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以及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不论是反映清朝末年反抗外侮的《龙之战》还是反映现代中国海军海外撤侨的《红海行动》,从古至今爱国情怀无不扎根在国人心中,坚定为一种忠诚而真挚的民族精神内核。
  《龙之战》中华儿女,誓死卫国
  剧情简介
  《龙之战》改编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老将冯子材在军备差距悬殊的不利情况下,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顽强抗敌、大败法军,打赢了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局,为我国近代反侵略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龙之战》在借助艺术手段聚焦热血历史、展现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之外,还在故事中详尽描述了冯子材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兼具极高的军事价值。
  “镇南关大捷”中,冯子材使用了包括梯次部署、近身肉搏、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等诸多战略战术,这让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戴旭不禁感叹道:“具有电影艺术观赏性的电影《龙之战》,更是一部军事教科书,让我们在感受人物血性的同时,也从古人的实战中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战争韬略。”
  戴旭还表示,这种战争不是武器竞赛的比较,而是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在其中。这是一场挽回遗失的民族精神的战争,历史意义深远,对于现在的军队和人民更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思与用
  什么是国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所以每个人都要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时评精辟
  《龙之战》研讨会获专家盛赞:影片彰显文化自信
  电影《龙之战》艺术再现了“镇南关大捷”荡气回肠的历史,这也是这场应该被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战役首度被搬上大银幕。除了艺术价值与军事价值外,《龙之战》比其他同类型影片更能体现出深刻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尹鸿形容《龙之战》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揭示了过往历史战争题材作品中不曾凸显过的主题。谭晓明认为本片的故事中包含着与现代社会共同的情感线索,有着超越物化时代的意义,超越了智能时代冰冷的逻辑思维判断。
  中國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则认为,《龙之战》的主题高度彰显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龙之战》的故事能够把我们当年的失败与胜利、落后与求进,勇敢地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民族自信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呈现的高度。我们不仅可以塑造英雄,我们也会勇于承认不足,《龙之战》找到了这个重要的节点!”
  电影《龙之战》聚焦了被遗忘的热血历史,故事情节丰富、画面震撼人心,尤其是影片所传递出的铁血精神,重燃了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专家们认为,《龙之战》展现出的战争场面真实震撼,叙事宏大且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龙之战》不仅书写了民族英雄的伟大精神,也铸造了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研讨会最后,回望过去三年的创作历程,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龙之战》总策划陆红实不禁感慨拍摄的艰辛:“让《龙之战》走进市场对于我们电影频道来说是个挑战,我们付出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努力。难度不仅仅存在于资金的限制,但我们也相信,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创作机会。我们不想走投机取巧的路线,而是希望寻求艺术上的突破。”
  《红海行动》用行动践行爱国
  剧情简介
  《红海行动》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14年9月也门发生内战,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2015年3月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在全力救助本国公民的情况下,中国军舰还撤离了不少其他国家在也门的公民。布莱特巴特新闻网在文章中指出,也门撤侨是中国军人首次帮助外国人在国际危机中撤离。
  具体到《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电影中出现感人的一幕是中国海军特种兵“蛟龙突击队”不惜冒着更大的危险,不但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救中国公民,而且还解救了其他国家的人质。除了解救人质,电影中的蛟龙突击队还挫败了外国恐怖分子为制造脏弹而获取核原料的阴谋。如果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弘扬不丢下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红海行动》则不仅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更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国际担当,这与当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
  思与用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样一部超燃的军事动作影片,所表达的是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也是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庄严承诺。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红海行动》告诉我们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着,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岁月静好,保证了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
  精彩影评
  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唐 静
  情怀取胜,主题鲜明
  《红海行动》还原了战场的真实性,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包括镜头里出现的一些血肉横飞的画面,都有着明确的主题表达: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红海行动》和《战狼2》受到市场追捧之前,很多人并不认为军事题材具有商业价值,能够做这类题材的人,一定都是有着某种情怀的,无论是主创团队还是投资人,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怀,才能用心阐释和挖掘军事题材影视的闪光点,也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坚持原创,才有生机
