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与媒材的高校动漫雕塑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漫雕塑”作为动漫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对动漫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和梳理了当今动漫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下动漫雕塑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创意”与“媒材”两种因素在高校动漫雕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尝试探究动漫雕塑教学改革新途径。
  关键词:创意设计;媒材应用;动漫雕塑;教学研究
  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和动漫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的影响下,高校动漫专业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动漫雕塑”作为动漫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开设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即对基本雕塑知识和技艺的学习掌握,而且对动漫专业后续课程亦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动漫雕塑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本文立足于当代动漫艺术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动漫雕塑教学的现状,分析和梳理了推进动漫雕塑教学改革的途径。从创意设计与媒材应用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创意与媒材在高校动漫雕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对高校动漫雕塑课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动漫雕塑”的概念及特点
  动漫在表面上的定义是动画、漫画的合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动漫的概念已不再是字面上这么简单。如今,动漫被大家认可为“动画、漫画、游戏”的代称, 就是专业上俗称的“AGC”(“AGC”是“Animation Game Comic”的缩写[1])。
  “动漫雕塑”由动画、漫画、游戏形象与雕塑造型复合而成,它大致可以理解为带有动漫性质的雕塑,或者为动漫服务的雕塑。
  “动漫雕塑”概念的提出并非和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背道而驰,它是根据动漫、游戏等相关专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使基础的雕塑训练能够与动画、漫画、游戏等专业有机结合,真正使“雕塑”服务于动画及相关专业的创作。因此,它是新时代语境下传统雕塑概念的外延,是对传统雕塑的进一步专业细化。
  二、高校动漫专业
  开设“动漫雕塑”课程的必要性
  动漫雕塑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随着动漫、游戏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雕塑逐渐成为各大高等院校動漫专业基础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主要培养动漫专业学生对雕塑知识和技艺的学习掌握,对动画后续课程,如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3D建模、动漫衍生产品模型的制作、动漫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解决好这门课程的教学问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与传统雕塑教学相比,动漫专业在造型思维上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但在基础教学上,也有着与传统雕塑教学相同的教学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区分两者的异同,建立一种既兼顾学生学业水平,又合乎动画及相关专业特点的雕塑教学方法,就成了重中之重。
  动漫雕塑课程是沟通二维与三维的桥梁纽带。在二维平面的绘画观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水平、审美素质参差不齐,在观察对象时往往只依赖于事物的外部轮廓,导致难以全面了解物体的结构、空间和形状,学习过程较为缓慢。长期的艺术实践可以发现:三维雕塑的难度要远高于二维平面绘画。关于这一点,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1898-1986)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写道:“欣赏雕塑得依靠对三维形态的反应能力。也许这就是雕塑被形容为一切艺术中最困难的形态之原因所在。当然,这比仅仅欣赏那些平面形态或二维形态的美术要困难些。‘形盲’比‘色盲’的人多得多。”然而,“这正是雕塑家必须做到的事。他必须不断地努力思考和运用完整的空间形态……他用他的内心去看清一个复杂形体的各个面。”[2]动漫立体雕塑课程使学生既能掌握三维立体的观察方法,又能增加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因此将动漫雕塑课程引入动漫专业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动漫专业雕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延续传统雕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目前,我国高校动漫雕塑课程的教学方式受西方传统雕塑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在传统雕塑教学中,往往注重对雕塑物体的写实与静态描绘,课程设计以素描和泥塑为主。动画、漫画、游戏及相关专业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动漫游戏爱好者,如果把这种雕塑教学模式应用到当代动漫教学体系中,既不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上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至关重要。
  (二)过于注重基础训练,材料教学不够丰富
  传统雕塑教学课程大多延续西方传统雕塑教学模式,所安排课程一般包括:基础素描、泥塑头像、泥塑胸像、泥塑人体和浮雕等。据笔者对相关高校调研了解,目前高校动漫专业雕塑教学多以泥塑课程为主,在整个教学中,材料课程所占比例较低,教学思路较为单一。教师往往会在泥塑课程教学上投入较多精力,而忽视了材料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新材料的相关知识。有的教师甚至把泥塑课和材料课看成两门毫不相干的课程,认为泥塑课程难度较小,适合初学者学习;材料课程内容较深,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事实上,材料的更新会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二者可以起到相辅相成、良性互补的效果。上述教师的误解不仅会使动漫雕塑课程教学成果单一化,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接触新材料、新知识、新观念的机会,极大地阻碍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构建高校“动漫雕塑”课程的教改新模式
