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是一面镜子,会风的好坏是镜子的两面:会风清新映照的是执政为民的诚意,会风不正折射的是政德不彰的庸劣。伴随今年全国两会及地方两会的召开,转变会风成为一大亮色。既称之为转变,说明以往会风存在着显而易见却又“理所当然”的积习与弊病,期望今年的两会除了完成应负历史使命,也成为促进会风转变、推动会风建设的崭新开端。
一、清风扑面:转变会风的喜人气象
会风不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顽疾,如会议过多,会期过长;规模求大,规格求高;目标不明,实效缺失;纪律松散,缺少监督;铺张浪费,以会谋私等等。不正的会风大大降低了会议效果,破坏了会议职能,败坏了社会风气,更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2013年全国两会及地方两会的召开,为我们吹来了缕缕清新之风,各个会议纷纷“瘦身”,两会会风转变为人乐道。主要表现为:
接待工作简单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对代表委员们的接待简单而快捷。在车站和机场没有了迎接仪式,代表委员们需要“拼车”前往驻地;在驻地代表委员们像日常出差住宿一样,快捷地办理报到等手续,宾馆没有为迎接代表委员们到来而专门布置绿植鲜花、横幅标语、红毯彩旗等。
会场布置朴素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会场的布置追求简洁朴素,舍弃不必要的配备。如3月2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上4个话筒旁没有了以往不可缺少的鲜花,只是简单地放着一个瓷质水杯和一瓶矿泉水,让人耳目一新。
文件材料无纸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提倡会议文件、辅助材料等使用光盘和优盘等形式存储,逐步实现会议无纸化。往年全国政协会议印刷的大会发言和简报等会议纸质材料都会消耗大量纸张,会后就束之高阁或被随意丢弃,浪费严重,今年仅精简文件材料印制发放就节省200万元。
会议程序简洁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对会议不必要程序进行了简化,对会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如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从3月3日下午3时开幕,到12日上午闭幕,不仅比2003年、2008年两个换届年短,甚至也比2012年的会期短,节约了时间等成本。
代表出行亲民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出行车队不再有警车开道,最大限度合并会议交通路线,主要路口交替放行会议车队和社会车辆,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减少会议对社会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让百姓感觉更加亲民。
二、注重实效:转变会风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为这些“瘦身”式的清新会风叫好的同时,更应当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转变会风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层面,注重实效是转变会风的关键所在。我们期望会议“清风扑面”,更期望会议“雨润民心”,实实在在地讨论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切忌表面文章,短期行为,更不可为转变会风而陷入新的形式主义。
会议是解决问题、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只有把注重会议实效放在核心位置,才会真正实现会风的转变。以两会为例,两会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会议,是议大事、商国是的政治活动,代表的是人民群众,表达的是民意民声,追求的是执政为民,注重会议实效就是要做到心系人民,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这至少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议组织者要积极创造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讲有用话的会议环境。二是会议参加者要努力践行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讲有用话的责任担当。三是组织者和参加者要共同推进和强化会前、会中与会后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与统一。要会前多调研,发现问题、收集问题;会中多交流,审视问题、探讨问题;会后多落实,解决问题、追踪问题。要坚决刹住“会前握握手,会上举举手,会后不动手”,甚至“会前定调子,会上排位子,会中念稿子,会后拿筷子”等不作为的会议歪风及会议腐败行为。
注重实效,转变会风,还要特别注意不能陷入新的形式主义。如前所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会议“瘦身”,但这种“瘦身”是要把那些习以为常的过分的形式破除掉,不是简单化甚至一刀切式的教条做法,如果把转变会风仅仅理解为不摆鲜花、不铺地毯等形式上的简朴则远未触及事物的本质,甚至会走向新的形式主义。不接近开会的求真内核,不强调开会的实际效果,不以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甚至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即使形式上“瘦身”了,本质上仍谈不上会风转变,只能是片面的。比如缩短会期,如果不是针对以往会期中过多的务虚水分,而只是为缩短而缩短,甚至是应景式地压缩会期,把该做的事情也压缩掉,顾简而失实,则是另一种避实就虚,离转变会风更远。转变会风,注重实效是关键,讲求质量是根本,要追求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可喜的是,今年两会让人们看到了更多接地气、通民心的提案议案、议政建言,让人们听到了更多传递正能量的“中国好声音”。
三、制度建设:转变会风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二项就是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可以说,这是在政治的层面和高度对转变会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
