财。”      并不是个案   杜女士的猜测果不其然。对妈妈进行详细“盘问”后得知,她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该商学院广告。“一开始我
从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座舱,坐在机长席位摆拍那一刻起,机长等于把自己至高无上的职责降格到普通友谊,甚至娱乐高度,他肩膀上代表责任的第四道杠早已黯然失色。   随着一名女子坐在客机驾驶舱内自拍照的网上疯传,桂林航空的那位涉事机长被宣布终身停飞。对于一名飞行员而言,这是严厉到冰点的惩罚措施,意味着其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结束。   如果审视一下现代民用航空安全规章,感受一个世纪里这些准则点滴凝聚形成过程中所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此书开头用了明朝杨慎的一首词,慨叹英雄已成往事,历史已成烟云,“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在历史的风云之后,就出现一个这样的形象:“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位白发的樵夫,或者渔父,把酒夕阳之下,笑谈古今往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么一种形象,似乎是将冷眼看历史的态度人格化,以表达国人跳开恩怨看往事的豁达态度。   而这当中涉及的渔父形象,
江西都市频道的一则报道称,当地一名61岁女子黄月于近日离家出走,理由是自己已和“靳东”在网上相恋多年,对方答应给她100万和一套房子。   黄月本来就很喜欢演员靳东,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她通过抖音和“靳东”取得了联系。她说,“靳东”已经向全国公开表示对自己的爱慕,愿意和她结婚,共同生活。对此她坚信不疑。   为了“靳东”,黄月瘦了10多斤,和丈夫、孩子的关系也紧张起来。   这看似荒诞的剧情,
风未动,幡亦未动,是人的心在动,这颗“心”,便是家长普遍性、传染性的焦虑。这种焦虑甚至连“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等都无法消解   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一件趣事:某地教育局长闲聊时说起,他最近正按上级要求,严查教师有偿家教,没想到把自己置身于两难境地。   事情是这样的:局长的女儿念初中,有门功课成绩不如意,全家人都着急,一直想把她托到任课老师那里去补课,但身为局长,总不能“白天严查有偿家教,晚
有一阵子市面上特别流行斜杠青年,没几条斜杠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灵魂有趣。有些人的斜杠花团锦簇,比如我就见过“写作/肚皮舞/品酒师/心理咨询师/烘焙/收纳”这样的斜杠青年简历,看得作为面试官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位朋友到底想来应聘什么。   斜杠本意是一个人拥有多重职业,收入多元,甚至能靠兴趣特长赚钱。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就兴奋起来,纷纷产生自己那点兴趣爱好也可以换钱的错觉,一时之间好像会烤个曲奇
乍听顾杰病故,特别震惊。她那年不到五十岁,怎么突然离世呢!   这次路过,想去看看她。在花店门口徘徊许久,竟不知买哪一种花。交往十年,真没发现她喜欢过花。   一九八二年秋,我在豫南一所中学任教。参加公社民师整顿工作,批阅民师作文。记录分数的就是顾杰。中等个,上身浅黄色外衣,穿一件深蓝色裤。清秀的面容一直是淡然的微笑。抄写分数时一句话也不说。有时抬头看一下我,想说什么又没说。   中午饭后,
老妈不懂百度,不管谁一提到百度,老妈张口就说:“老家邻村杜姓人家足有100户,要不怎么叫杜家村呢?”瞧,老妈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百度。   不知怎的,老妈后来就离不开百度了,有事没事就凝神地在电脑上去百度一下,简直成了百度迷,家人都叫她“百度”老妈。让人搞笑的是,老妈竟会高兴地应上一声呢。思想不服老的老妈逢人便说:“我活了一辈子,还不如小孙子懂的知识多呢。是小孙子告诉俺,电脑上的百度是一个渊博的老
说到点子上  我家互补,她急脾气,我慢性子。今天吵架,她当当当地话像机枪扫过来,好像打到雪堆上……她气得直喊:“你木头人啊,不会说个话啊。”  我气哼哼抬起头:“你妹,说啥……”  她笑场了:“死鬼,我美我知道,别看你话少,还总能说到点上……”  你需要一个守护神  今天侄子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姑姑,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是红颜多是非,你需要一个守护神。”  我美滋滋地听着,问他:“噢?要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