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种植 魅力无穷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种植是孩子们实践、探索的好活动,它为孩子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种植活动,指的是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亲身参与,体验并感知播种、栽培和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拉近自己和大自然的距离,激发种植的兴趣,发展自身的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而种植活动,它具有课程教学和个别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种植的环境,获得美的体验;走进大自然,感知生命的奇迹;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点拨指导;酿出“神奇”作品,加强活动延伸。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活动;乡土资源;组织开展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懂得植物的名称等现象十分普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装着一颗美的种子。”美国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与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幼儿本身就具有爱玩的天性,种植活动能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馈赠,解放孩子的天性,借最佳的親身体验舒展自己内在的情感,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功效。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时,结合儿童的成长特点和种植特征,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实现自身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
  一、创设种植的环境,获得美的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对园内环境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布置,通过种植活动环境的创设,把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为幼儿创设充满乡土气息和童真童趣,能让幼儿开阔眼界和自由想象的开放环境。
   1、充满田园乡色的种植大环境
  幼儿天性爱美,我们选择了几种乡土材料来布置种植园的环境,主要以瓦片、树枝、竹条、石子来装点种植园里的环境。我们把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一块空地开辟出来,用于种植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场地划分时我们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幼儿观察需要,各班根据种植的品种用大木块设计一块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标志牌。走进种植园,仿佛走进田园乡色的世界:种植园的外围用树枝和竹条交错穿插着的栏栅,用橙黄、浅黄、果绿色、粉红色相间的色彩图案配以点缀,种植园地用一块块的鹅卵石子铺满,色彩鲜明调和的彩绘瓦片作品穿插其中,让幼儿时刻融入艺术的世界里,给幼儿美的视觉享受。既激发了孩子对种植的欲望,又让孩子体验到了种植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种植园里的乡土气息时刻融入美的世界里,获得美的体验。
  2、充满乡土特色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
  各年龄班结合乡土特色在班级种植区域环境的布置中,我们在立足于儿童化、乡土化和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更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充满乡土特色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如在班级乡土特色的环境创设中,有的班级以“竹”为班级特色进行创设,在种植区域里,他们班的“花盆”都是用“竹筒”来取代。孩子们通过想象与创造,利用竹条、竹片、竹圈、石头、树枝条、木块、竹筒、竹块、竹壳、石头、泥巴、叶子、豆子、葫芦……等等的乡土资源来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让班级的种植区域环境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体现个性化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
  二、走进大自然,感知生命的奇迹。
  幼儿生活中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散步、参观、郊游等活动,让家长们带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近郊的农田及水果蔬菜市场,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充分感受色彩丰富和美,感知生命的奇迹,认识自然环境,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提升大自然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帮助有积累丰富认知方面的经验,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种植的激情。例如在带领幼儿在园内散步时,幼儿对随风飘来飘去的各种叶子的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搜集有关种植的资料,让幼儿对种植更深刻的了解,并产生对种植的向往。
  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点拨指导。
  种植活动这个过程是非常的奇妙,它们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世界的生命认识。相对于其他的活动,种植更具有生命力、成就感和亲切感,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和愉悦的视觉享受,更因为它包含了孩子自己的辛勤劳作和喜怒哀乐,随性而至却又魅力无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个体智力发展的方向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因而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遵循幼儿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手段,使每个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发挥出来。其观点为教师及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种植,因为各年龄的幼儿发展需要也不同,我们为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指导目标和种植种类也相对不一样。小班主要以一些常见的或幼儿自己吃过的且低矮的蔬菜为主,如茄子、萝卜、土豆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种植时,我们老师先提前犁好地,挖好小坑,然后让孩子亲手把种子放进去泥土坑里,最后把泥土盖好坑,对种子进行浇水施肥。中班主要以常见的粮食作物为主,如番薯。玉米、水稻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老师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如一人负责挖坑,一人负责播种,一人负责盖土。而大班主要以一些常见的生长相对高的蔬菜为主,如豆角、荷兰豆、丝瓜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豆角种子发芽时,孩子们发现苗苗长得多的地方,豆角就会长得比较细长;而长得少的地方,豆角就会有长得粗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这种对比性的种植环境中,发现种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种植活动中支持和引导幼儿感受生命、创造生命,能促进各年龄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开展种植活动中,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重视并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和亲手操作活动,真正反映幼儿种植活动的发展轨迹。当然,顺其自然的同时,也要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幼儿,使其能大胆操作、大胆种植,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种植技能知识。
其他文献
【摘要】“磨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新教师,在经过一年培训后,在汇报课上执教了“平均数”一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上好一节课的不容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结合课标中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下面笔者将以“平均数”这一课为例,结合“思”与“行”,谈谈如何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新教师汇报课;平均数;“思”与“行”;专业成长  “平均数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高姿态的教学方式,真正地深入课堂与学生成为互帮互助的伙伴,帮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学习知识,掌握美术技巧。  【关键词】小学美术;营造氛围;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多维评价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多维评价,培养学
期刊
【摘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他们的思维需要有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持,所以“图”就成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载体。现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中的教学问题,这种编排符合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因此学生能否正确读图并从图中提取
期刊
【摘要】美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创造意识,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开人的眼界,提高运用媒材、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通过欣赏活动开拓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在人所处的空间生活中美术无所不在,目光所见之处皆有美术。社会既是学习实践的载体,也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任何职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素养,更要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而其中越发被重视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良好运用的前提与基础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尤其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无限想象力和创新力,教师应利用小学生这一优势,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素养培养,才能够满足人才全面培养提升的高度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培养能力,同时将德育教育落实在其中,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则应该在这一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优化策略研究,为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满足当下对初中阶段教学提出的高度要求。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它是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做到“敢问、精问、引问、追问”,让提问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课堂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的一系列问题情境,它是启
期刊
【摘要】小学是整个教育中最基础教组成部分。通常学生的年纪为6-12岁儿童。小学儿童分别处于在生活中主要处于前期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处于形式化的运算三个阶段,通常在第一阶段中接触并学会简单的逻辑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的帮助。而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主要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写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文章的习作,学生既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又能够使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地运用
期刊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乡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丰富的乡土材料成为我园幼儿学习的财富。因此,我们幼儿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更好的发挥了我们内在的潜力来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角色游戏环境,使孩子有了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环境。然而,如何的评价策略才能更加有效地让幼儿在游
期刊
【摘要】趣味性教学的内涵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的渗透,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上进行学习。 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需要将游戏化教学与趣味性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简单有趣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从而更加便捷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本文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通过趣味性教学的运用方式展开研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当前的课程教学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