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有效成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网络药理学方面探讨参附注射液(SFI)中有效成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及软件分析,检索得到SFI中红参、附子的有效成分以及AMI的关键靶点蛋白,绘制成“SFI有效成分-靶点-AMI”网络图;通过PPI网络图构建SFI治疗AMI的核心潜在靶点蛋白,最后进行疾病与药物间的GO、KEGG功能通路富集图,并将其可视化.结果 共检索得到AMI的靶点共3341个,SFI有效成分共41个,其中发现AMI与SFI相交集的关键靶点共33个,GO、KEGG富集主要包括20个与AMI相关的活性分子及通路,可调节相关细胞因子,与抗缺血缺氧、抑制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多个靶向通路联系密切.结论 SFI在治疗AMI的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与多种有效生物分子、靶蛋白及通路相关,协作发挥抗缺血缺氧、抑制凋亡和炎症反应等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其他文献
髌股关节紊乱症是以髌股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约占所有膝关节问题的20%~40%,主要以负重蹲起时髌周疼痛(上下楼梯、下蹲加剧),不稳(乏力、腿打软),绞索(多在负重情况发生),膝关节肿胀,平路步行时膝关节易产生疲劳等为临床表现.其发病年龄较广,10~60岁患者均有报道,以女性多见,临床中髌股关节不稳定、髌骨不稳、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等是诱发髌股关节紊乱症的重要原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0~17岁年龄段的青少年髌骨脱位发病率每10万人中可高达29人,其中髌骨复发性脱位的发病率较初次脱位的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肢体红外熵变规律及与疼痛、功能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受试者,采集受试者肢体红外热像图,对图像进行增强、降噪与多尺度熵分析,与患者肢体疼痛、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肢体小腿后外侧区、足底区、足背区、大腿后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肢体小腿前外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2~6周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拟定手术方案,统计分析术前、术后后凸角、侧凸角、血沉、VAS、ASIA,术后观察其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前后后凸角、侧凸角、血沉、VAS、ASI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等数据库,提取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31篇,总样本量为2456例,其中试验组1270例、对照组11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32,95%CI[4.09,6.9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为[0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范围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明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最合适的范围.方法:选取12例行腰椎L4~5节段脊柱内镜手术患者MRI影像,测量术后腰椎间盘切除范围,设定健康模型组、部分切除组1、部分切除组2、部分切除组3和假设模型组.应用健康人体的CT数据建立健康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部分切除1、2、3组和假设模型组有限元模型,研究在直立、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七种工况下L4~5节段腰椎稳定性与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范围的关系.结果:有限元分析得到腰椎L4~5节段关节活动度(
目的:采用伊里扎洛夫微型外固定支架(Ilizarov Mini External Fixtor,IMEF)治疗锤状指,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应用IMEF技术治疗19例锤状指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5~70岁,平均41岁.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患指功能及外形,并对疗效、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4~6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疗效及安全性评定采用Craw ford标准评定,优14例,良4例,可1例.根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铝板功能位固定治疗稳定型第五掌骨头下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稳定型第五掌骨头下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手法整复结合铝板功能位固定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在4~6周愈合,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其中优42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个月,平均4.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手外观畸形、手指屈伸障碍、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疼痛感均消失,可自主活动.手部皮肤均无压疮、张力性水疱等.结论:对于稳定型第五掌骨头下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闭合复位的基础上,采用经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钢板及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治疗.采用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跟骨解剖参数和Maryland评分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5个月.跟骨长度术前为(69.54±2.71)mm,术后2周为(72.84±2.33)mm,末次随访为(72.69±1.93)mm;跟骨宽度术前
目的:分析术前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与前路杂合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颈椎前路杂合手术的患者7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及Odom\'s评分,总体评价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关节突关节退变采用Park标准分级,异位骨化采用McAfee标准分级.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明确二者有无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3.0±3.8)个月.末次
目的 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PubMed、Cochranc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9月5日收录的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CH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于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122篇,最终纳入26篇,共29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临床有效率[RR=1.25,95%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