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PMM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检查诊断,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性化疗及免疫治疗.结果 3例患者术前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食管内镜检查示食管腔内黑紫色包块,直径为3 ~8 cm.EUS检查示病变起源于黏膜层,呈偏低
【机 构】
: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暨食管疾病中心,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暨食管疾病中心,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暨食管疾病中心,100050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PMM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检查诊断,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性化疗及免疫治疗.结果 3例患者术前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食管内镜检查示食管腔内黑紫色包块,直径为3 ~8 cm.EUS检查示病变起源于黏膜层,呈偏低回声.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下段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患者均行左侧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黑色素-A和S-100蛋白阳性.2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年,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结论 PMME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辅助性化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2013年第1期徐文鑫和徐广全[1]撰写的《微创外科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一文收获不小,了解了当前微创技术在食管外科的应用现状.然而,作者指出"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按照胸腔镜进入胸腔的方式分为经扩大食管裂孔进入(后路)、经肝右叶前切开右侧膈肌进入(中路)和经腹部切口右侧肋弓下腹膜外进入胸腔(前路)3种.后路手术由于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及腔静脉裂孔较近,前面又有肝脏阻挡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
目的 探讨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25例行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癌RFA治疗,RFA术后1周根据超声造影结果规划的治疗靶点行低频超声辐射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检测肝功能和血AFP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
目的 探讨RFA辅助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射频凝固止血器直接在脾脏裂口周围凝固止血,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行RFA辅助保脾术的患者中,35例行RFA辅助脾裂口止血术,29例行RFA辅助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8 ±48)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400 ml.63例患者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使血液复流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钳夹.ATRA组大鼠术前5d以15 μg/g ATRA每日灌胃1次,开腹前6h再予ATRA处理1次;DM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万方、知网、维普、康健等数据库,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按预设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将纳入文献的患者分为机器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2011年5月26因腹痛伴间断血便2年收入我科.患者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4月先后3次解暗红色血便,每次量约100~200 g,伴脐周及右髂区隐痛,间断发作,无规律性,与进食和排便无关;伴有低热、多汗,无咳嗽、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腹泻.患者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7.6℃,心率122次/min.消瘦体型,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尽管直肠间质瘤仅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4.2%,但是直肠的特殊解剖位置和其同周围器官复杂的毗邻关系以及术中可能涉及是否需要保留肛门等问题,使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由于直肠间质瘤所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多数情况下可行局部切除.然而,当下有多种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可行直肠间质瘤的局部切除,究竟哪种手术更适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采用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肝转移.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目前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性疾病,其预后也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规范化治疗,应该包括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多学科团队(MDT)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同时应该针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就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不同治疗方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发生分流道失功和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TIPS治疗,其中使用裸支架39例、血管覆膜支架32例和联合支架45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CTP分级及评分、既往EGVB治疗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