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防疫中信息公开制度与隐私信息保护并行不悖。行政机关披露涉疫信息应遵循必要关联原则和最小侵害原则,立法应对所涉隐私信息作出严格区分及限定,未来在防疫法律法规修订中,需从信息公开主体、程序与判断规则、救济机制的角度加以完善,避免信息公开过当突破防疫相关利益,造成对隐私权、信息权的不当侵犯及次生社会危机的发生,确保防疫“法律战”合法有序、全面高效的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之实现。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文明入宪研究”(19BFX158),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视阈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制度变革研究”(CYB201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疫中信息公开制度与隐私信息保护并行不悖。行政机关披露涉疫信息应遵循必要关联原则和最小侵害原则,立法应对所涉隐私信息作出严格区分及限定,未来在防疫法律法规修订中,需从信息公开主体、程序与判断规则、救济机制的角度加以完善,避免信息公开过当突破防疫相关利益,造成对隐私权、信息权的不当侵犯及次生社会危机的发生,确保防疫“法律战”合法有序、全面高效的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之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审视和厘清互联网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以促进其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运用SWOT矩阵分析,提出结论。结果:互联网医院内部具有重构患者就医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优势,以及存在服务业务定位不清晰、专科在线就诊有限制的劣势;外部环境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的机会,以及存在竞争激烈、投资与收益不确定性的威胁。结论:互联网医院应根据自身内外部环境实施增长型战略、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多元化战略,以完善互联网医院
目的:基于实地调研数据,从需求方老年人角度出发,对合肥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老年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现状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家政服务特征、社区医疗服务特征等三方面分析不同特征老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目前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并不太满意,仅三成老人对此满意,多数仅持基本满意态度;家政照料方便程度、家政服务人员态度、社区医疗中心服务水平、社区医疗中心服务程度会正向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家政
文章在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政府投入等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政府投入,探索医养结合模式,规范机构准入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入智能化的手段为老年人口提供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49-04 引言 北方古建筑窗格图案品类丰富、形式独特、题材广泛,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建筑装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万字纹作为中国传统几何纹样的典型代表,是北方古建筑窗格装饰图案的主要纹样,有着祈福、纳福的吉祥寓意。了解、研究北方古建筑窗格装饰图案中的万字纹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57-04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和艰苦奋斗史的重要见证和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铸魂育人的特殊功能。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是在特定价值观(理念)的引领之下,通过校园形象、景观等各种符号系统、物质化构建及行为活动来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其中,校园景观具有实体性和文化性的双重特性,
基于当前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类新型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阻燃技术、协效阻燃技术和大分子阻燃技术。指出了引入纳米粒子、多种阻燃剂协效作用及大分子化等阻燃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目的构建医院运营信息化平台建设体系,观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发医院运营信息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门诊部,对比分析应用前后岗位指标、服务对象指标、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指标、科室挂号人次增长率、门诊诊室空置率、无药无耗收入增长率、门诊收益增长率、门诊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应用后岗位指标、服务对象指标、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指标得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不同门诊科室挂号人次增长率较应用前均增高;应用后,门诊诊室空置率低于应用前,无药无耗收入增长率和门诊收益增长率高于应用前;应用后门诊患者满
当前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匮乏、卫生人力资源再生性困难、卫生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等结构性难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诊疗系统”,使得“远程诊疗”成为可能,并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农村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其次,通过“移动医疗”和“人工智能助力医疗模式”为乡村医生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助手;最后,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促进乡村医生职能转型,大力发展转诊服务、电子档案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