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2甲4氯异辛酯及代谢物在玉米中的残留

来源 :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监测2甲4氯异辛酯及代谢物2甲4氯在玉米等农产品中的残留及环境安全评价,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玉米中2者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中2者先用甲醇-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提取,水相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2,混合层析柱萃取,浓缩定容后净化,采用HPLC-PDAD进行检测.[结果]在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2者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5~1.0 mg/kg时,2甲4氯异辛酯在成熟玉米籽粒、鲜食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102%和85%~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1%和0.9%~4.3%;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5~1.0 mg/kg时,2甲4氯在成熟玉米籽粒、鲜食玉米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99%和90%~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3.1%和1.8%~2.3%;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1~1.0 mg/kg时,2者在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2%~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2%~3.4%.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均为2.0 ng.2者在成熟玉米籽粒、鲜食玉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 mg/kg,在秸秆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1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将2种目标物同时碱液衍生提取、混合层析柱萃取、高效液相测定,具有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良好、分离度佳等特点,符合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要求,已应用于玉米中2甲4氯异辛酯及2甲4氯的农残监测.
其他文献
随着空间探索范围的拓展和探索手段的丰富,天基信息网络承载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业务类型不断更新,对其传输容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光化的天基信息网络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波长路由技术作为光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天基信息网络波长利用率,保证网络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基于多业务、基于动态特性以及基于软件定义的3种典型天基信息网络光波长路由方法原理,研究天基信息光网络中智能化波长路由技术、分层化波长路由技术以及多径化波长路由技术,对天基信息网络中波长路由关键技术进行展望.
[目的]制备莠去津高效降解菌剂,为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地下水等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种高效降解莠去津的变栖克雷伯氏菌FH-1降解菌株,采用生物炭-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制备成固定化菌剂,提高变栖克雷伯氏菌FH-1对莠去津的降解能力和菌剂的稳定性.[结果]在4种供试载体中,生物炭对FH-1菌株在4 h时固定率最高,达到74.50%;而其他3种载体稻壳、麦麸和蛭石对菌株FH-1固定率分别为65.34%、61.38%和53.94%,因此选用生物炭固定FH-1菌株.同时利用海藻酸钠3%和CaCl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