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无限乐趣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由于环境质量下降导致雾霾天气频繁,这使得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大量缩水。另外,天气变化也是阻碍幼儿正常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如雨、雪天气幼儿只能呆在教室中活动。当务之急就是创设出适宜的室内体育活动,它即能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增强其体质,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身心全面发展。
  目前幼儿园中的现状是室内体育活动不被关注。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观念:每当天气不允许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会用其他活动代替体育活动,
  教师对于在室内开展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
  2.组织能力:教师的组织策略欠缺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3.理论支撑:可以用来供教师参考如何开展室内体育活动的资料不多。
  这些因素给教师组织室内体育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如何充分利用室内有限的空间,如何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保证其运动量等等。由此我试着探索开展室内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是前提
  教师组织室内体育活动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及活动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室内空间相对狭窄的客观因素。为此教师要在体育活动的内容及材料的选择上深思熟虑,才能保证动的安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1.回溯经典——挖掘适合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现在的社会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好,所以很多幼儿园都大量地购买了成品的体育活动器械,如滑滑梯、秋千等,这些活动材料由于在活动中追求其牢固性,所以是固定在户外场地上的,无法搬到室内来玩。而民间游戏它不仅传承着当地的文化,在玩的过程中还可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它的活动材料轻便易宜拿到室内来。
  2.展现自我——创设适合室内进行的自主游戏。在室内开展自主游戏有很多优势,室内场地相对户外较小,幼儿注意力相对更集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教师对每组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便于教师把控纪律和检查活动规则。
  二、寻找合适的活动场地是基础
  只要没有安全隐患的,并能满足幼儿进行室内体育活动条件的一切场地都可以被视为幼儿室内活动的乐园。其中根据场地的特性可以分为灵动的活动空间和固定的活动空间两大类。只要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室内体育活动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将其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就能够发挥每个有限空间里的无限作用。
  1.灵动空间——可移动的室内活动空间。多功能活动室:多功能室不同于户外场地之处在于:它配有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展体育活动,如”小鱼游”该游戏配上音乐进行更能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而在户外进行的话音乐声根本听不清;它的地面相对户外场地要光滑、干净,便于幼儿进行与地面接触类的锻炼,即爬、滚、形体训练等;它相对于教室及其他室内场地来说更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空旷,活动器械的摆放可以随环节需求灵活调整。
  2.固定空间——不可移动的室内活动空间。走廊、楼道来来往往的行人比较多,为此教师不得不从户外体育游戏中进行筛选,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在走廊上开展体育活动的好处是幼儿无法四散乱跑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管理。如“跳格子”、“开火车”等体育游戏,只要活动场地足够长就可以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此时走廊在场地选择上可以说是为此类游戏“量身定制”。
  三、给予有效的组织策略是关键
  幼儿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候只要教师一不留神她们就会出现追逐打闹现象,有时候户外活动的班级较多,每个班级平均使用的空间比较少,幼儿在活动中即要考虑不影响他人,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而室内的活动空间就没有几个班级共用的现象,并且在室内幼儿听规则的意识较强,教师容易把控场面。
  1.与众不同——有限空间中的因材施教。心发展水平更不可能统一。因而体育游戏时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出利于每位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如幼儿在户外走“独木桥”时由于桥少,人多的现状使得幼儿因排队等候而浪费了锻炼的时间,而且有些幼儿早就掌握了走“独木桥”的技巧,为此教师随机应变地将户外走“独木桥”改编成了室内走“梅花桩”,材料是轻巧的便于幼儿搬运的奶粉罐。教师可以灵动的摆放奶粉罐之间的距离,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障碍,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自选合适的“梅花桩”去练习走平衡。
  2.层层递进——室内体育中的难度提升。当游戏内容有趣,材料丰富,场地足以幼儿运动,可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却渐渐下滑时,教师应该观察的是幼儿是否已经达到预设的目标,如果该活动已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时他们就不再会沉浸其中,此时教师应该提高活动难度,使游戏具有层次性。如负重爬行活动适合在光滑的地板上进行,为此多功能室是首选场地,不过,幼儿掌握爬行技巧后就开始嬉戏打闹,甚至是违反规则。此时室内的椅子就成了信手拈来的材料,教师可以将椅子作为障碍,让幼儿不碰椅子上的皮筋钻过去同时背上的沙包不能掉,这不仅能使幼儿活动的兴趣复燃,对幼儿钻爬、平衡能力更是一大挑战。
其他文献
一、英语童谣和歌曲的特点和好处  1.运用童谣和歌曲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差,但模仿能力强。他们爱听、爱说、爱唱、爱跳,通过说唱英语童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英语童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当今各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尤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课本都会融入相当一部分说唱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期刊
摘 要:进行生物活动教学,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中,吸引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学,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是广大生物教师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生物活动化教学虽然相对传统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生物;活动化教学;拟解决问题  “活动化教学”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以往的活动化教学往往是和“课外
期刊
【策划人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被提到十分关键的位置上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是改革的必然方向。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热点。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
期刊
奈特尔家庭(又称NETTEL Family,NETTEL是英文“Not enough time to enjoy life”的缩写,即“无暇享受生活”之意),指的是那些收入增加,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家庭。  点评:所谓“奈特尔家庭”起源于澳大利亚,由于成本增加、工作压力变大,家长为了提高家庭收入,牺牲节假日消遣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去工作,虽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却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机会。 这
期刊
一位去英国旅行的朋友,在一所私立学校的墙上发现了10条行为劝诫,它要求孩子们:  用温和的语言;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学会分享并守秩序;能够聆听别人的话;诚实守信用;三思而后行;讲礼仪;控制自己的脾气;考虑他人的感受;公平公正的做事和玩耍。  她把它发在微信上,并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遵守。但在她微信的后面,赫然有一条尖锐回复:文明没有错,但我们也应同时告知孩子,你还要承受文明的代价。  什么代价呢?
期刊
说教育:“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应该认认真真工作,对得起每个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说育人:“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具体的操作措施却可以因人而异。”  说教学:“我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说任维鼎:“我还要认认真真地教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山窝窝里的三尺讲台上,他鞠躬尽瘁,一站就是25年,成为山区的教学能手;  地震面前,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成为抗震救灾的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小学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已经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因此,科学教育必将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当前探究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实施,由四川省
期刊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早出现于英、美等国,1973年于英国召开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国际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的目的,在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进入中国后,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广。  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四大支柱”问题,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求知和共处呢?  笔者以为,求知的基本前提就是会思考,会质疑,会探究。古人说,“疑是学之始,思之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和创造,就必须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观对当今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w“三疑导学”
期刊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攻心,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懂得心理学。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可硬攻。我们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哪怕是后进生,他们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考虑问题要全面。俗话说:打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