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云烟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微醺,跃动着钻进屋内,依稀投在男人的脸
  上,男人在仔细地熬炼着糖浆……
  繁华褪尽的京畿路,梧桐枝叶密密的。箍桶匠
  瞪大眼睛用墨绳度着钉进木板,一丝不苟;补碗匠天
  衣无缝地在碗上敲进一枚枚铜钉,叮叮当当;卖状元
  饼的老人在小路上慢慢烤着一片一片的薄饼,香气
  袭人……这条路上没有行色匆匆的过客,没有冒失
  莽撞的粗漢,有的只是一群安详无争艺术家般的百
  姓。
  重游京畿,耳畔仿佛传来遥远时空飘来的吆喝声,
  载满沧桑而又勾人心魄。
  那是小时候的“摸彩”换糖,那带有魔性的吆喝声
  从路头款款走来,手里拿着两块铁板,边走边吆喝。
  金属碰撞的清越之音和着吆喝盘桓着上升,沉稳有
  力,绝不拖泥带水。“卖糖喽!”“阿要摸彩?”这两句平
  淡无奇的吴语被他演绎得出神入化,孩子们被它勾
  着,飞也似的奔出家门,把走进街巷的男人围了个水
  泄不通。
  男人慢慢卸下扁担,拿出一个满是补丁的布包,里
  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卡片:“凤凰”“孙悟空”“小猫”“小白
  兔”……不管你摸到什么,男人都会做个相应的糖人给
  你,若是摸到空门,男人也会憨厚地笑笑,敲一块糖给
  你让你空门不空。
  那个有魔力的布包充满了诱惑,孩子们攥着仅有
  的五毛钱,规规矩矩地排成一排,等待着幸运之神的眷
  顾。
  轮到我时,时间定格了,和煦的阳光静静停在我的脸
  上,染出一抹兴奋的红晕。我颤抖着将手伸入布包,深
  呼一口气,屏息凝神,抓住一张又急忙放下,来来回回
  摸了四五次。男人眯着眼,候着我那犹豫的小手终于
  从布袋里抽出一张卡片——是“凤凰”!
  铁炉上的糖早已融化,发出馥郁的香气。男人用
  一根中空的木棒挑起糖,娴熟地上下捏着,不一会儿,
  一只“凤凰”就栩栩如生了,我忙伸手去抢,男人笑着拦
  下我,从木棒下端吹气,渐渐地凤凰丰满起来,欲展翅
  高飞,飞出京畿路,飞向远方的太阳……
  叮叮的金属碰撞声将我从遥远的记忆中拉回,熟
  悉的吆喝声如山岚般缭绕在云台山际,还是那个男人,
  熬好了糖,招呼着主顾的光临。孩童时期的玩伴已经
  长大,而如今的孩子们蜂拥着凑在男人的身边,紧张的
  小脸涨得通红,一如他们的父辈。
  男人的手依旧娴熟地捏着各种形象,惟妙惟肖……
  江南烟雨中的京畿路是最美丽的,“檐影微微落,
  津流脉脉斜”。或许,随着城市化建设,京畿路会逐渐
  成为历史,但是京畿路上的民间艺人,一定会永远摇曳
  在人们的记忆里……
其他文献
风踮起了脚尖,影子也打起了手语,哪怕是一  点点涟漪,也会打破宁静的心湖。  清晨的阳光,带着远方的问候,唤醒梦的窗棂。  静静地栖在岸边,悄悄地做着一个远航的梦……  阳光下,沙滩上,贝壳回忆着上次潮水涌上岸  时的澎湃。  抬头仰望无际的蓝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妈妈,妈妈的妈妈,就一直这样腌制着生活,一  年又一年。  人走后,幸福碎了一地。  横下,是一条路;竖起,是一堵墙。
期刊
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
西津渡古街有间百年老字号“万顺昌”,是老街一道独特的风景。店主陈  師傅凭着祖传三块厚铁板烘烤出香酥脆甜的“状元饼”。走进老街的游客,常  常会排出长长的队。
学业质量是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组织开展区域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评估是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基
一次,先生喊我约好两家人一起到外面吃个便饭,  算是慰劳两边的家人辛苦地为我们一年来所做的一  切,思前想后,老人家们都应该会喜欢吃乳鸽。  三杯下肚,木瓜芦荟是汤底,鲜黄甜美的木瓜受到  小女儿的偏爱,吃过几块也不够,非要再加多点木瓜给  她,于是在她的叫嚷下犹豫几番,加一碟又怕吃不完,  因为个个都差不多吃饱了,她继续嚷嚷,像一只聒噪的  小鸟纠缠着要吃木瓜,无奈之下只好又加了一碟木瓜。  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牵牛花,在我的故乡叫喇叭花,山坡灌木丛里、河谷路边、房前屋后都有她  那俏丽的身影——或缠在高高的树身上,或爬满木杖子上,或挂在依依的垂柳  上,在水面照出一张张喇叭状含羞的笑脸。那时我们家,就有一面喇叭花的墙。  每年一开春,地上的积雪一天天变薄,没几天的功夫,房前屋后的壕沟  里,便有哗啦啦的流水声,在屯东头汇成慌慌张张的溪流,一路跑着叫着,奔  向老榆树下的水塘里。水塘里的冰面一天天变小,最
茆智,武汉大学教授,江苏南京市人,1932年9月出生。1953年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专业毕业后又随前苏联专家进修农田水利3年。1956年至今,先后在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