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党的百年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成长壮大的历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其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正确方向的指引。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指导思想上立起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后,才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确立和坚守,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其艰难曲折令世人惊叹。百年党史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过程中,在重要历史阶段和重要历史转折点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为指导,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几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救国大业;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兴国大业;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富国大业;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无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毛泽东曾经在20世纪40年代就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作过总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繼,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我们民族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掌握了伟大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最好的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
  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在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其内在依据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实践发展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条件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则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理论特质决定了它能够适应中国实际发展的需要,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尤其需要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则,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述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概括总结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初期的经验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理论结晶就是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解放农民、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战争、革命根据地、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设党、建设文化的理论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体现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探索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宝贵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怎么走和中国命运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民族之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崭新课题。由刚开始只能学习苏联经验,到在实践中很快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中国共产党提出要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取得宝贵的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例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都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
  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的
  创新成果
  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同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也在真理和道义上占据着时代的制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独特贡献。
  首先,科学解答了新时代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科学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把握中国最大国情,牢牢立足中国最大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了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全面总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回答了时代之问,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续写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篇章。
  其次,深刻揭示了时代发展新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突出地表现在它及时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了新时代变化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时代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民族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历史的高度观察时代,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时代,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系中、民族与世界的联系中把握时代,精辟地概括了我们所处新时代的主要特征,阐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再次,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清醒认识国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
  最后,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对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这不仅表现在其党员人数之多和执政时间之长上,更表现在其指导思想的科学高度和实践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开辟了党建理论的新境界。
  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是党在指导思想上永葆青春活力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其他文献
尊敬的各位政党领导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同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等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共聚“云端”,探讨“为人民谋幸福与政党的责任”这个重大命题。这段时间,17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等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来1500多封贺电贺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情谊和美好祝愿。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大家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加强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查处地方债务风险中的腐败问题.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报告指出:要严肃查处国
期刊
在《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因猪八戒偷听到,镇元子座下两名童子,将唐僧不敢吃的人参果私自吃掉,而起了馋意,撺掇着孙悟空盗取人参果三
期刊
欣逢百年襄盛事,知交万里共謀篇。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隆重举行。在“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主题引领下,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政党和政治组织等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齐聚“云端”,分享为民谋福心得,共商合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重要主旨讲话,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与实践,呼吁世界政党进一步拓展交流
我们,来自世界上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组织逾10000名代表,于2021年7月6日在线出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围绕“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看到,世界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明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人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既面临历史机遇,也
期刊
从远古的由血亲联系的氏族社会过渡到建立在财产制度上的个人社会,是古罗马承接古希腊的西方社会演进模式.罗马法形成于此演进途中,其所包含的“诚信”“契约自由”“平等”
期刊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就关系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为此,中国一向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提出“亲、诚、惠、容”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尽管这些
拉马福萨rn南非非国大主席、总统rn非国大高度赞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
期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
期刊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也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