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黄单胞菌退出群体感应生理状态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来源 :微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单胞菌是一类引起多种作物病害的病原细菌总称.它们利用自身产生的DSF(Diffusible signaling factor)-家族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感应群体密度,调控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当黄单胞菌培养达到对数生长后期时,培养体系中DSF信号分子浓度迅速降低,呈现一种典型的群体感应信号反转(turnover)现象.编码脂酰辅酶A连接酶的基因rpfB在黄单胞菌生长后期表达量显著提高,敲除rpfB导致DSF生物合成显著提高,因此,RpfB参与DSF-家族QS信号分子的降解,在群体感应后期引导黄单胞菌退出群体感应状态.DSF信号通过RpfC/RpfG双组分系统、环二鸟苷酸和全局性转录因子Clp负调控rpfB的表达.DSF群体感应信号关键降解基因rpfB存在于多种细菌中,表明该信号反转机制相对保守,但其调控的生物学功能因菌而异.
其他文献
六价铬的污染已成为重大公害问题。铬广泛用于合金、电镀、皮革及实验室酸洗涤液等,是我们密切接触的元素。铬在地壳中含量多达200 ppm,仅次于铁和锰。饮水中平均含量为9.7
[目的]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莱茵衣藻快速简便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为受体材料,从转化方法和转化子快速鉴定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方法]比较了固体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对卡铂体外耐药过程中,ERCC1的表达与癌细胞耐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逐步递增法将不同浓度卡铂体外作用于Tca8113细胞株,设置1个阴性对照
会议
会议
猪肉绦虫寄生在人体内以一条者为多,个别可达数条,但较少见。今在驱绦灭囊过程中,有一例患者一次驱出19条成虫。这在我省为第一次、在国内亦属罕见。特报道如下。患者:杨×
Sotos 等(New Engl J Med,271:109,1964)首次报告5例脑性巨人症。此后,国外续有报道。兹将我们所见一例报道于后.男,12岁,1979年1月19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于怀孕后期,其母
会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栽培平菇时,有的菌袋、菌砖或菌床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辩后却迟迟不现蕾出菇。其析因和补救方法是: 一、平菇菌种选择不当,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