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影响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力。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视角,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50-02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
  我国传统文化发端于商周时期,经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各个时期不同文化思潮的洗礼、激荡、筛选、陶铸,最终形成了别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自人类诞生以来,天人关系一直是古代先哲思考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指天与人合二为一,不可分割。《易经·文言》中说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1]在古人看来,自然万物先于人类产生,人类的生存法则必须与日月光明、春夏秋冬、鬼神吉凶相契合,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应该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要想实现“天人合一”,就必须注意道德人性,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从“性天同一”的角度出发,竭力主张天人一体,反对人与自然的分割和对立。孟子的人性论认为“人性天授”。在孟子看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良知,而人心和天心是相互贯通的。正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1]
  (二)正心修身的道德情操
  安贫乐道是一条正心修身之路,也是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孔子评价其弟子颜回处境虽然贫困,却也不改变乐观的态度。孔子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上的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追求。尤其是人在遭遇挫折痛苦的时候,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靠自身的修养渡过难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非常注重礼仪规范。《论语》中提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再如《礼记》中“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1]不仅人与人之间要谦恭明礼,国与国之间也要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明礼是人行为的外在表现,而誠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关于诚信,荀子的话最具代表性:“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做人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同时也要对他人给予信任。
  (三)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仁人志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气节。《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对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生动诠释。孟子曾说,人如果没有浩然之气,就会像没有食物一样渐渐疲软衰竭。这也正是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原因。在孟子看来,浩然之气需要用正义来培养,而且这种正义的行为也不是偶然的、短暂的,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内化最终才能形成。《荀子》中提道:“大节是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1]注重小节、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同时,更要注重大节,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尤其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应该做到“公义胜私欲”。作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气节一直是古代思想家推崇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鼓舞着人们为实现道义和理想而不懈奋斗。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内在一致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一)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早在《大学》中提道,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品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特征就是注重个人修养。如孔子的“仁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方向。《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韧不拔、宽厚包容的性格。还有“克勤克俭”的品质、谦恭礼让、讲求诚信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契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深厚的文化资源中,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情怀,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念,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古代的爱国志士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值得大学生学习的地方。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是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资源,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所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应该借鉴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出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主张,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竭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妄图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贬低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外来的腐朽文化,容易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厚的教育资源,能够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侵蚀,防止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3]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无疑是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效途径。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对大学生牢固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必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加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是新时期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
  (一)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将文化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历史的印记,有些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更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如果把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重义轻利”的观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权利意识的薄弱。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伦理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忽视了个体的价值,即一个人应享有的权利。“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义而忽视利,与当今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特征相悖,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4]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分析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创新、转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高校要注重加强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为主线,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中国传统文化写进教材,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文化中爱国爱民和道德立身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一致。因此,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应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将传统文化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深切体会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和追求,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5]另外,在课堂中可以揭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实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众传媒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实现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支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快、更便捷地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如演讲比赛、收看有关传统文化題材的纪录片、知识竞赛等。这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而且对大学生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另外,我国着力构建“书香型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学习与阅读,接受传统读物的文化浸染与熏陶。总之,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载体和平台,全方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霁.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3-37.
  [2]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153-154.
  [3]张国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
  [4]迟成勇.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64-65.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05.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中的基础性学科,授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进行探讨.
文章从观念性文化建设、制度性文化建设、实体性文化建设和活动性文化建设等几方面内容入手,简单谈了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
期刊
镀锌机组水冷辊是生产辊涂类产品的重要设备,保证水冷辊的使用寿命对生产辊涂类产品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水冷辊辊轴断口的宏观、微观和力学分析,以及水冷辊辊轴腹板的焊接工艺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正逐步趋于多样化,然而这些课程教学模式却存在很多问题,急需家长和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对如何设计学前教育课程模式问题展开研究。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50-01  近几年来,在基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is supportedby 75 per cent of Russian citizens, according to apoll conducted by a Russian news agency on January30. But Putin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原本的不会说英语、不敢说英语,转变为主
随着高中数学越来越复杂难懂,我们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这时如若基础不好便很难跟上目前的学习进度,可能会学习得极为吃力,从而成为学困生.数学“学困生”也就是指在数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