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话剧演员的“文化”形象: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要对艺术有信仰和敬畏;要学做戏、先学做人;要博采众长,戏外有绝活;要保持和坚持着艺术上的“真我”。
关键词:话剧演员;“文化”形象;学者;敬畏;真我
中国古代的评论家用“才、慧、致”来概括一名有成就或者较有成就的演员需要具备的素养。所谓“才”,指的先天的自然享赋,包括演员的容貌、声音和体态等自身先天条件;所谓“慧”指的是后天的体验,包括演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而具备的对事物观察、感受、理解、想象和表现等各种能力,这其中的“慧”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化素质,相当于后天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所谓“致”指的是演员个人的风格韵致,特质演员在表演上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特征,也就是演员个人艺术风格。那么,话剧演员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文化”形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理解话剧演员的“文化”形象?
一、演员“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
1956年北京人艺进行12年规划时,焦菊隐提出:“要把北京人艺办成学者型的剧院。”曹禺院长也明确提出:“人艺的演员,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作为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1952年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话剧民族化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创作演出了包括《龙须沟》《茶馆》《雷雨》等一批经典剧目在内的300多部话剧作品,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著名文化品牌,并在国际戏剧界占有重要地位,不愧于国际级艺术殿堂的称号。201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全院大会上,正式延续了前辈们的遗愿,提出了“在继承中发展,为建设学者型的、世界一流的剧院而努力奋斗”的口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默然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编剧、导演、演员、舞美上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深厚、令国人骄傲、令话剧界朋友骄傲、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家。这样一个艺术团对保证了北京人艺的创作、演出,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青春活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样一个团队,也给我们全国话剧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北京人艺始终恪守以为人民演出作为创作的中心。这是这样,北京人艺才会出现哪怕是在舞台上跑了一辈子龙套的演员,也被人民誉为表演艺术家。
二、演员要对艺术有信仰和敬畏
关于民族化探索,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的表演对民族气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形”、“神”兼备,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很多艺术形象,都是经由诸多艺术家费尽心力创作出来的经典,表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伦理、生命观念,渗透着中国人最为内在的精神气度。作为话剧演员要对话剧艺术保有一种信仰和敬畏。曹禺先生指出:“北京人艺有很多经验,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或许就像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所言:“戏比天大”这四个字,生动概况了北京人艺传统的精神内核。作为话剧演员,要有自己的艺术品格:坚守戏剧的良心,坚守戏剧的本色,坚守戏剧的真我。不跟风、不媚俗、不跃进,永远按艺术规律办事。
三、演员“要学做戏、先学做人”
老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们的“学者型演员”气质是大家公认的,这些艺术家们对整个话剧圈的演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学习表演的人、想做演员的人都以“北京人艺”作为顶礼膜拜的艺术圣殿,因为那里很多老演员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而且是“德艺双馨”的“学者”。曹禺先生说过“演员到最后拼的就是修养”;于是之说“要学做戏、先学做人!”等,都成为人艺甚至是所有的演员的座右铭。曹禺先生经常鼓励人艺的演员们多读书,他说,只有眼界高了,你才知道自己的手是低了。艺无止境、触类旁通,他们自觉地生活中积累,在知识中沉淀,从中生发出艺术的灵性。
四、演员要博采众长“戏外有绝活”
在老一辈艺术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演戏之外的绝活,于是之的字、蓝天野的画、苏民的诗都传为佳话。现如今,从北京人艺走出来的青年演员们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的神韵中总有那么一股“书卷气”,透着文化的“神”和艺术的“范儿”。吕中老师说:“为什么说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们是学者型的,因为他们要演人物,要深刻地体会,必须不断地学习看书。在排演的过程中,不断地捕捉扮演的人物,因此心理学、美学、哲学,什么不懂?要表现各种人物,就要懂得人物的形式,因此琴棋书画都要精通。要和京剧院演员学京戏,和曲艺团的演员学曲艺,陶冶情操。”
五、演员要保持和坚持着艺术上的“真我”
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时代,作为演员,尤其是话剧演员,更应该显示出不同的气质和品格,在艺术创作上不赶潮流、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更不沽名钓誉,始终保持和坚持着艺术上的“真我”。不跟风、不媚俗、不跃进,永远按艺术规律办事,用曹禺老院长的话说:“骆驼坦步。”冯远征在演《茶馆》的时候,86岁的老父亲几次下病危通知,他每天去剧院之前都会对家里人叮嘱:“我现在要准备演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晚上十点半以前不要告诉我。这就是人艺培养的演员。人艺的演员很多是“明星”,却不同于其他的明星,他们在高额的影视剧片酬的诱惑下仍然坚守着“人艺”这个舞台,至少每年都会回剧院的舞台上演戏。即使是在影视剧组里工作,人艺的演员的表演风格、及对晚辈的提携关照、包括对年轻演员在表演上的指点也是有口皆碑的。这无疑是在话劇影视圈里竖起了一面标志性的旗帜,让大家都以人艺演员为榜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不停的进行各方面的学习。
六、结语
北京人艺的演员朱旭经常引用洪深先生的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话剧人,应该把舞台当做聚集能量的地方,以一代代戏剧艺术家们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标准,创作出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话剧作品,把话剧舞台当做献身的圣坛。”
参考文献:
[1]杨建慧.青年演员应提高文化素养[J].东方艺术,2008.