所以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机关单位应当立足实际,反思当前会风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自身会风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健全会议管理制度,从制度建设层面促进会风转变、推进会风建设。其中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议的申报审批制度。对会议的审批程序、数量、规格、规模、成本、形式等作出具体化规定,让开会有“法”可依。程序上严格审批,未经立项的会议坚决不开;数量上严格控制,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规格上严格界定,简单的会议不隆重召开,无关的领导不邀请参加;规模上严格限制,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成本上严格预算,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形式上灵活把握,提倡召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二是建立和健全会议的组织纪律制度。对会议组织、参会纪律、会议发言等作出明确的制度性约束,让开会有“章”可循。加强会议组织管理,做好周密的执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不允许随意变动;加强参会纪律管理,坚决刹住迟到、早退、无故旷会、随便请假、会上开小差等涣散的参会恶习;加强会议发言管理,除必要情况,对会议主旨发言和讨论发言等作出科学的时间限制,坚决刹住照本宣科、套话连篇、不痛不痒、大摆乌龙等发言恶习。转变会风,建设会风,让会议在制度规范乃至法制轨道上运行。
四、自觉践行:转变会风的行动抓手
转变会风需要各方多管齐下,既要有制度上的约束,更需要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率先垂范,自觉践行,使会风转变、会风建设从根本上呈现新面貌。
第一,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做会风建设的引领者。各级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会议的本质功能,不能把开会当成开展工作的内容,不要认为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更要清醒认识到会风不正给党和政府形象与威信造成的严重损害。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作派、作法,不好大喜功,不讲究排场,不计较面子,从思想上摒弃那些不坐主席台、不讲个一二三就证明不了自己重要的错误意识,摒弃那些场面不宏大、气氛不隆重就证明不了自己能量的错误意识,摒弃那些会议场地一定追求高档、会场布置一定追求奢华、会议材料一定追求厚度、会议饭菜一定追求丰盛等错误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领导者当引以为戒,自觉做优良会风建设的引领者。
第二,要在行动上以身作责,做会风建设的先行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明确提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而且率先作出了榜样。如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王岐山自己主持,完全脱稿讲话,并特意跟在座专家学者说“大家不一定念稿子,可以即席发言”。再如2012年12月10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到北京市西城区主持召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座谈会。刘云山轻车简从独自提前到会,和每位参会者握手致意后直奔主题。会议也由刘云山自己主持,没有讲稿,座谈中不断地打断、提问、记录。会场布置只有名签、茶杯和记录用纸。会议没有庞大的随从队伍,也没有隆重的迎接队伍,更没有安排午饭,一改以往“官会”的开法。会风好坏看领导,中央领导率先作出了表率,作为各级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践行中央关于改进会风的规定。
(作者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一、清风扑面:转变会风的喜人气象
会风不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顽疾,如会议过多,会期过长;规模求大,规格求高;目标不明,实效缺失;纪律松散,缺少监督;铺张浪费,以会谋私等等。不正的会风大大降低了会议效果,破坏了会议职能,败坏了社会风气,更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2013年全国两会及地方两会的召开,为我们吹来了缕缕清新之风,各个会议纷纷“瘦身”,两会会风转变为人乐道。主要表现为:
接待工作简单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对代表委员们的接待简单而快捷。在车站和机场没有了迎接仪式,代表委员们需要“拼车”前往驻地;在驻地代表委员们像日常出差住宿一样,快捷地办理报到等手续,宾馆没有为迎接代表委员们到来而专门布置绿植鲜花、横幅标语、红毯彩旗等。
会场布置朴素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会场的布置追求简洁朴素,舍弃不必要的配备。如3月2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上4个话筒旁没有了以往不可缺少的鲜花,只是简单地放着一个瓷质水杯和一瓶矿泉水,让人耳目一新。
文件材料无纸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提倡会议文件、辅助材料等使用光盘和优盘等形式存储,逐步实现会议无纸化。往年全国政协会议印刷的大会发言和简报等会议纸质材料都会消耗大量纸张,会后就束之高阁或被随意丢弃,浪费严重,今年仅精简文件材料印制发放就节省200万元。
会议程序简洁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对会议不必要程序进行了简化,对会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如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从3月3日下午3时开幕,到12日上午闭幕,不仅比2003年、2008年两个换届年短,甚至也比2012年的会期短,节约了时间等成本。
代表出行亲民化。与以往不同,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出行车队不再有警车开道,最大限度合并会议交通路线,主要路口交替放行会议车队和社会车辆,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减少会议对社会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让百姓感觉更加亲民。
二、注重实效:转变会风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为这些“瘦身”式的清新会风叫好的同时,更应当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转变会风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层面,注重实效是转变会风的关键所在。我们期望会议“清风扑面”,更期望会议“雨润民心”,实实在在地讨论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切忌表面文章,短期行为,更不可为转变会风而陷入新的形式主义。
