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缺血时间与同种心脏瓣膜细胞活性的关系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0具脑外伤死亡的健康男性的心脏的60个同种主动脉、肺动脉瓣叶分为6组进行实验。经不同的温缺血时间灭菌并经过3个月的液氮深低温保存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测定细胞活性,同时行组织块贴壁培养及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温缺血时间在12小时以内,细胞活性为93.49±2.35%,较对照组无明显下降。灭菌24小时,细胞活性为89.82±3.5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并且可见形态上改变;冷冻后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减低,冻存3年后活细胞仍占80%。

结论为:

温缺血时间对细胞活性有影响,时间延长与活性的下降成正相关。因此温缺血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

其他文献
应用钾停跳、氧合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不降温体外循环行心脏直视手术160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组死亡2例(1.25%)。部分病例进行了LDH1/LDH2、CK-MB及血清乳酸测定,与低温体外循环组比较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作者认为,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选择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1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在围术期定量检测血小板质膜蛋白Ⅰb、Ⅱb/Ⅲa复合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计数等项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计数、膜糖蛋白Ⅰb均明显下降;α-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完整膜蛋白及膜糖蛋白Ⅱb/Ⅲa均显著增高。证实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更深入了解CPB导致血小
自1990年3月开始,将自制的炭纤维复合材料人工气管应用于气管恶性肿瘤2例,外伤性狭窄1例,共3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首例随访4年5个月,情况良好。对人工气管应用的适应证,人工气管材料的选择和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