  伴随着《红海行动》和《战狼2》的成功,会有一批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集中涌现,未来三到五年也将是军事题材的天下。但要想做好军事题材影视剧并非易事,并不是谁都玩得转。影视圈的跟风现象目前还是比较严重的,就好比今年的古装剧翻拍,一下子十几部,这无异于“组团自杀”。同时,我也看到已经有不少影视公司都在搞这个“行动”那个“行动”,甚至请国外的导演来拍。影视创作的“跟风”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痛点,在我看来,真正能够赢得观众喜爱、市场尊重的影视作品,一定都是原创的,只有原创的内容才是最具生命力的,靠“跟风”
  “临摹”是没有前途的。
  优质伙伴,强强联合
  《红海行动》除了优秀的专业人员,还有像博纳公司这样的优质合作伙伴。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打胜仗的年代了,团队合作将是一个必选项。
  我坚定地认为:主旋律影视剧发展空间巨大,在我国影视市场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强强联合将成为市场的常态,也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拍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
  (选自“人民网”2018年3月30日)
其他文献
罗素说,“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爱与怜悯,是我们对世界的感觉,属于情感层面;而对知识的追逐,是我们对真相的探索,属于理性层面。理性与感性在此交汇,艺术与科学在此相融。  兔女郎与登月车  ◎阮 直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那些神奇、美妙的神话都失去了神秘;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让一个个世界之谜昭然若揭。魔术好看,可谜底无聊,但人
期刊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句歌颂钱塘江弄潮健儿的诗句,用来形容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大潮中弄潮争先的浙江人是再恰当不过了。浙江之所以能够走在中国的前列,进而走向世界,凭借的就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我们要有胸怀家国天下的情怀,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浙江精神。(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浙江精神”的内涵,凸显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但接下来“作为浙
期刊
近日,《人民日报》官微接连推出大医吴孟超的感人事迹,让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火了。  他的名字总是和“奇迹”相连,被无数病人称为“当代神医”,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说:“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吴孟超从医75年,将16000多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是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吴老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主
期刊
年度流行语,社会的一面镜子  某种角度上说,年度流行语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某些社会心态与社会现象,也有助于人们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一次“全景式解读”。  今年的十大流行语中排名第一的是“命运共同体”。时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鸡犬之声相闻”;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全人类的环保焦虑……只有全社會、全世界团结起来,为了公共利益、人类利益而努力,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期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非常之年、关键时刻,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可谓意义重大!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人历来重视“俭以养德”的品行修养。回望历史,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厉行节俭,积攒起新中国日益厚实的“家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
期刊
当下,许多中小学生,除了周一至周五的在校时间,在晚上、周末也经常被家长送到培训机构上课,结果是学生烦恼,家长焦虑,教育部门领导头疼……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减负话题已被提及多年,但现实状况并未改善。我认为,减负要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对于学生而言,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不少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上课没有听懂,没事,有课外班呢!这样的想法真的好吗?校外教育机构让学生有了依赖性,认为自己成绩好
期刊
镜子是一件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物品,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形象,将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以人为镜,这“镜”非同一般,意义深远。(开头简明扼要,引出下文。)  唐太宗曾经在能臣魏征死后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都必须与他人接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他人来充当一面能够反映我们自身不足的镜子。  以人为镜,
期刊
阅读下列材料。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针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鹖冠子——世贤之十六》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辉自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此前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
期刊
严歌苓,一位高质、涉猎广泛的华人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  1958年,严歌苓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在她一年级时,学校停课,严歌苓便回家看书。所有能想到的西方经典小说,她都能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想看什么都可以,父亲也从不阻拦。小小年纪,她读《唐璜》《战争与和平》《复活》。  严歌苓说,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