[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曹禺.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姚刚,大连话剧团有限公司三级演员,大连话剧团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东北路161号,邮编:116013。
关键词:话剧演员;“文化”形象;学者;敬畏;真我
中国古代的评论家用“才、慧、致”来概括一名有成就或者较有成就的演员需要具备的素养。所谓“才”,指的先天的自然享赋,包括演员的容貌、声音和体态等自身先天条件;所谓“慧”指的是后天的体验,包括演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而具备的对事物观察、感受、理解、想象和表现等各种能力,这其中的“慧”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化素质,相当于后天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所谓“致”指的是演员个人的风格韵致,特质演员在表演上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特征,也就是演员个人艺术风格。那么,话剧演员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文化”形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理解话剧演员的“文化”形象?
一、演员“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
1956年北京人艺进行12年规划时,焦菊隐提出:“要把北京人艺办成学者型的剧院。”曹禺院长也明确提出:“人艺的演员,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作为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1952年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话剧民族化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创作演出了包括《龙须沟》《茶馆》《雷雨》等一批经典剧目在内的300多部话剧作品,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著名文化品牌,并在国际戏剧界占有重要地位,不愧于国际级艺术殿堂的称号。201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全院大会上,正式延续了前辈们的遗愿,提出了“在继承中发展,为建设学者型的、世界一流的剧院而努力奋斗”的口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默然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编剧、导演、演员、舞美上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深厚、令国人骄傲、令话剧界朋友骄傲、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家。这样一个艺术团对保证了北京人艺的创作、演出,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青春活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样一个团队,也给我们全国话剧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北京人艺始终恪守以为人民演出作为创作的中心。这是这样,北京人艺才会出现哪怕是在舞台上跑了一辈子龙套的演员,也被人民誉为表演艺术家。
二、演员要对艺术有信仰和敬畏
关于民族化探索,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的表演对民族气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形”、“神”兼备,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很多艺术形象,都是经由诸多艺术家费尽心力创作出来的经典,表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伦理、生命观念,渗透着中国人最为内在的精神气度。作为话剧演员要对话剧艺术保有一种信仰和敬畏。曹禺先生指出:“北京人艺有很多经验,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或许就像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所言:“戏比天大”这四个字,生动概况了北京人艺传统的精神内核。作为话剧演员,要有自己的艺术品格:坚守戏剧的良心,坚守戏剧的本色,坚守戏剧的真我。不跟风、不媚俗、不跃进,永远按艺术规律办事。
三、演员“要学做戏、先学做人”
老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们的“学者型演员”气质是大家公认的,这些艺术家们对整个话剧圈的演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学习表演的人、想做演员的人都以“北京人艺”作为顶礼膜拜的艺术圣殿,因为那里很多老演员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而且是“德艺双馨”的“学者”。曹禺先生说过“演员到最后拼的就是修养”;于是之说“要学做戏、先学做人!”等,都成为人艺甚至是所有的演员的座右铭。曹禺先生经常鼓励人艺的演员们多读书,他说,只有眼界高了,你才知道自己的手是低了。艺无止境、触类旁通,他们自觉地生活中积累,在知识中沉淀,从中生发出艺术的灵性。
四、演员要博采众长“戏外有绝活”
在老一辈艺术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演戏之外的绝活,于是之的字、蓝天野的画、苏民的诗都传为佳话。现如今,从北京人艺走出来的青年演员们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的神韵中总有那么一股“书卷气”,透着文化的“神”和艺术的“范儿”。吕中老师说:“为什么说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们是学者型的,因为他们要演人物,要深刻地体会,必须不断地学习看书。在排演的过程中,不断地捕捉扮演的人物,因此心理学、美学、哲学,什么不懂?要表现各种人物,就要懂得人物的形式,因此琴棋书画都要精通。要和京剧院演员学京戏,和曲艺团的演员学曲艺,陶冶情操。”
五、演员要保持和坚持着艺术上的“真我”
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时代,作为演员,尤其是话剧演员,更应该显示出不同的气质和品格,在艺术创作上不赶潮流、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更不沽名钓誉,始终保持和坚持着艺术上的“真我”。不跟风、不媚俗、不跃进,永远按艺术规律办事,用曹禺老院长的话说:“骆驼坦步。”冯远征在演《茶馆》的时候,86岁的老父亲几次下病危通知,他每天去剧院之前都会对家里人叮嘱:“我现在要准备演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晚上十点半以前不要告诉我。这就是人艺培养的演员。人艺的演员很多是“明星”,却不同于其他的明星,他们在高额的影视剧片酬的诱惑下仍然坚守着“人艺”这个舞台,至少每年都会回剧院的舞台上演戏。即使是在影视剧组里工作,人艺的演员的表演风格、及对晚辈的提携关照、包括对年轻演员在表演上的指点也是有口皆碑的。这无疑是在话劇影视圈里竖起了一面标志性的旗帜,让大家都以人艺演员为榜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不停的进行各方面的学习。
六、结语
北京人艺的演员朱旭经常引用洪深先生的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话剧人,应该把舞台当做聚集能量的地方,以一代代戏剧艺术家们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标准,创作出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话剧作品,把话剧舞台当做献身的圣坛。”
参考文献:
[1]杨建慧.青年演员应提高文化素养[J].东方艺术,2008.
[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曹禺.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姚刚,大连话剧团有限公司三级演员,大连话剧团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东北路161号,邮编:11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