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福建发展 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是依据福建农林大学建设规划制订的符合福建省海洋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根据海洋科学的特点,在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旨在培养出应用型、服务型的国际化海洋科学人才。
  关键词:国际化;海洋科学;培养方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110-3
  Developing mar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for Fujian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Chao1,2,3 et al.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 Marine Center,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3 Fuji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arine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and Safety Risk Assessment,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marine science talents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t accords with particular demand for Fujian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cience,it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esearch personnel based on basic curriculum and the course content. The program would mak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whil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program.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applied and international marine science talent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Marine science;Training program;Practical ability
  海洋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食物,也是生物医药和工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1]。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对台区位优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以及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海洋科学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为了顺应国家及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快速战略发展,培养出大批国际化的高素质海洋科学人才刻不容缓。
  1 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其海岸线总长3752km,有面积大于500m2以上的海岛1374个,均位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达1:7.01,为全国之最[2]。近几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支持福建开展“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建设的全新战略构想,推进福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福建海洋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海洋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不可忽视的支柱产业。2013年福建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的27.1%。201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13.6%,占GDP的27%左右,可见海洋经济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3]。不过,福建当前海洋产业大部分还停留在基础渔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度远远不够,基本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偏低,导致海洋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海洋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程度偏低,海洋科技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众多实际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要继续保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要学习国内外创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2 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培养海洋科学人才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极其丰富,但从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看,我国海洋研究开发力量很薄弱;纵观世界海洋研究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很难满足我国海洋发展的需求,海洋科学人才同样无法满足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4]。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關键之年。海洋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着手点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同时又前瞻性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海洋科学人才[5]。据统计,我国当前涉及海洋领域的高等院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厦门大学等38所,仅占全国普通高校的1.65%;全国涉及海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本、专科专业点267个[6-7]。多年来,我国加大对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海洋科学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跟社会和国际海洋科学的整体水平相比差距显著[8]。福建的海洋教育研究还属于相对落后状态,海洋科学人才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的国际化海洋科学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因此,福建省海洋科学学生的知识层次亟待提高。   3 “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探索
  3.1 优化个性化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在让学生获得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个性化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9]。课程选择方面,食品科学与海洋生物资源、生物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得到互补,延伸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开的人才培养空间。高年级学生可根据其学习、就业和发展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领域,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充分地体现个性化的培养思路。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较差,校内实验设备尚不完备,无法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幸而福建省的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原料与实践场地供教学及研究。并且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两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此天然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与台湾高校海洋交流合作。同时,充分挖掘国内外教学资源,与国内外相关事企单位尋求长期稳定的合作,与国际著名涉海高校共同建立海洋国际教育平台,推进联合培养模式[10]。适时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并担任毕业论文的合作指导教师,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其有关项目的设计、实施,参观工厂并帮助解决关键问题,以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福建农林大学非常注重引进具有海洋背景的人才来校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为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成为必然要求。应用型教师团队不仅要达到相当的学术水平,更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此外,聘请校外从事海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校内外资源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基于海洋系统的复杂性及相关学习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的要具备较高的实验和实践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由老师带学生到研究海洋科学的实验室参观,每位老师给出自己拟带学生的题目,接着由学生自主选择进入老师实验室、并自主选择老师给出的题目,确定题目后由老师指导参与科研活动,可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研工作。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实践活动[11]。通过国内外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开阔了视野和心胸,在实验室和企业试验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3.4 完善教学体系的考评制度 现代海洋科学是交叉学科,涉及内容繁多,结合“产学研”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运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考核包括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团队合作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主要来自教师考核、学生自评、小组或团队内互评和其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按照不同比例组成。考评过程公开透明,教师可适当对学生做出点评,指出学习过程的优缺点,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的深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团队形式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考核与培养。
  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全面的考核评价,还要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二是是院系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检查;三是教师的教改成果情况。完善对教师教学的考评制度,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综合能力。
  4 展望
  福建农林大学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较为薄弱的实践环节,实验室设备尚不完备,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并不断注入师资力量。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以实践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观摩实习、添置高新技术设备等途径,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海洋科研院所的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海洋产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以满足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武心尧,孙孚,高艳.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1996(4).
  [2]赖馨玫,王慧红.科技创新助力福建海洋经济发展[J].福建农机,2014(2):28-30.
  [3]黄丽惠.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9).
  [4]梁燕茹.地方高校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以钦州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4(2):24-24.
  [5]付晚涛,李旦,杜英侠,等.加强实践教学的海洋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9).
  [6]刘洋.对我国高校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2015(22):54-55.
  [7]吴高峰.海洋强国建设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3):115-117.
  [8]孙会芳,董景岗,袁春营.综合实验与海洋科学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4):73-74.
  [9]孙静亚,翁妮尔,陈庆国,等.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研究[J].管理观察,2015(34):129-131.
  [10]苏勇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2):42-45.
  [11]南春容.立足地方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海洋科学人才[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2).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养生旅游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养生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构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安徽泾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养生旅
期刊
摘 要:花毛茛为毛茛科毛茛属观赏价值很高的宿根草本花卉,市场应用多为盆花和鲜切花。该文对国内外花毛茛育种技术及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花毛茛育种的目标及繁育栽培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花毛茛;育种;繁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104-5  Abstract: Ranunculus asiati
期刊
摘 要:为评价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土壤肥力质量,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长汀、北峰、武夷山等地的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岩长汀、福州北峰、南平武夷山茶园土壤中的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有机质、pH值这5个指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是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因水电工程建设引发的移民安置问题和后期发展问题,关系到和谐发展与社会稳定,往往是区域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福建省古田县常坝村为例,阐述了移民重组村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村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成因,认为移民村落存有较多珍贵资源,具有众多历史价值纪念意义,但由于现有条件的制约,村庄的优势资源未被开发,而导致村庄发展较为落后。在此基础上从引人回乡发展、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农产品发展、村庄优势资源
期刊
摘 要: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21世纪内平流层臭氧(O3)的首要分解者。在过去约150年间,大气中N2O的浓度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和有机肥料刺激下土壤中N2O的大量排放。因此,理解土壤中N2O的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估算N2O排放清单和制定N2O减排政策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pH是影响N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其相对重要性和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基于已有文
期刊
摘 要:土壤养分具有空间变异性规律,养分插值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耕地地理评价的精度与可用性。国内多位学者已经对不同插值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多数是基于单一养分插值结果的分析。该研究选取安徽省寿县寿西湖农场平原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不同插值方法得到的插值结果,探讨其对养分插值结果精度的差异,发现最佳插值方法,用来指导更加合理的养分空间管理。  关键词:土壤养分;空间插值;插值精度  中图分类号 S158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必要的教学环节。该文在分析安徽科技学院目前《花卉栽培技术》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模拟承包制”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按照成立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确定生产任务—提升实践能力4个步骤实施该课程实践教学,并对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园艺;花卉栽培技术;模拟承包制;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库要求数据精确,格式正确,而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容易出错。本文以合肥市庐阳区基本农田建库为例,结合GIS软件,希望对建库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基本农田数据建库流程、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探讨,提供一种解决方法,使成果达到了建库的标准要求。通过对常见问题的梳理,避免处理过程中人工造成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基本农田;数据建库;庐阳区  
期刊
摘 要:该文以南城县为例,在数据库建立前期,将所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以ARCGIS和MapGIS K9为数据处理平台,运用所建立的修正体系对其划定结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修正,以使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基本农田划定;修正;南城县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12-04  Rationality Modif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园林专业人才,该研究在调研分析和传承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学分数量、课程设置、修读要求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优化。以此探索培养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园林;地域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