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来源 :戏剧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茸是羌族民族最古老的舞歌,是羌族舞歌的起源,在大型的集会活动中表演,称为“舞之母”。笔者多次到四川茂县、理县、汶川等地采风、调研,同时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海云、杨八零等老师进行访谈与交流。本篇文章通过分析羌族萨朗歌舞巴茸的音乐特点,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羌族萨朗,从而对羌族萨朗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在小学音乐的歌词理解中,如何将趣味性元素融入教学之中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新式途径之一。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把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歌词理解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受到电子设备、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在音乐上的追求越来越要求高品质的享受,多样形式的音乐设备和音乐软件的出现提高了音
教育戏剧是一种在传统教育实践过程中融入戏剧元素的方式。教育戏剧能够将教育与戏剧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在戏剧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目标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杂剧“士妓恋”题材中的经典,周舍作为剧中反派角色,其形象常被解读为精明狡诈的富豪恶霸。不同于传统“士妓恋”题材中仗势而为的恶人,周舍身上具
2020年,作曲家谭盾完成了他的最新之作《武汉十二锣》,并于4月13日进行了此作品在中国的首演。该作品“云端”集合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法国、韩国、挪威
对于交响乐队来说,小提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演奏效果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小提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宽广的音域,其演奏能为听众带来十分舒适的视听感受,能为整个
现如今民族声乐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歌曲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京歌”这种带有京剧元素的声乐作品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与活力,深受
“人民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闪耀的品质。“人民性”是艺术发展与繁荣的根本,更是艺术的生命。本文针对“人民性”对于艺术创作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梳理出冼星海与
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该作品以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歌词,许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演绎过这首歌曲,其中以廖昌永和张立萍两位歌唱家的演唱
小号与军乐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小号演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取得了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小号演奏在建国、改革开放和社