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外分泌小体在肾病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分泌小体是由脂质双层膜组成的膜囊泡,细胞膜内陷并包裹细胞间质成分如蛋白质形成初期内涵体。初期内涵体在细胞内发展形成晚期内涵体也称为多囊泡(multi-vesicular body,MVB),晚期内涵体膜内陷并包裹细胞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形成具有脂质双层结构的小囊泡,当晚期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时,小囊泡被分泌至细胞外间质,这种分泌至细胞间质的小囊泡就被称为外分泌小体(exosome)。近年来,有关外分泌小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意识到外分泌小体具有多重功能,尤其是具有生物标志物的作用,这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就外分泌小体的起源、性质及功能,尤其是尿外分泌小体作为肾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功能及前景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并同步脾切除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感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1年5月至2015年3月共有32例受者在接受原位肝移植并同步脾切除术后发生46例次血流感染。32例受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2.32±7.21)岁(12~68岁),发生血流感染时间为术后22 d(5~53 d);28例为院内感染;15例发生感染性休克。采用药敏试验检测病原菌、耐药
期刊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与肝癌大鼠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将腹水型walker256癌肉瘤细胞注射入Wistar大鼠幼鼠腹腔,以培养和获取瘤细胞;将培养后含瘤细胞的腹水液注射到Wistar大鼠幼鼠腹股沟处,制备并获取皮下实体瘤组织块;将瘤组织块植入Wistar大鼠左外叶肝脏包膜下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并于2周计算瘤块接种成瘤率;建立大鼠肝癌模型2周后,以肝癌大鼠为受鼠,
目的探讨供者来源侵袭性移植肾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到2016年1月117例DCD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受者术后发生供者来源侵袭性移植肾深部真菌感染,12只供肾来源于6例供者。对12例发生真菌感染受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所有受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4例有发热,3例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症状,其余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MN是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炎性损伤,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复合免疫物沉积,伴基底膜均一地、弥漫性增厚为病理特征。MN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于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差别较大,为10%到60%不等。本文就MN凝血机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1]显示,我国PCa登记地区发病率为9.92 /1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前列腺癌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已严重危及国人健康。为了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对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途径、针数、位点等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膀胱活动低下是膀胱功能障碍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膀胱不完全排空、常常需要增加腹压帮助排空尿液及排尿后残余尿量增多。本文从膀胱活动低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综述膀胱活动低下的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很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足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由抗体介导、细胞介导、裂孔膜蛋白介导的足细胞损伤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近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功能已经引起了大量关注,但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同时MSCs肿瘤靶向迁移特点是明确的,这使其作为抗癌剂的潜在运输载体有良好的研究前景。MSCs肿瘤靶向迁移机的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本文讨论近期关于MSCs肿瘤靶向迁移机的机制研究进展及间充质干细胞在恶性组织发展的潜在作用。
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Robotic Urological Surgery)在过去10年间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关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途径方面,国内外医生及学者均着重于经腹腔途径机器人手术,而关于后腹腔镜途径的报道则较少。然而,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后腹腔途径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却在日益显著,目前已有一些报道证实了后腹腔途径机器人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