  依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要改革“动漫雕塑”课程的教学方法, 应该从传统的教师安排、学生照做的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在不脱离教学大纲范围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寻找合适的雕塑材料,动手创作自己所喜欢的动漫角色形象。即把“创意”与“媒材”两大因素植入动漫课程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提出方案,寻找与之相配的材料,由教师辅助完成,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提升对动漫雕塑的理解。学生在掌握雕塑基本特征及造型规律的同时,既熟悉了该行业前沿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达到了对材料技术和思维进行拓展训练的目的。   (一)打破固有思维,注重创意的创新性
  和传统雕塑教学不同,动漫雕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画、游戏及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做准备。定格动画中的偶型制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中的相关模型制作(如:手办、玩具模型、场景模型)、三维动画设计中的3D建模等均是以动漫雕塑课程为基础。因此,动漫专业的雕塑课程既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游戏角色形象,又要通过雕塑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动漫雕塑课程教学应该将原本技术型训练转换成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雕塑将自己感兴趣的动漫形象(或自己创作的动漫形象)转化为真实的三维造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把握动漫人物造型和雕塑整体造型之间的关系。另外,从题材的角度说,动漫雕塑教学和传统雕塑泥料教学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雕塑泥料教学内容一般以人为塑造对象,如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像、人体等。而动漫及相关专业雕塑的题材除了人物和动物以外,还包括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如仿生人形、机器模型、动漫道具、动漫场景等,可以说题材范围远大于传统雕塑。因此,动漫雕塑课程教学应打破原有的传统雕塑教学思维模式,拓宽题材的选择,同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升作品创意的创新性。
  在作品题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动画电影、动画短片、漫画、插画、游戏、涂鸦等现代视觉文化中寻找创意灵感。上述艺术形式在国内的受众群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是推动流行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当下的文化背景、多元的流行文化元素,其中某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当代年轻人的微观缩影,也可能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反映了所处年代的文化特征。因此以此创作出的动漫雕塑作品在外形设计上就具备了良好的、成熟的受众心理认知基础,必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与欢迎。
  在作品造型的处理手法上,可以从夸张与变形、概括与取舍、具象与抽象、静态与互动、简洁与繁复等几个方面着手。动漫雕塑的创作灵感可以来自已有动漫形象,我们可以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用上述方法优化设计出符合立体雕塑制作的造型,也可以依据上述方法和原则设计出原创动漫形象(如图1),以达到动漫雕塑创作多样化的目的。
  (二)拓宽媒材边界,注重材料的多样性
  媒材即媒介材料,是艺术创意赖以成型的物质基础。在艺术创作中,媒材的功能是帮助传达艺术思想,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3]
  材料的物理性能将直接影响制作时间和技术手段,这对动漫雕塑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虽然所有材料都适合雕塑制作,但并非所有材料都适合动漫教学,如何在较短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从教学目的看,以培養基本能力和辅助专业学习为主要目的,可以选择易于成型的材料;从教学条件出发,可以选择制作简单、对教学设施要求低、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材料;如果学时较少,则可以选择快速、易完成的教学材料。本文依据以上原则,结合我校动漫雕塑课程的教学现状,在传统雕塑材料和新型造型材料中,梳理和分析了部分媒材的已知特性,找出了部分适合我们教学需要的材料,以便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和使用。
  1.羊毛毡
  羊毛毡就是以羊毛为原材料,利用毛纤维的特性制作而成的产物。羊毛毡目前主要分为工业、民用和羊毛毡手作三种用途,工业毛毡广泛用于家电、文化用品、各种产业机械等工业领域。民用毛毡则多用于制作衬垫、鞋垫等保暖用具。羊毛毡手作区别于前两种服务生活的用途,是利用羊毛毡材料来制作手工作品。羊毛毡具有抗燃性、防震性、吸音性、保暖性、防水性、隔热性、固色性等高品质性能,最重要的是它还兼具了柔软与强韧的特性,在毡化时也可以一体成型,无论是制作还是使用都非常方便。羊毛的毡化根据原理的不同分为湿毡和针毡,制作步骤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但对比普通的毛绒玩偶,羊毛毡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如图2)。
  2.纸
  纸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不同加工方法制作出的纤维状物质,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纸的种类繁多,如果按用途可分为印刷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工业用纸、办公用纸、特种纸等。纸质材料具备一定的长度与宽度,其厚度或者说深度不够明显,可以进行适当加工成为立体形态,也可以用于制作动漫角色、动画场景等(如图3)。
  3.超轻黏土
  超轻黏土作为化工黏土的一种,质地十分柔软,韧性好,不容易干裂,膨胀度低,无需加热便可风干成型,干透后的质感像海绵。除此之外,它的可塑性和粘合性非常强,可以与其他综合材料如玻璃、纸张、金属等很好地结合,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做人偶摆件、饰品、黏土画等。超轻黏土比较容易上手,并可以反复塑形,非常适合制作简洁、概括的动漫玩偶造型(如图4)。
  4.石塑黏土
  石塑黏土也是化工黏土的一种,纹理细密,延展性好,风干成型。干之前可以随意捏塑,干燥后强度很高,适合雕刻,加水后可再次软化和塑形。主要用于制作BJD娃娃、人物、动物、各类摆件等。石塑黏土通常是在干后上色,作品塑造雕刻成型后打磨和上色,成品质感非常好(如图5)。
  5.软陶
  软陶属于化工黏土的一种,质地较硬,一般需用擀面机把软陶压成片或用手把软陶完全揉软后再进行创作,制作时较为耗时耗力。软陶属于加温成型类黏土,一般需要放进烤箱烘烤或者水煮,体型较小的作品可以使用吹风机风干,但切记不能使用微波炉。软陶成品质感非常好,看起来较为高端,一般适用于动漫手办制作、饰品、食玩等(如图6)。
  五、基于创意与媒材的
  雕塑教学方式对高校动漫专业雕塑教学的意义
  动漫雕塑课程主要强调对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意识,从其教学目的来看似乎与创意、媒材无关。但当我们带着这些目的进入教学实境中,就会发现它不可避免地开始与创意、与媒材产生关系,二者都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
  亚里士多德曾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一件作品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就是创意,好的构思和想法是动漫雕塑作品的根本。对于创作者而言,在具备相同操作能力的情况下唯一可以考验的就是个人的创意,因此好的创意是一个好作品的开始,也是一个好作品的灵魂。媒材是创意实现的物质载体,任何创作都不可能摆脱媒材而存在。拓宽媒材的应用范围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感知,丰富生活经验,还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和创作灵感,使学生能在专业领域更好地学会观察,打磨技能、提升自我。