会议是解决问题、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只有把注重会议实效放在核心位置,才会真正实现会风的转变。以两会为例,两会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会议,是议大事、商国是的政治活动,代表的是人民群众,表达的是民意民声,追求的是执政为民,注重会议实效就是要做到心系人民,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这至少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议组织者要积极创造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讲有用话的会议环境。二是会议参加者要努力践行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讲有用话的责任担当。三是组织者和参加者要共同推进和强化会前、会中与会后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与统一。要会前多调研,发现问题、收集问题;会中多交流,审视问题、探讨问题;会后多落实,解决问题、追踪问题。要坚决刹住“会前握握手,会上举举手,会后不动手”,甚至“会前定调子,会上排位子,会中念稿子,会后拿筷子”等不作为的会议歪风及会议腐败行为。
注重实效,转变会风,还要特别注意不能陷入新的形式主义。如前所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会议“瘦身”,但这种“瘦身”是要把那些习以为常的过分的形式破除掉,不是简单化甚至一刀切式的教条做法,如果把转变会风仅仅理解为不摆鲜花、不铺地毯等形式上的简朴则远未触及事物的本质,甚至会走向新的形式主义。不接近开会的求真内核,不强调开会的实际效果,不以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甚至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即使形式上“瘦身”了,本质上仍谈不上会风转变,只能是片面的。比如缩短会期,如果不是针对以往会期中过多的务虚水分,而只是为缩短而缩短,甚至是应景式地压缩会期,把该做的事情也压缩掉,顾简而失实,则是另一种避实就虚,离转变会风更远。转变会风,注重实效是关键,讲求质量是根本,要追求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可喜的是,今年两会让人们看到了更多接地气、通民心的提案议案、议政建言,让人们听到了更多传递正能量的“中国好声音”。
三、制度建设:转变会风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二项就是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可以说,这是在政治的层面和高度对转变会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
所以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机关单位应当立足实际,反思当前会风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自身会风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健全会议管理制度,从制度建设层面促进会风转变、推进会风建设。其中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议的申报审批制度。对会议的审批程序、数量、规格、规模、成本、形式等作出具体化规定,让开会有“法”可依。程序上严格审批,未经立项的会议坚决不开;数量上严格控制,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规格上严格界定,简单的会议不隆重召开,无关的领导不邀请参加;规模上严格限制,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成本上严格预算,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形式上灵活把握,提倡召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二是建立和健全会议的组织纪律制度。对会议组织、参会纪律、会议发言等作出明确的制度性约束,让开会有“章”可循。加强会议组织管理,做好周密的执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不允许随意变动;加强参会纪律管理,坚决刹住迟到、早退、无故旷会、随便请假、会上开小差等涣散的参会恶习;加强会议发言管理,除必要情况,对会议主旨发言和讨论发言等作出科学的时间限制,坚决刹住照本宣科、套话连篇、不痛不痒、大摆乌龙等发言恶习。转变会风,建设会风,让会议在制度规范乃至法制轨道上运行。
四、自觉践行:转变会风的行动抓手
转变会风需要各方多管齐下,既要有制度上的约束,更需要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率先垂范,自觉践行,使会风转变、会风建设从根本上呈现新面貌。
第一,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做会风建设的引领者。各级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会议的本质功能,不能把开会当成开展工作的内容,不要认为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更要清醒认识到会风不正给党和政府形象与威信造成的严重损害。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作派、作法,不好大喜功,不讲究排场,不计较面子,从思想上摒弃那些不坐主席台、不讲个一二三就证明不了自己重要的错误意识,摒弃那些场面不宏大、气氛不隆重就证明不了自己能量的错误意识,摒弃那些会议场地一定追求高档、会场布置一定追求奢华、会议材料一定追求厚度、会议饭菜一定追求丰盛等错误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领导者当引以为戒,自觉做优良会风建设的引领者。
第二,要在行动上以身作责,做会风建设的先行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明确提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而且率先作出了榜样。如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王岐山自己主持,完全脱稿讲话,并特意跟在座专家学者说“大家不一定念稿子,可以即席发言”。再如2012年12月10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到北京市西城区主持召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座谈会。刘云山轻车简从独自提前到会,和每位参会者握手致意后直奔主题。会议也由刘云山自己主持,没有讲稿,座谈中不断地打断、提问、记录。会场布置只有名签、茶杯和记录用纸。会议没有庞大的随从队伍,也没有隆重的迎接队伍,更没有安排午饭,一改以往“官会”的开法。会风好坏看领导,中央领导率先作出了表率,作为各级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践行中央关于改进会风的规定。
(作者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