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析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深刻解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这与我国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本来说是一致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将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条件 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80-0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一部哲学巨著, 他们从现实的人研究的基础出发,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 首次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我们今天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诠释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论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向、兴趣以及思想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既能从事各种体力方面的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方面的劳动并且能够自觉的按照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其次是指人的一切才能和各个方面的个性品质的充分发展和展露,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内成为行家里手,并进行独立创造;再次是指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的发展,能够驾驭各种影响个人发展的力量,自主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①。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提出并实际探讨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这是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的重要特点。马克思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找人类解放的途径和全面发展的条件,并以实际行动去创造这些条件, 推动人的发展。然而影响、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条件是众多的, 从理论上讲, 凡同人的发展有联系的都属于讨论和研究的范围。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的条件与人的发展涵义、内容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无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而人的存在的现实前提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没有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人就不会存在,更谈不上发展自身了,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给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人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个性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生产力高度发展,就会给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资料,人们就可以从劳动中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发展自身,这样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二)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占有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他们的发展是由阶级决定的,他们隶属于阶级,这同单个人隶属于分工是同类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劳动本身才能消除。”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为少数人占有,大多数人只有接受别人的雇佣,为别人劳动才能生存,因此大多数人因为没有生产资料而难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一旦消灭私有制后,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占有,个人才能联合起来,全面占有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人的片面的、不健全的发展是由旧式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曾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由这种 “分工”形成的生产力是一种“异化”模式,其表现为:工人创造了生产力,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不能为他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反而使工人成为无用之人而被迫下岗,连生存也成了问题,自然谈不上发展了。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分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这样人们就可以把分工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②。
  (四)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除了脑体、城乡、工农这些阶级和阶级差别,还有其他社会关系不平等的方面。比如我国餐饮业中目前兴起的“人体宴”。这种服务作为一种商品交换活动,在某些宾馆饭店方兴未艾。所谓“人体宴”就是在漂亮女孩身上摆放菜品而供顾客食用,这种服务使得人格的部分出卖而改变了性质,成为一种商品,人格也因“人体宴”有了某种使用价值——满足顾客的某种心理需要(虽然顾客未必有这种需要)。由此可见,本来是顾客进饭店吃饭这种很简单、很平常的事,却变为要牺牲人的人格,畸变为物与钱交换的物的关系,在物的关系的统治下,人与人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的。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不会存在的,它彻底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人们便能够在完全相同的基础上发展自身、完善自身。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指明了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我国这样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正确运用,它不仅为我国教育体制该如何实行指明了方向, 而且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自觉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围绕培育“四有”新人开展工作,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问题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它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人类和环境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想要解决但始终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它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2009 年12 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凸显在世人面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整个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反自然的过程,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天然自然的面貌,因而,人类虽在自然中生存,却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果人类的这种“反自然”的活动的结果超过了自然整体系统的承载力,就可能打破生态循环系统,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而反过来影响人的生存和生活。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以自然界为感性实践对象,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遵从和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才能把自然和人的反自然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性的和谐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
  在十五大报告中, 我们党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这三个基本目标总体归旨, 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 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化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到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障碍,揭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实现形式,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人的全面发展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深层底蕴。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互为前提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人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大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 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可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五)人的全面发展与胡主席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首先,以人为本,意味着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一个重大的现实任务,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提升人的素质,建构人文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本质和核心涵义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即完全彻底为人民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科学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② 宫盼盼.《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铜仁学院学报,2010,(7).
  ③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 年11 月8 日.
其他文献
[摘要]成熟的高中數学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它是教学的至高境界,高效课堂是学生活动充分、思维活跃的课堂:高效课堂也是学生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课堂:高效课堂还是学生学有所获、能力提升的课堂;高效课堂更是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它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论述了高中数学课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成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11月爆发的“迪拜世界”债务危机重创了复苏中的阿联酋建筑市场.该事件给阿联酋地区建筑企业带来的应收账款危机,促使我们反思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管理中存在的问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的,风铃由五条铜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
政府预算支出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首要任务是控制支出总量水平,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财政资金供给"越位"
六七年前,当这套书在港台出版,王石如获至宝,逢人就推荐《罗马人的故事》。有趣的是,笔者的朋友也在读,而他是接受了读过此书的人的建议。就像是投入水中的石子,不断泛起涟漪。盐野七生将枯燥的历史写出“可以触摸”的感觉,回味隽永,余韵悠长。  2013年,《罗马人的故事》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内地,受到了学者、企业家乃至普通读者们的热捧。去年深秋时节,盐野平生第一次来华,几天时间里连续参加了多场活动。她说去日本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成功实践,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的历史.浙江人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一  也许在我们即将离开这个忙碌、喧嚣的尘世的时候,你会呆呆地面对天花板,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在你的一生中,曾经有什么给你带来过最大的快乐?  是初恋时那一低头的温柔?  是事业发达时那顾盼生风的豪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