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片螺旋离心泵叶轮动平衡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ijiaweia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叶片螺旋离心泵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缠绕和抗堵塞能力,但由于叶片的非轴对称布置,易导致其质量不平衡,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叶轮质量不平衡,将产生剧烈振动,引起严重故障。另外,单叶片螺旋离心叶轮的轴向长度与其外径尺寸的比值较大,在进行动平衡试验时,需进行双面配重,且受半开式结构的影响,消除叶轮不平衡量极为困难,阻碍了单叶片螺旋离心泵的推广应用,而传统的和基于模型试验的叶轮配重方法精度均较低,且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基于参数化建模和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配重方法,该方法不仅方便快捷、成本低,且精度
其他文献
微生物絮凝剂以其高效、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性已成为绿色净水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的研究进展,具体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原水、废水及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研究,并对其近年来的新兴应用领域进行了简单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各类水处理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同时针对目前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研究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科学展望。
期刊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协办。
期刊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其中CO_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CO_2的监测与控制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结合CO_2在1.6μm处的光谱吸收结构,利用加权函数修正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weighted function modified differenc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FM-DOAS)研究大气中CO_2垂直柱浓度的反演方法。利
期刊
为控制室内游泳池水和空气中三氯甲烷的产生,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p H值、温度和搅动速率等因素对三氯甲烷浓度的影响;并以淡水枝角水蚤和赤子爱胜蚓作为受试生物进行生物毒性试验,探讨了两种生物对室内游泳池水和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浓度与p H值呈正相关,当p H值>7.5时,其生成量随p H值升高呈倍增长;当温度>25℃时,升高温度或增强水体搅动,均能促进三氯甲烷从液相至气
期刊
针对脂肪酸甲酯化废水(润滑油废水和甲酯化废水),采用混凝/高亲水疏油超滤膜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润滑油废水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最佳投量为18.5 mg/L,对浊度、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为99%以上、4.0%和33.6%;甲酯化废水采用聚合硫酸铁混凝,最佳投量为125 mg/L,对浊度、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为97%、4.6%和10.5%。混凝出水再经高亲水疏油超滤膜处理,出水浊度<2 NTU;润
期刊
利用一个有效容积为28 m~3的UASB反应器在(35±2)℃条件下进行了餐厨垃圾废水半连续式中温厌氧消化试验。通过增加进料量提高进水容积负荷,使水力停留时间(HRT)由50 d逐步降低至10 d,研究了HRT和进水容积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14 d、进水容积负荷为4.96 kg COD/(m~3·d)时达到最佳运行工况,其容积产气量稳定在2.68 m~3/(m~3·d)左右,
期刊
针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存在的碳源瓶颈,研究了基于ASBBR工艺的低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系统构建及效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1)℃、氮负荷为0.025 kg/(m~3·d)的条件下,反应器经过51 d的启动,构建出低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系统,出水NH+4-N、TN分别为2.9、5.06 mg/L,平均TN去除率达到84.2%。在构建过程中,出水p H值逐渐提高,最后稳定在7.3左右,较进水值有小幅
期刊
首先对西安市两个不同景观水体水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两水体富营养程度的差异,最后分析了两水体中藻类的分布与富营养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度和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可检测到的藻类分别为53属和39属,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可检测到的藻属明显大于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对应值,但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优势藻的主导能力强于重度富营养化水体,尽管两者的年均藻细胞密度并无数量
期刊
采用A(未投加PAM)、B(投加PAM)两套平行的A/O—DMBR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PAM对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并建立滤饼层阻力模型,进行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反应器在运行第14天时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31.58μm,B反应器则在运行第12天时就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59.09μm,B反应器中的污泥平均粒径始终大于A反应器;B反应器的混合液粘度及好氧池中E
期刊
采用污水厂剩余污泥作为原料,以硫酸作为活化剂制备吸附剂,并将其应用到含氨氮废水处理中。进而系统地研究了溶液初始p H值、氨氮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硫酸活化市政污泥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p H值为7.5、温度为303 K条件下,硫酸活化市政污泥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8 6)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