  综上,在动漫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动漫雕塑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密切联系行业前沿,“创意”与“媒材”作为动漫雕塑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对构建高校“动漫雕塑”课程教学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栾黎荔.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动漫衍生产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
  [2]肯拜尔,等.世界雕塑史[M].钱景长,钱景渊,译.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145.
  [3]寇焱,王欢.艺术创作媒材的运用与考量[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3-34.
  作者简介:
  洪波,硕士,南京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雕塑、动漫衍生产品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赛花,硕士,南京一物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玩具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量带有中国元素的动画影片陆续上映,逐渐带动了国内动画行业的复苏,这些作品的高票房也证明了将中国元素与动画相结合的可行性,人们普遍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
摘 要:明清时期徽商经济发展到鼎盛,徽州各类技艺百花齐放,徽州工匠精神逐渐在徽州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孕育而生。徽州工匠精神是一种钻研求精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继承创新的思想理念,更是一种扎根于心的个人信念。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徽州工匠精神的传承,对安徽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徽州工匠精神;安徽文创产业;传承发展;时代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
摘 要:从中国包装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包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构建民族文化韵味的方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民族性”意韵,能给消费者传递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产生文化感染力,唤醒消费者隐形的消费冲动,从而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彰显品牌的文化品位,并逐步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树立中国特色设计风格。  关键词:包装设计;传统文化;现代;审美追求;民族性  
摘 要:面向新老年人群的睡眠辅助产品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针对老年人群睡眠问题作出共性分析,提出面向新老年人群的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其中包括智能易用的产品设计,互动互联的服务设计以及协同关怀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新老年人群;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新老年”的概念来自于意大利,这一概念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拥有了更多内涵,具体指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现已处于已退休或接近
人类根据自己的生存需求和活动改造空间环境,环境亦对人的生存行为和活动产生影响.传统山地式合院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村落空间
摘 要:基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炎帝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为同类型非遗文创产品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将炎帝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根据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关系对文化进行符号转化,提取辨识度较高和代表性较强的文化符号。然后,分析产品载体与炎帝文化的契合度,采用形式法则和完形心理学选取产品载体。最后挖掘用户需求,合理定位产品的功能、形态与结构,将文化符号融入产品载体。  关键词:炎帝;文创产
本文阐述了机器视觉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发展阶段、主要应用领域及其研究现状,列举机器视觉目前在农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场景并分析其原因,根据现有应用场景分析机器视觉应用于农业产品设计的优势与缺陷,最后对现有应用机器视觉的农业产品设计进行设计分析,论证机器视觉应用于农业产品设计的意义。合理地将机器视觉运用到农业产品设计中,能发挥机器视觉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摘 要:本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目标不明、效率较低、无迹可循、步调难统一、管理不够深入等一系列问题,探索视觉传达设计可视化教学管理的方式。结合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和专业的实际需求,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多方面梳理可视化教学管理策略。全流程的视觉梳理和可视化管理使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课程架构更为清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全面提升课程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具有“复合型”“技能型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水族豆浆防染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新条件,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的构建给观众呈现的是视觉上的真实感和体验上的融入感,游览者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轻松探索的环境中与虚拟博物馆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获取信息。运用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构建的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突
实现辽宁振兴,文化产业责无旁贷.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现实践行.辽宁省华侨历史协会理事、铭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80后”青年企业家张子豪在时代大潮中,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